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赵之谦(1829-1884年),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来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中创新提供了参考。赵之谦作品最多、传世最广的是行书。他始将北魏书笔法直接运用到行书之中。因此,它没有前人所遗留下的"参照物",而且由于北魏书法独特的用笔方法——卷锋加侧锋转换为中锋,很难于连贯。对此,赵首先是在"文稿"小行书,或者说小字落款中得以解  相似文献   

2.
清初,傅山倡导“四宁四毋”开启了清代碑学的启蒙。清代碑学的出现不是必然的,它是由思想史的演变构成的,是一种断裂式的书法变迁。与此同时,碑学的出现又激发了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重大创新与变革。碑派书法倡导的质朴、古拙的艺术精神与雄强、浑穆的审美理念,矫正了帖学影响下绘画纤弱、柔媚的画风,使绘画的面貌焕然一新。赵之谦、吴昌硕等为代表的金石画派,以融合了碑学书法的雄厚拙朴笔意入画,为绘画注入了“金石之气”。在清末民初西方绘画激烈地冲击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时,他们以“金石入画”的变革,加上自身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突破了中国传统绘画单一的审美模式,将传统中国画推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开启了近代中国画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正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盦、无闷、憨寮。浙江会稽人。《心成颂》是赵之谦应友人"甘伯"之请而书,时值清同治四年(1865年),赵之谦37岁。此作录隋代僧人智果所作《心成颂》文,正文共4行,满行22字。通篇书法俊逸挺拔,棱角分明;结字方整,犹存隶书遗韵;起笔处多用侧锋,锋芒毕现,极具特色。此作,魏碑特色极为明显,代表了赵之谦宗法北碑书法初成时期的风貌,是  相似文献   

4.
晚清篆刻家赵之谦从流派兴亡的高度对称雄于印坛的浙派和皖派的消极方面,特别是皖派吴让之的创作模式进行了批判;赵之谦将篆刻文字的取法对象引向古代印章之外的金石文字,形成了“印外求印”的印学理论;赵之谦创作综合了两派创作方法上的精华,达到刀法和篆法的有机结合,创造出静穆稳健的篆刻艺术风格,为晚清文人篆刻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莫友芝的学术研究、诗文写作与他的书法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赏析莫友芝的篆书作品,可以窥见莫友芝的书法取法、治学态度、学术素养及其富于金石之气和诗书情韵的审美情趣,体现出集学者、诗人、艺术家为一体的莫友芝在篆书创作中独特的书法气韵。  相似文献   

6.
清代篆书创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时帖学派书法向衰落,碑学派继之兴起,一时间写篆者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因书家自身才能、审美取向,在金石学、小学方面的修养以及对书法创作理解的差异性,大致可分为两大阵营:一派以王澍、钱坫、孙星衍、洪亮吉、罗振玉为代表,长于金石考据,在古文字研究方面修养深厚;另一派将其他书体笔法羼入篆法,将才情、审美观念注入到字里行间,于前人的基础上另辟一新境界,以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吴大Cheng、吴昌硕为其杰出代表。前者有首倡之功,后者有革新发展之力,二者各有所重,共同构成了清代篆书创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7.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8.
李嘉文 《江苏教育》2022,(13):34-41
华夏历史中的北朝,泛指西晋南迁后至隋统一,与南朝相对峙的北方政权。由于战火纷乱、政权更迭不休且多为少数民族建立,北朝书法呈现的整体面貌与南朝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书风截然不同,多为豪放、粗犷、刚健、质朴的石刻作品。北朝书法在书法史上往往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单列,主要因其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清代中叶,帖学式微,书家开始从古代金石书契中寻找金石的自然之美,进而发起以崇尚北朝石刻书法为主的碑派运动。北朝书法古穆、坚峻、质朴、奇逸的美学意蕴被深入挖掘,使华夏艺术精神更加深沉和完整。  相似文献   

9.
<正>陶刻,是紫砂艺术中主要的表现手法,也是紫砂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家乡的紫砂文化资源优势,在校内开设了"陶娃"陶刻社团,指导学生在陶版上绘刻作品。一件件稚拙天真、充满童趣的陶刻作品,不仅展现了丁小学生独特的艺术才能,也成为了学校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0.
刻字与金石篆刻不同,不仅表现在天地大小上,就是在用料、工具,刻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可将刻字同金石篆刻混为一谈。当然,金石篆刻同刻字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如:它们虽然用料不同,刻的字大小不同,但多是刻的篆书。中国的刻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可以引例到甲骨、金文。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悬挂匾额、对联的传统习惯。人们把字写在木板上,用刀刻之,涂上漆,悬挂起来,装饰建筑,大概刻字就是这样来的。中国书法传到日本,在日本,最初“书法”并不叫“书道”,而是叫“入  相似文献   

11.
艺术简介李新强,男,字辛樯,斋号金石轩。1975年生于茶树王之乡镇沅。幼承家训,搦管临池。临池之际,遍读古今名碑法帖书论,多有心得。1999年毕业于思茅师专,因书法特长留校工作。2005年创立金石轩书法研究社。现为思茅师专书法教师,金石轩书法研究社  相似文献   

12.
张明堂的隶书书法风格独特,人称"铁笔隶书"。"铁笔隶书"既有汉碑典雅、庄重的形态,又有汉简、帛书潇洒飘逸的神韵,更有甲骨、金石文字的筋骨和意趣。"铁笔隶书"源自中国传统书法的隶变,诠释了隶书书法的深刻内涵,是当今书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李新强,男,字辛樯,斋号金石轩。1975年生于茶树王之乡镇沅。幼承家训,搦管临池。临池之际,遍读古今名碑法帖书论,多有心得。1999年毕业于思茅师专,因书法特长留校工作。2005年创立金石轩书法研究社。现为思茅师专书法教师,金石轩书法研究社负责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普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普洱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4.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旗舰儿童城内墨飞笔舞、金石书香。由科区少工委主办的"刘俊岗少儿书法班师生作品展"隆重举行。前来观看书画展的家长与小朋友络绎不绝,表扬与赞叹声更是此起彼伏。不少家长还在询问是否有成人班,以圆自己的书法梦。此次书画展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也为该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正>在清代之前,人们谈论书法欣赏的时候,是不会把北朝石刻文字作为审美对象的,尽管北朝石刻文字一直存在于历史长河中。而自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以来,北朝石刻文字便进入书法家的视野,包世臣对北碑极力鼓吹,加上邓石如、赵之谦、张裕钊等人的实践,至康有为"尊碑卑唐论"的提出,北朝石刻文字便理所应当地成了我们书法史、书法实践及书法欣赏的  相似文献   

16.
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后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创新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作者虞晓勇文学(书法)博士、艺术学(书法)博士后,德国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理论研究专攻中国书法史论,出版专著3部,专业教材7部,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第六届北京市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书法创作以隶书和魏碑见长。曾十余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国展"及专题展,并在日本石川县书道馆、山东省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书展,出版有《虞晓勇书法集》。2012年,书法作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永久收藏,并悬挂在中国驻外使领馆。此外,作品还为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重要机构典藏。曾3次担任"北京电视书法大赛"素质评委。  相似文献   

18.
张大千书法因其强烈的个性特色被誉为"大千体","大千体"受清末民初碑学书法实践的深刻影响。碑学书法的意趣与大千情性契合。张大千接受碑学书法的影响当在拜师曾熙、李瑞清以后。其拜师曾熙、李瑞清学习书法,动因较复杂,且时间均在1919年。张大千研习碑学书法经历了三个阶段:直接取法曾李二师阶段;遍临"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阶段;由博及专,以《瘗鹤铭》、《石门铭》为基础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千体"阶段。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曾经说:"日本在小学、初中阶段,书法都被列为必修课,高中书法作为选修课,大学文科设有书法专业。对于汉字书法的文化传承,我们的近邻比我们还要重视。"一、中国书法的式微毋庸置疑,传统书法是以笔、墨、纸、砚为载体的软笔书法。满清末季,西学东渐。西方的书写工具——硬笔也随之传入中国。书写工具的重大变革必然造成书法现状的重大变化。中国书法的式微至少应该从清末、民国开始。建国以来相当长的时期,书法课,尤其是软笔书法课一直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然而随着应试教育的不  相似文献   

20.
吴昌硕是金石画派的开派鼻祖,其作品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以篆籀笔法入画。因而,他的作品在继承文人画传统之时,又将金石之气注入其中,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