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谈好这个话题,须先理顺一下几个基本概念:笔法势因素、笔法势、字法势因素、字法势。由笔法势因素的运用形成了笔法势,笔法势的效果就是笔道的笔墨效果即笔迹,但这个笔迹的形成不是单有笔法势因素一个原因,它是由笔法势因素和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共同形成的,如"折笔"笔法势因素的应用效果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笔迹:用毛笔铺毫(相对较浓墨汁)运用"折笔"笔法势因素在熟宣上书写,形成的墨迹效果(即笔法势)是方形;  相似文献   

2.
书法     
<正>李长玉书友的行书立轴,书写王维诗《山居秋暝》。此作除落款稍显拘谨外,正文书写较和谐妥帖:用笔圆中带方,轻重分明,点画圆润饱满又虚实相生;结构紧凑,字形大小对比丰富;分行布白因字形变化多样而错落有致。整体来看,作品硬朗挺劲,循规蹈矩,可见作者具备扎实的楷书功底。唯字势太纵,可加横势以求俯仰开合变化,若上下字之间再求气息贯通则更妙。  相似文献   

3.
正张振祺书友的隶书中堂,书写的是毛主席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主席的诗气势恢宏,意境博大,适合以古朴厚重的篆隶书或激扬飞越的草书来表现。作者以隶书书写,颇能以厚重端正之势体现诗意,然少了几分洒脱与奔放。原因在于作者用笔虽能凝练沉稳,然方笔较多,流畅的圆转之笔较  相似文献   

4.
正沈根度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作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用笔精到,结字在端庄中有大小变化,章法比较和谐。偶有几个小瑕疵,如"闲(闲)"错写成了"间"字、"难(难)"字越出章法的边缘而略显不协调、落款太拘谨等,但仍不失为一件整体感较强的作品。作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草书字势的欹正相间与"行气线"的摆动照应。字势的欹正相间,是指草  相似文献   

5.
正于万里书友的行草书中堂,整体气息完整,书写流畅,字形较为丰富,体现出作者较好的书写和驾驭作品的能力。全篇以草书写就,草法运用熟练。笔画多用圆笔,线条圆润少顿挫之笔,字形大小穿插,空间对比明确。此作在以下两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字形大小穿插不够自然,有摆布之嫌,如:"年""盛"等字过分放大,在全作中较为突兀;另外,草书书写贵行气连绵、气息连贯,字与字虽不相连属,但仍可运用字势、笔势的连  相似文献   

6.
正陈益曼书友的楷书中堂取法魏碑,点画劲挺方硬,用笔果断沉实,尤其是方笔的运用较为突出,可见作者对折笔的运用十分熟练。此作结字多取平正之势,但字形略长,如"酒""初""皆"等字,不易表现古朴稚拙之意。因此,建议作者进一步丰富字形体势,提高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正第十讲结字虽然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在楼兰简纸文书书法学习中,构字法则同样重要。尽管这些资料书写时间不同、书手众多、书体多样,但对它们分类整理后,我们仍然会受到许多启发。结字特征受书体影响,隶意重的字多宽扁形,章草多横势,今草多纵势,行书变化最丰富。因为书写习惯和审美取向不同,同一书体在不同书手笔下,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所以,楼兰简纸文书的结字是多样的、复杂的。要之,在于求同存异,能于共性之中规范法则,能于个性  相似文献   

8.
正曹大序书友的行书中堂,书写的是杜甫诗《秋兴八首》之六。此作用笔熟练轻松,点画圆润流畅,提按分明,虚实相生;字势欹正相间,字形亦有大小收放变化,书写节奏舒缓有致,营造出一种淡然稳重的意境;落款与正文风格一致,两方印章钤盖位置恰当。总体来说,此书不失为一件精心之作,唯左下"舞、地、秦、中"4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书法中的"发力点",是指在运笔过程中,手臂用力的最重之处和锋变的最大之处。毛笔在纸上运行必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字的点画。同样的一支毛笔,由不同的人来写相同的一个字,结果是一人一面。其原因就在于每个人运笔发力的方法不同。书写时,手臂的发力会让笔毫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形,故蔡邕《九势》里有"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说法。笔毫在不使用时是锥状的,一旦濡墨落笔,锋毫即变,一写一变。运笔时,笔毫始终处在变化之中,故而  相似文献   

10.
正王中兴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熟练,用笔扎实,笔法比较丰富,提按对比明显,虚实相生;字形多以平正取势,大小、俯仰亦有变化。用墨亦注意浓淡、枯湿的变化。通篇看来,作者在草书上已具备相当扎实的功力。需要注意的是,落款部分重心有些下坠,整体感觉不协调。款字与印章,最好不要与正文邻行末字平齐,更不要低于正文邻行末字。个别字的草法再规范些,如"成""前"二字。建议作者多从古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1.
正在没有发明"纸"之前,汉字写在竹简上,竖着写;汉代发明了纸,人们还是习惯竖着书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就是这种行款格式,从右往左写,纵有行,横无列,布局流畅、洒脱。这种行款格式,要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要和下一个字的第一笔呼应,做到上下贯气,气韵畅达。其次要注意下一个字的重心要和上一个字的重心基本对齐。在《兰亭序》的第一行,"癸"的重心略偏于"在"的重心的左边,造成一种险势。初学者,尽量做到上下对正。  相似文献   

12.
正臧静书友的章草作品整体书风略显生拙,不以巧媚为能,别有一番味道。用笔多取碑学笔法,中锋遒润,转折多用方笔;结字以扁宽为主,亦穿插纵长字形,字势颇有变化;全词下阕以落款方式处理,别有新意。此作应注意的地方是,正文中"谁(谁)举(举)沉浮"应为"谁主沉浮",此外"漫""舸"等字草法宜再严谨些。  相似文献   

13.
现在学生的 书写水平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担忧。最突出的问题:1.握笔 姿势不正确,笔顺极不规范,甚至画倒笔;2.字写得东倒西歪, 没有写成方块字,失去了美感;.使用钢笔的学生少,铅笔、圆 珠笔、水笔的使用者很多,高年级也是如此;4.潦草、涂改、错别 字现象严重,很多简单的字都不会写,这些都成了写字教学的 痼疾。面对现状,教师要认真思考,冷静对待。在少儿书法教学中,我分三步规范书写教学:读字赏字练字。在这三步协奏曲中,学生的书写实效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郑征健书友的对联以欧阳询楷书为师法对象,基本掌握了欧楷的用笔、结字等基本技法。从书写效果看,作者在欧体方面的学习时间还较短,有些问题还比较明显。比如,用笔太注重方刻效果,导致很多笔画的起收笔和转折处过于生硬;结字还不熟练,有重心不稳——"泉"字  相似文献   

15.
正三字笔教学是从业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三字笔指的是钢笔字和粉笔字以及毛笔字。三字笔教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可以系统的掌握三笔字的书写技巧,这样在后期可以熟练运用,所以三笔字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部对汉字书写的要求,三笔字教程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等待解决。一."三笔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对三笔字课程的正确认识汉字书写不仅是一门必备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我国的书法艺  相似文献   

16.
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在所著《广艺舟双楫》中阐述:"古人论书,以势为先。"指出了书法笔势在写字中的重要性。何谓笔势?笔势主要指对点画在字的形体中不同快慢的写法。它是因作者的性情、时代风尚决定其用笔、布置和取势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正李伟民书友的篆书作品很有"时代性",内容书写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从正文到落款、钤印完整和谐,可以看出作者非常认真的书写态度。通篇用笔扎实,圆转流畅,结体端庄稳重,且由落款可知,作者已88岁高龄,字里行间却未流露出丝毫"老态",令人敬佩不已。需要说明的是,"明"字右部"月"的写法有些不妥,各个线条要搭接起来,不要断开,如此,才能既符合篆法,又不漏气,希望作者稍加留意。  相似文献   

18.
书法情缘     
我对书法情有独钟,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他教会了我怎样做人。书法的一笔一划,变化微妙,结构有方有圆。学书法,就是学习书写的规律和方法,学了书写的规律和方法,就要按照规律去写,这样写出的字才美观漂亮,否则写出的字就不好看。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与同学交往时,即要学会用楷书的方折,也要有隶书的圆转,给人留有空间,和谐相处。练习书法,培养了我的毅力,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有时候,天热了,站累了,就不想写了,但是,一想到景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些书法家的故事,就又拿起了笔,这样才坚持到今天,慢  相似文献   

19.
书法     
正徐顺昌书友的草书作品潇洒流畅,自始至终笔势连贯、牵丝连带飞扬缠绕,如长虹贯日,一气呵成,可知作者在草书方面功夫极深。草书书写难于节奏有度,力避始紧终松,或始松终紧,而作者对书写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至结束仍不见草率鲁莽之笔,实属不易。从形式上看,此作几个长竖画略显雷同急切,美中不足。另外,此作中字法和草法的问题较大,如千里的"里"繁体有错,文采的"采"有误,"蜡""看""腰""识""雕"草法不当,其他字法亦有小疵,希望作者能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胡新民书友的行书条幅气韵流畅,书写自然,笔法熟练。传统帖学书法注重书写的自然流畅,线条点画润泽而富于韧性,对书写者的笔法有较高要求,尤其是点画使转处能够熟练转换笔锋,米南宫所云"八面出锋"正是对帖学用笔最形象的表述。此作点画精到,整体气息典雅清丽,从中可见作者较为全面的书法功力。不足之处在于字形、字态多取正势而少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