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姜光东书友这幅作品,体现出作者有较好的草书底子,对草书的研习有着一定的基础,笔性也很有感觉,用笔灵动而有生机。作者注意到了疏密、大小的关系依存,流畅、奔放、自然而不做作,虽有今人的痕迹,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说说不足,仅供参考。首先,字的草法、结字书写不到位,如作品中的"等、渡"等字。另外,要注意草法的变化,章法上疏密的变化有待推敲。望加强对古代  相似文献   

2.
正陈向群书友的行书作品整体感较好,书写不温不火,用笔清爽,线条清劲,落款风格与位置亦十分妥帖。从取法来看,作者主要学习"二王"一路行书,能够很好地掌握书写技巧,书风也很纯正。建议作者用笔再大胆些,要充分发挥毛笔的表现力,增强中侧锋对比,则点画自然丰富。如果只用中锋,直来直去,则有硬笔书写之嫌,点画缺少变化,字形结构也就不会丰富。此作单字结体几乎全取纵势,极少方和扁的字形穿插,故作品的感染力也就大打折扣,需注意调整。  相似文献   

3.
正刘玉芳书友此作师法毛主席草书。毛主席草书全赖吞吐古今、睥睨寰宇的胸襟气度和深厚独特的文化修养,成为近代书坛上的一个特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数十年里,毛体书法风靡大江南北,至今仍有很多爱好者为之痴迷。毛体用笔以中锋为主,点线变化多端,收放对比强烈,结字多取左低右高的欹侧之势,善  相似文献   

4.
正王祥洪书友的楷书中堂,以唐代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为师法对象,通篇用笔变化丰富,虚实有度;结构端正方阔,收放自然;章法完整协调,落款适度,很有感染力。应该说,作者对此帖下了一番苦功,这从作品中充满弹力韧性的点画上能体现出来。希望作者能进一步拓宽思路,对颜真卿中晚期的楷书名作细加研究,以期对颜体楷书有更深入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此作引首章位置与落款第一字横向冲齐  相似文献   

5.
正周学祥书友的隶书对联写得苍拙老辣,不以讨巧的技术来取悦人,这一点尤为可贵。只是作者用笔中自运的成分较多,需要多临一些经典隶书作品。从作者的笔性方面看,比较适合学习方笔、拙朴一类的碑帖,例如《张迁碑》《阁颂》《西狭颂》等,建议作者在此类作品上选定一件进行深入研习。另外,在用笔方面需再仔细推敲一下,并且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笔画中段"提"的太  相似文献   

6.
正李子汉书友的隶书中堂,书写内容为毛主席词《沁园春·长沙》。全词114字,一气呵成,笔笔扎实、字字严谨、行行整齐,是一件师法汉代碑刻八分隶书的成功之作。落款风格与正文比较协调,位置得当;钤印也比较妥帖,只是闲章如换成细朱文风格会更好。有一点需要作者注意,在使用隶书的生僻字法时,一定要考虑构字原理和使用范围。如果违反"六书"和使用已经脱离实用范围的  相似文献   

7.
正卢希书友的作品取法颜真卿。不难看出,作者学习颜体时间不算很长,但能抓住颜体方端匀称的主要特点。在用笔方面,作者需要仔细揣摩点画的起承转合,做到准确精到,并且也要注意点画的"弹性"。在结字方面,部分字的中宫太挤,字形也有瘦长之弊端,需要关注颜字中宫的通透开阔。此作落款比较成功,通篇和谐。  相似文献   

8.
正潘祚远书友的隶书中堂写得很好,无论是笔法、结体还是章法,都谨守汉代八分隶书的典则。作者主要师法《曹全碑》,运笔以圆转为主,点画圆润饱满,扎实严谨;整体和谐统一;结构中规中矩,无甚瑕疵。但需要注意,置于庙堂的八分隶书虽然极具规范,但并不是说结体都状如算子,整齐划一,而是也遵循"随字赋形"的原则各有变化。《曹全碑》中  相似文献   

9.
正曹大序书友的行书中堂,书写的是杜甫诗《秋兴八首》之六。此作用笔熟练轻松,点画圆润流畅,提按分明,虚实相生;字势欹正相间,字形亦有大小收放变化,书写节奏舒缓有致,营造出一种淡然稳重的意境;落款与正文风格一致,两方印章钤盖位置恰当。总体来说,此书不失为一件精心之作,唯左下"舞、地、秦、中"4  相似文献   

10.
正陈生益书友的草书作品,主要取法黄庭坚,也有晚明王铎大字草书立轴的气势。用笔比较精到,字势变化丰富,墨色层次感强,款字与正文比较和谐,整体感很好。整体来看,全篇的细线略显柔弱,建议今后在草书细线条的力度方面加强锤炼。另外,个别字的草法需要再严谨一些,如"道""边(边)""好""粤"等。曹德基书友的作品取法颜真卿。整体稳重,风格统一,用笔也比较准确,只是略带疲沓之感。建议作者今后在起收笔的果断爽利方面多下功夫,强化笔锋的表现力,注重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黄国强书友此作颇有"一笔书"风范,自始至终几乎少有断笔。通篇来看,精彩之处在于用笔的轻重、用墨的浓淡和节奏的把握都能恰到好处,既有变化,又能体现出层次感,殊为难得。当然,作者在快速书写中有时失于迅疾,导致部分牵丝略显轻飘,缺少节制。建议作者运笔再沉实些,使点画扎实有力。圆转的空间有些紧凑,需再往圆阔方面努力。另外,字的势态因强调纵势书写而多呈长势,应再注意字势的横向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杨凌书友的隶书对联,主要取法汉隶名碑《礼器碑》。作者用笔圆润流畅,结构严谨准确,字距、行距较为妥帖,落款、钤印也比较和谐,可见作者的临帖功底和把握作品整体的能力很好。从线条质感来说,汉隶迟涩而爽快,即使如飘逸婉转的《曹全碑》也不例外。此作线条过于圆滑,用笔应干净利索,强  相似文献   

13.
正沈根度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作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用笔精到,结字在端庄中有大小变化,章法比较和谐。偶有几个小瑕疵,如"闲(闲)"错写成了"间"字、"难(难)"字越出章法的边缘而略显不协调、落款太拘谨等,但仍不失为一件整体感较强的作品。作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草书字势的欹正相间与"行气线"的摆动照应。字势的欹正相间,是指草  相似文献   

14.
正李越深书友的中堂作品书体为章草。自始至终,作者的书写状态一气呵成,除去"扬"字误写为"杨"外,整体书写熟练贯畅。章法方面略有小疵,从"茫大地"这行至正文结束,每行底端逐渐上抬,到落款钤印发展至极端,造成了章法左下部分的空荡,需注意。此外,写章草气息格调应以古厚为上,并且要参以篆隶之法。此作今体行草化较明显,古厚之气尚需完善,建议作者多关注汉末的字体嬗变史,对章草精神的领会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刘智国书友的行书作品,取法王铎。仔细观察,无论笔法、字法还是章法,虽时见生疏但均谨守王铎之法,可见作者对传统保持着虔诚的学习心态。只是用笔有些单薄,点画不够浑厚,字形的各种体势变化显得比较生硬,章法的摇曳多变也不够自然。文中"斗牛更疑天"几字的  相似文献   

16.
正林德宾此件隶书对联师法汉代《礼器碑》,不乏流畅。结构稳重用笔精到醇和,追求金石气又和钤印位置恰当,是端正,十个字和谐妥帖,落款一件十分难得的佳作。唯两处小疵需注意:一是笔二是隶书的典型性怡字竖心旁写法要雅致,有待改进。画蚕头雁尾中横的波动略显生硬,陈锦坚书友的草书作品,以平正体势为基调,用笔流畅洒脱,结字于平正中有大小收放之变化,章法整齐和谐,尤其注重一行之间和  相似文献   

17.
正谢光前书友的行书对联,书写的是李白绝句的后两句。此作书法主要受文征明行书的影响,亦有唐人楷书的影子。用笔比较果断,提按顿挫、钩挑牵连均肯定不疑,笔力较强;落款、钤印也比较妥帖。文征明书法结体平正且常取扁宽之势,故字既能稳重,亦能舒展。此作结体多取纵势,且有的笔画不能舒展,如"轻(轻)、舟、已"三字的结体重心不稳;再者,对联中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对比很重要,此作"两(两)"字太大,"声(声)"字太小,失于协调,需注意。  相似文献   

18.
正亓遇松书友的楷书中堂取法颜真卿《颜勤礼碑》,整体大气磅礴,用笔精到,提按分明,点画厚重中不乏轻巧,变化较多;结字端庄开阔,稳如泰山,深得颜真卿字法之妙,可见作者在颜真卿楷书方面下过很大工夫。落款、钤印一丝不苟,妥帖和谐,堪称一件佳作。就整体细观,此作仍有一些小问题,如用笔中规中  相似文献   

19.
正程占文书友的篆书作品很见功力,以中锋用笔表现点画的凝练感很到位。作品结体严谨,落款位置和字数等恰到好处。但钤印处略有不妥,一般来说,名款下的印章以端庄稳重的方形印为主,规则的圆形印也可以,但不规则形状的印章会影响章法的大气和稳  相似文献   

20.
正熊先成书友此作节录《千字文》内容。就书法来看,作者师法文征明,用笔比较精到,而且能够注重墨色变化,几处枯笔使全作的虚实变化较为丰富。结体以平正为主,章法较为和谐。需要说明的是,文征明的书法以平正为主,行与行之间以及一行上下之间都以端庄平正的感觉串联一体,极少摇曳摆动。而此作第二行"易"与"攸畏"之间略显脱节,上下衔接生硬,希望作者多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