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陈益曼书友的楷书中堂取法魏碑,点画劲挺方硬,用笔果断沉实,尤其是方笔的运用较为突出,可见作者对折笔的运用十分熟练。此作结字多取平正之势,但字形略长,如"酒""初""皆"等字,不易表现古朴稚拙之意。因此,建议作者进一步丰富字形体势,提高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正戴开元书友的楷书立轴,取法欧阳询楷书并兼杂颜真卿楷书特点,清劲厚重。作品用笔严谨,结构端正,章法疏朗统一。建议作者在用笔方面再调整一下,因很多笔画起笔处的角度过于斜切,略显尖刻。如"处(处)"字的钩画出钩方向可略平一些,"家"字三撇行笔  相似文献   

3.
正卢希书友的作品取法颜真卿。不难看出,作者学习颜体时间不算很长,但能抓住颜体方端匀称的主要特点。在用笔方面,作者需要仔细揣摩点画的起承转合,做到准确精到,并且也要注意点画的"弹性"。在结字方面,部分字的中宫太挤,字形也有瘦长之弊端,需要关注颜字中宫的通透开阔。此作落款比较成功,通篇和谐。  相似文献   

4.
正秦黎明书友的行书中堂气息流畅,用笔果断。从其字形和用笔可知作者多取法米芾行书,点画跳荡,字形欹侧,如:"迢""留"等字,直接来自米芾《苕溪诗帖》中字。此作用笔自然率真,字形变化自然,行气生动。落款与正文配合协调,整体气息和谐统一,流畅自如,尤为可贵。尚可改进之处在于用笔需更加细腻到位,字形大小可略作穿插呼应。  相似文献   

5.
正莫志勇书友的草书作品,形式上比较完整,用笔灵动,自然流畅。整体上注意到了体量、疏密的对比关系,看来作者对草书下过一番苦工夫,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美中不足之处,是作者只照顾了行气,却忽略了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疏密对比的运用也有待于仔细推敲。再者,款字稍显草率、拥挤。希望作者要继续加强对古代作品的临习,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正王中兴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熟练,用笔扎实,笔法比较丰富,提按对比明显,虚实相生;字形多以平正取势,大小、俯仰亦有变化。用墨亦注意浓淡、枯湿的变化。通篇看来,作者在草书上已具备相当扎实的功力。需要注意的是,落款部分重心有些下坠,整体感觉不协调。款字与印章,最好不要与正文邻行末字平齐,更不要低于正文邻行末字。个别字的草法再规范些,如"成""前"二字。建议作者多从古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7.
正张志勇书友的隶书条幅取法汉代《曹全碑》。用笔比较精到,结体中规中矩,字距、行距安排妥帖,落款、钤印也较统一,整体和谐。建议作者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有些点画,尤其是雁尾的处理略显生硬,还需熟练掌握。二是结体有些单调且过于紧凑,需再求丰富开阔。要注意,汉字"随字赋形"的原理在隶书中的体现也很明显,应注意字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俞标淡书友的草书作品率性洒脱,开张豪放,点画迅捷。草书往往书写节奏快,字形变化丰富,对书家笔墨技法和草法的熟练程度具有较高要求。由此作笔法可知,作者对毛主席草书风格有所借鉴,用笔和结字均显露出毛体草书特征。不足之处在于,用笔迅捷有余而沉稳不足,点画质量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沈根度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作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用笔精到,结字在端庄中有大小变化,章法比较和谐。偶有几个小瑕疵,如"闲(闲)"错写成了"间"字、"难(难)"字越出章法的边缘而略显不协调、落款太拘谨等,但仍不失为一件整体感较强的作品。作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草书字势的欹正相间与"行气线"的摆动照应。字势的欹正相间,是指草  相似文献   

10.
正徐晓萍书友的隶书作品,取法汉《曹全碑》,用笔熟练,字形端庄平稳,结构舒展自然,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曹全碑》秀美端庄的书法特点。但从全作分析,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曹全碑》笔画丰腴饱满,此作用笔上略显单薄,笔画纤细。第二,个别点画笔势不够准确,比如:"悲"字心部笔势翻转僵硬,影响整个字的流畅。第三,用笔质量需  相似文献   

11.
书法     
正李东书友的行书毛主席词《沁园春·长沙》,舒朗开张,气象开阔。作品点画较为硬朗,线条苍涩,字形结构舒展,多取左低右高之势,由此可见作者具有较好的书写功力。但遗憾的是用笔略显单调,点画形态单一,如"碧""鹰""廓"等字的撇画,及"湘""江""漫""流"等字三点水的写法缺少变化。建议作者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深入经典碑帖,丰富笔墨表现技法,提高作品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2.
正亓遇松书友的楷书中堂取法颜真卿《颜勤礼碑》,整体大气磅礴,用笔精到,提按分明,点画厚重中不乏轻巧,变化较多;结字端庄开阔,稳如泰山,深得颜真卿字法之妙,可见作者在颜真卿楷书方面下过很大工夫。落款、钤印一丝不苟,妥帖和谐,堪称一件佳作。就整体细观,此作仍有一些小问题,如用笔中规中  相似文献   

13.
正姜启元书友的《陋室铭》隶书中堂,主要取法《乙瑛碑》《史晨碑》等平稳端庄风格的汉隶作品。此作用笔熟练,结字平正,章法布局严谨工稳,从中可知作者具备很好的作品驾驭能力。然不足之处在于用笔结字  相似文献   

14.
正杨凌书友的隶书对联,主要取法汉隶名碑《礼器碑》。作者用笔圆润流畅,结构严谨准确,字距、行距较为妥帖,落款、钤印也比较和谐,可见作者的临帖功底和把握作品整体的能力很好。从线条质感来说,汉隶迟涩而爽快,即使如飘逸婉转的《曹全碑》也不例外。此作线条过于圆滑,用笔应干净利索,强  相似文献   

15.
书法     
正徐顺昌书友的草书作品潇洒流畅,自始至终笔势连贯、牵丝连带飞扬缠绕,如长虹贯日,一气呵成,可知作者在草书方面功夫极深。草书书写难于节奏有度,力避始紧终松,或始松终紧,而作者对书写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至结束仍不见草率鲁莽之笔,实属不易。从形式上看,此作几个长竖画略显雷同急切,美中不足。另外,此作中字法和草法的问题较大,如千里的"里"繁体有错,文采的"采"有误,"蜡""看""腰""识""雕"草法不当,其他字法亦有小疵,希望作者能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张振君书友的草书团扇作品,用笔酣畅,笔墨奔放,点画迅捷。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言:"草贵流而畅。"草书书写需要保证较快的书写速度,同时对线条始终保持较好的控制,因此需要深厚的书写功底。此位书友的团扇作品,能够基本保证在快速的书写速度下对线条的控制。此作线条较为细劲有力,但个别地方由于笔锋转换不  相似文献   

17.
正姜光东书友这幅作品,体现出作者有较好的草书底子,对草书的研习有着一定的基础,笔性也很有感觉,用笔灵动而有生机。作者注意到了疏密、大小的关系依存,流畅、奔放、自然而不做作,虽有今人的痕迹,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说说不足,仅供参考。首先,字的草法、结字书写不到位,如作品中的"等、渡"等字。另外,要注意草法的变化,章法上疏密的变化有待推敲。望加强对古代  相似文献   

18.
正唐戈非先生的临毛主席诗作行草书,有毛体气象,值得肯定的是,用墨比较自如,整个章法也自然大气,总体书写感觉是好的。应注意的方面有:一是点画欠扎实。用笔上还没有熟练掌握调锋能力,点画是抹出来的,用笔技法还有待加强。如"飞(飛)""生""松"等字。二是字法上不准确。毛主席写字,虽大小放胆错落,但均合古法。这件作品中"色""飞""从(從)"等字的书写不够到位。三是款字不够和谐,如"壬辰岁(歲)"的书写,没有毛体特点。  相似文献   

19.
悟室评书法     
正洪世恩书友的行书,取法二王。用笔熟练,干净利落,是具有多年书写经验的书学者才具备的功力。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幅作品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者虽取法二王,但笔法欠缺,这也是很多书学者易碰到的问题。这幅作品突出了二王书法的"遒美清秀",得平和自然之势却忽视了"疏密相间、布白巧妙"的二王精髓。建议作者在笔法熟练的基础上,加强提  相似文献   

20.
正于万里书友的行草书中堂,整体气息完整,书写流畅,字形较为丰富,体现出作者较好的书写和驾驭作品的能力。全篇以草书写就,草法运用熟练。笔画多用圆笔,线条圆润少顿挫之笔,字形大小穿插,空间对比明确。此作在以下两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字形大小穿插不够自然,有摆布之嫌,如:"年""盛"等字过分放大,在全作中较为突兀;另外,草书书写贵行气连绵、气息连贯,字与字虽不相连属,但仍可运用字势、笔势的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