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一、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一)碑刻介绍《九成宫醴泉铭》,碑文作者魏征。魏征(580-643年),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青年时做过道士,曾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后为唐太子李建成掌管图籍的洗马官。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魏征成为重要辅臣,以直谏知名,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卒谥文贞。《九成宫醴泉铭》的书写者是  相似文献   

2.
正二、书写法则简析唐代书法,一改晋人"自由""天然"的审美思想和"尽善尽美"的形式法则,由"简远""雅逸"的"尚韵"写法转为严谨"尚法"的书风,诉诸为线条的规范表现和用笔的精确追求。本章节将从点画书写、偏旁部首、字形结构、章法布局四个方面,对"森森焉若矛戟"的"欧体"加以分类简析。(一)点画写法唐人尚法。而这个"法",着  相似文献   

3.
正(5)竖点逆向左上起笔,右下顿较重,左下轻回,竖向短行,均匀短势出锋。(6)相向点由斜点和撇点组成,相互协调。(7)相背点由撇点和普通点左右开张组成,通常置于底部。(8)两斜点由斜点与普通点上下组合而成。(9)横四点通常由垂点、斜点、斜点、普通点组成;亦可由垂点、挑点、挑点、普通点组成;还可由挑点、挑点、挑点、普通点组成;也有垂点、垂点、斜点、普通点组合样式。  相似文献   

4.
正(二)欧阳询楷书的审美理想、风格特点及其对楷书的贡献1.欧阳询的审美理想——"重气力"唐王朝立朝伊始,以李世民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集团在政治上"励精图治",思想文化上实行开明政策,以期迅速达到社会的昌明和国力的强盛。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进步措施,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普遍要求。但与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27.宝盖头中点居中,左点开张,横钩犀利有力,钩宽以覆盖下部主体宽度为宜。"宝盖头"的高度视下部高度酌取。28.草字头左、右两枚下尖竖左右略斜,左、右两枚尖横呈"一"字分段排开。"草字头"高度视下部高度酌取。29.大字头横画有力、略短,撇与捺分张。撇、捺下部留空视下方部首酌取。  相似文献   

6.
正(3)上下结构上下结构的字,通常由部首和主体两方面组成。书写时切忌部首或主体过高、过矮、过宽、过窄。力求做到字形平稳,位置适当。(4)上中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通常由三个"基本单位"纵向排列组成。书写时切忌部首或主体过高、过矮、过宽、过窄、过大。力求做到字形平稳,位置适当。  相似文献   

7.
正2.竖心旁偏旁较窄,左竖点居中上,右点上置,腾出下部空间以利右部偏旁扩展。3.双人旁偏旁较窄,上撇略短,底撇疏朗,竖画垂直。4.提手旁点画均匀,竖钩垂直,提画左端疏放,右端紧缩。5.三点水偏旁窄长,呈左弧线安排,通常由撇点、竖点、挑点组成。6.木字旁木字旁宽窄视右旁酌取,竖钩有力,横、撇停匀,左端疏放,右端紧缩。  相似文献   

8.
正4.捺捺,常以"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来诠释。在书写时,应注意头、颈、尾之间的微妙变化,切忌生硬、僵直、呆板。标准捺写法要领:(1)逆向藏锋;(2)轻转;(3)中锋右下均匀行笔至捺底;(4)保持上沿平滑,同时下沿逐渐收笔出锋。书写"捺"时,因用笔的轻、重、提、按、转折等方面的力度不同,会呈现出"千姿百态"之状。本小节,主要将捺分以下几类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9.
正2.竖书写时竖应挺拔、有力,切忌有肉无骨或僵直。标准竖写法要领:①左上藏锋起笔;②右下轻顿;③左下轻回;④中锋下行至竖底;⑤底部略向左膨出("膨出"是指运笔中,笔锋偏离中轴线至笔画边沿的距离。本书中所有点画"膨出"皆如所述);⑥右下轻行;⑦右上回锋。欧体的竖,起笔藏锋的笔画较少,多数为切笔入纸,右下略顿(即从图中的要领②开始)。  相似文献   

10.
正3.欧体结构对楷书的贡献围绕着"尚风骨""求骨力",欧阳询的楷书结构也有着考究而深厚的内涵。自东汉有文字讨论书法的记载以来,意象批评在一千多年的书法历史上始终占据评析书法的统治地位。人们习惯以精妙的词藻,含蓄的意旨来欣赏、评析书者及其作品,书者也莫不刻意揣摹、总结意象批评的奥秘,发扬所得,修正所失,直至指导自己的构思,激发创造的灵感。魏晋的人物品藻与欧楷之间,隐隐乎有着某种玄机和联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艺术美品评领域的品藻是继承最初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1.
正15.斤字旁斤字旁较为舒展,后撇竖置,竖画疏放、顶置于横画中部偏左处。16.力字旁力字旁较遒放,高度视左旁部首酌取。左旁略高时居中下安排,如"勒、勃"字;左旁略低时,全高度安排,如"功"字。撇画通常舒展至左旁部首右下部。  相似文献   

12.
正(4)竖折左上逆锋起笔,右下轻顿,左下轻回,中锋下行至折处,右上轻回,中锋向右行笔至底部,略上仰,右下顿笔,左下回锋。(5)短竖折竖折的写法,竖画、横画皆短。(6)撇折逆锋起笔,右下轻顿,左下轻回,向左下方弧形运笔至折部,左向短行,右下顿,右上轻回,右向行,均匀出锋。  相似文献   

13.
正39.巾字底边竖略短,"横折钩"折后竖钩粗重略短,中竖垂直有力。宽度、高度均视上部覆盖酌取。40.贝(贝)字底目部长方,竖和横折垂直有力,横间距均衡,底点分张。高度视上部酌取。(三)字形结构人们通常将"欧体字"字形简单概括为"长口框",字体结构为"内收外放"型。汉字就结构而言,大体可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大部分。合体字通常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多部位组合结构等几个部分。左右结构,通常由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4.
正(10)单耳钩横折钩写法,折后部较短,与垂露竖相组合。(11)耳钩由横撇和小弯钩组成,小弯钩弯弧较直,形状独特,写时应谨慎。(12)横折折折钩由横折和横折钩组成,注意横折和横折钩搭接处的形状。8.点点的形态虽小,书写时切忌模棱两可、随意为之。亦忌要领错误造成形状怪异。标准点写法要领:(1)左上轻逆笔,(2)右下短行,(3)右下顿,(4)左上回锋收笔。欧体的点,起笔藏锋的笔画较少,多数为切笔入纸,右下略  相似文献   

15.
正(2)细腰钩竖钩用笔,中锋行至钩底,中部略细。(3)短竖钩竖钩用笔,略粗略短。(4)戈钩左上轻逆,右下顿笔,中下轻回,中锋弧形运笔至钩底,中部略细,轻顿,右上出锋。(5)弧弯钩左上轻逆,轻转右下按行,呈弧形,略左下行至钩底(中前部完成大弧面),钩出。(6)卧钩切笔顺势入锋,弧形运笔,由轻而重至钩底,略顿,翻笔左上迅速出锋。(7)竖弯钩竖法至弯处,保持中锋行笔,弯后行笔逐渐按笔至钩底,轻顿后向上出锋。  相似文献   

16.
正5.提提,在书写时应做到头仰、腹平、背丰润。切忌出现钉头、散尾。标准提写法要领:1左上藏锋;2右下略顿;3右上轻回;4中锋向右上行笔,逐渐均匀提笔出锋。因用笔的轻、重、提、按、转折、倾斜等方面的力度不同,可将提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九成宫作为隋唐皇帝离宫,由于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楷体而驰名天下,欧阳询也因其书作《九成醴泉铭》而流芳千古.九成宫和《九成宫醴泉铭》无论是对中国历史还是书法艺术,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那么,九成宫何年何朝所建?魏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撰写了《九成宫醴泉铭》铭文?欧阳询书作《九成宫醴泉铭》流传至今,又以体种拓本为好?本文试图就此诸问题,提供一粗浅的线索,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正>【作品概况】《九成宫醴泉铭碑》是欧阳询75岁时书。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偶然发现有一清泉水,欣喜万分,并令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征撰文记之,由欧阳询书写,记述唐太宗发现醴泉之事。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镌立于陕西宝鸡麟游县九成宫。刻工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19.
正8.《颜勤礼碑》笔法规律总结(1)中锋:笔在画中,篆籀遗意中锋,是书法用笔的基础性笔法之一。运笔时,使笔毫的最尖端保持在笔画的正中间,写小篆需熟谙此法。孙过庭所说的"篆尚婉而通",意谓行笔不疾不徐、笔画停匀,这必须以中锋笔法才能达到。颜体楷书颇多篆籀之气,尤以其晚年作品更为明显。《颜勤礼碑》即是典型。即便是较细的横画,亦能以中锋出之,笔到力到势到,绝无一丝颓弱气。这正是中锋用笔的优点所在。中锋用笔既能表现一种从容的力感,又能表达一种威仪的正大气象。  相似文献   

20.
正5.捺法:提按顿挫潇洒俊迈(1)捺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中的"捺"特点鲜明,极具张力和气势。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厚重感。多数捺画都需要充分铺开笔锋书写,一般都比撇画粗壮有力,在一个字中显得较为突出。二是节奏感。对于比较长的捺画,起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