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书如其人。书法创作既要展现个人的性情,也要遵循章法,只有章法运用恰当,写出来的字才能体现书法之美。章法统领着书法作品的外观与内涵,或雄浑遒劲,或秀美飘逸,或端庄工整,导引着书法艺术的视觉感受。章法,是指排布整幅作品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呼应,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以及一字与多字之间的关系都要处理得当。关于布白,历代名家都作过精辟的阐释,明  相似文献   

2.
书法与礼仪     
明代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谈到书法章法时,强调:“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也就是说每行字的上下都要有前后呼应,都要左右关照,时时顾盼。通篇作品章法,犹如在战场上列兵布阵,讲究法度。我想这不仅是作书的法则,亦是人在与他人行进时礼仪之准则。《礼记·内则》中讲:“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意思是说:和父母或长辈同行时,子女或晚辈应跟随前后、左右,热情地拉着父母的手或恭敬地搀扶长辈的胳膊而行走。一点一画总关情,字与字的前后呼应,行与行的左右顾盼,不正是与礼仪之则相通吗?难怪有人通过字识人、用人、陶冶人。下面,我们就学生的几幅书法作品来欣赏。  相似文献   

3.
贾锟先生的《香山诗》书作,下笔果断,书写性强,有些字如“香、步”等字写得还是不错的,用印也较好。从整体来看,作者似有较长的书写历史。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草法不准确。草书的法度非常严谨,稍有不慎很容易把字写错。这件作品中有几个字写得不合草法,如“花、里、都、争、头(头)”字。二是字法上形成了不良习气。如“托、云(云)、百、花、南、都”等字起笔较重,收笔较轻。三是章法上过匀。前两行字较小,后两行字较大,并且布如算子,没有变化。建议作者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靠住临一段时间,写作品时可以先集字,使作品帖的面目强化一下。然后由少到多地不断集字书写,直到能变通处理作品中所有的单字,使之形神能与帖接近或风格上与帖接近。  相似文献   

4.
正章法,通常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入手。一、定主、宾之序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  相似文献   

5.
图一:为7岁余心乐同学书写的隶书作品。其书风洒脱、飘逸,点画上起、行、收、提、按符合隶书运笔要求。结构中宫收得很紧,开合自然,上下、左右偏旁组合得法。章法上字与字上下承接行与行顾盼有序,然落款文字的按排与正文字比较上下则显较疏,字应在多些为好。  相似文献   

6.
悟室评书法     
正左甫杰书友的行书作品,笔画扎实,结体遒美,深得王羲之行书法理。此作在创作和书写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是一位很有成绩的书学者。现给作者提两点建议:1、重复的字尽量不要雷同,如"也""有""之""可"等字,应尽量变换写法。可参考《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结构变化。2、在王羲之行书上多下工夫,汲取精华,把字写活、写流畅,也可通过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在磨炼中进步。  相似文献   

7.
正第十二讲通变章法,是书写内容分行布白的呈现方式,也是书法作品中与笔法、字法并重的三要素之一。章法形式多样,受展示需要(功用)、书写内容、字体、载体特征、书手审美倾向等多方面影响,如少字的大字作品与多字诗文作品章法不同,行列整齐的楷隶作品与行草作品章法不同,为追求视觉效果的展览作品与实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章法是书法创作的关键,是书法“字外功”的体现,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才能创作出章法美的书法作品;而书法作品的幅式是多种多样的,选取什么样的幅式,应该根据所书内容和作品的悬挂环境而定。幅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之"位于主谓之间,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使得原来完整的句子变成一个名词性结构。"之"字取独后的名词性结构在大句子中主要充当小主语、小宾语或者是时间状语。(一)充当小主语。汤之问棘也是已。(《逍遥游》)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与妻书》)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汤问棘"本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加入"之"后便成了一个名词性结构,作整个大句子的主语,即"汤问棘(的这件事)也是这个样  相似文献   

10.
正林德宾此件隶书对联师法汉代《礼器碑》,不乏流畅。结构稳重用笔精到醇和,追求金石气又和钤印位置恰当,是端正,十个字和谐妥帖,落款一件十分难得的佳作。唯两处小疵需注意:一是笔二是隶书的典型性"怡"字竖心旁写法要雅致,有待改进。画"蚕头雁尾"中横的波动略显生硬,陈锦坚书友的草书作品,以平正体势为基调,用笔流畅洒脱,结字于平正中有大小收放之变化,章法整齐和谐,尤其注重一行之间和  相似文献   

11.
行书钩、挑笔画的变化及笔法 一、钩的变化及笔法钩,在行书中出现的机会相对较多。因为,有钩的笔画可以写钩,无钩的笔画大部分也可以写钧,即带钩。带钩可以增强行书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乃至整幅作品的连贯、流畅和呼应的风格,故古今行书名家作品用得较多。行书中的长钩(横钩、竖钧、戈钩、平钩、竖弯钩等),  相似文献   

12.
《散氏盘铭文》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时代书法艺术高峰的杰出之作。其书风雄浑放逸,结字姿态闲散,章法有自然之趣,应从用笔、结体和章法等方面进行研习。  相似文献   

13.
作品点评     
吴秋莹同学的作品用笔干净利落,轻重得当,结字方方正正,端庄大方,章法布局完整合理,是一幅整体感不错的作品。建议:1.左右结构的字除了注意左右的穿插避让,还要注意左右大小的协调,左右之间的距离要合适。如"隐、隔"两字的左耳旁都偏大了些,"桥、桃"两字的左右两边挤在了一起。左中右结构的字也是如此,"湖"  相似文献   

14.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空白。中国许多艺术大师都喜爱在作品中留白.比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假使一幅画中什么都画得满满的.会给人一种很乱的感觉,而适当的留白,就会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翰帖》     
<正>【作品概况】《张翰帖》也称《季鹰帖》《张翰思鲈帖》,唐欧阳询书,属于原《史事帖》的一部分,行楷书,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11行98字。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张翰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被立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七。此帖特点是字体修长,用笔刚劲挺拔,精神外露。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一致,同是以险取胜。  相似文献   

16.
祛除微瑕展露新容李刚先生所书《社日》,笔厚墨重,结体紧密沉稳,章法完整妥贴,是一幅颇具功力的隶书作品。然而这幅作品,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作者可能不安于现状,一心想创新出新,不意之中在用笔上出现了纰漏,给人一种疢疾  相似文献   

17.
正刘鹏继出版思想评论杂文集《找乐集》、《悟道集》之后,又用一年多的时间构思创作了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生死大公决》,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花山文艺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这部书描写了京东女侠夏铁莲奋斗一生的传奇故事,书中矛盾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层次严谨,语言通俗流畅。最近,我怀着喜悦的心情拜读了这部作品,获益匪浅。我认为这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作品。一、作为长篇小说《生死大公决》,以严谨、欢快的笔触,有头有尾地描述了从上世纪三十  相似文献   

18.
归庄的此幅七言绝句诗轴,系纸本,纵86.2厘米,横45.9厘米,凡5行,共36字.此作笔意圆劲浑穆,质朴自然,毫无做作安排之意.但此作较之他的另一些挥洒自如、纵横肆意的作品,其狂放之态未多流露,显得深沉朴厚、舒和遒劲,少超逸之气.顾炎武《顾亭林集》云:"归生工草书,为东吴高士."杨宾《大瓢偶笔》云:"庄草书虚和圆熟."  相似文献   

19.
章法论是关于文章结构的理论,属于文章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章学专著,书中虽然没有提出“章法”的概念,但他关于文章结构的理论却明显地存在着。可惜,章法论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至今没有得到足够的阐释和评价。郭晋稀说:“《熔裁》是探讨熔意和裁辞的。”(见《文心雕龙注译》408页)詹瑛把《章句》列入“修辞学”。(见《刘勰与〈文心雕龙〉》76页)牟世金认为:“《附会》近于所谓篇章结构问题。”(见《文心雕龙译注》88页)周振甫宽泛地说:“《附会》  相似文献   

20.
江南水乡     
乍看这幅作品,读者肯定以为是一幅中国古代的水墨画。尤其是画面右下角飘然而至的一叶轻舟,更能使人们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它是对这幅摄影作品最好的诠释。无论在色彩构成还是在抓拍时机方面,整幅作品无疑都有很强的表现力,体现出丰富的画外音。整幅作品色彩构成突出,表现出很强的视觉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