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人徐坳所编、明人宋珏增补《蔡忠惠别纪补遗》卷之上《书法》中引两则材料,其一:“欧阳文忠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求其所短,大字为少疏也。天资既高,又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谓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其二:“书法当自小楷出,而世或有未能正书。  相似文献   

2.
宋人评论当世书家时,大多涂抹了过分恭维的色彩。如苏东坡说蔡襄是本朝第一,黄庭坚则夸苏轼是翰墨之豪杰,欧阳修更称蔡襄独步当世……这些文辞读来,如同用油过量的菜  相似文献   

3.
蔡襄其人其学其书郭孔秀⊙蔡襄以其为官清正,博学多才,著名北宋当世,且影响及于后世。蔡襄深得宋仁宗器重和信赖,他的别名“君谟”乃仁宗所赐。“君谟”意为给君主出谋划策或出谋划策的人。史家誉之为忠贞刚正之臣,洵非虚语。范仲淹议政,得罪了执政的吕夷简,被排挤...  相似文献   

4.
苏轼推重蔡襄书法为“当朝第一”并不是为了维护恩师。苏轼经过广泛的比较,认为在宋初书坛无人可与蔡襄抗衡。苏轼本人有意自屈,亦未标榜自己。黄庭坚、米芾由于书法晚年乃善,苏轼没法对二人书法作出新的评价,对书坛格局给出新的排序。苏轼推重蔡襄书法还与蔡襄人品及二人书学主张的某些方面的契合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莆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此作书于1051年,通篇文字清丽蕴藉,行笔干净利落,笔意精到淡雅,结体端庄俊俏,行气连贯,显得自然飘逸、风姿翩翩。用笔内擫外拓兼而有之。笔法重按轻提,应用自如,于转折处更见其妙。初写时行中带楷,笔尚收敛;之后越写越放,渐变为行草;最后任意挥洒,衍化成小草。特别是最后几首诗,乍看笔画纤细,然其笔力并不亚于粗笔。他学《兰亭》《洛神赋十三行》,汲取王氏父子潇洒豪迈的神韵;学欧阳询,追寻劲健之笔;学颜真卿、李邕,专意凝重端庄。可谓,聚  相似文献   

6.
1988年,吴以宁先生出版了他的学术著作《古今中外论蔡襄》(上海三联书店),最近他又凭借其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研究的丰富实践和渊博知识,点校出版了65万字的《蔡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使他成为当今研究宋史及蔡襄的一位很有成就的学者。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兴化仙游人,年18举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土。孝宗乾道年间,赐谥曰忠惠。综观他的一生,在政治、艺术、文学和科技等方面均有卓著的业绩和非凡的成就,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然而,其遗作散见各处,给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亟需整理汇集出版。吴以宁先生历经数年,千方百计收集蔡襄诗文集的各种版本,以及蔡襄的佚文、佚诗、碑刻、墨迹,予以整理点校,现在终于将《蔡襄集》布世了,诚为可喜可贺!现将阅读《蔡襄集》点校本的初步印象,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自幼颖悟过人,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成诵。工於文,长于诗,书法尤精,为“宋四家”之一。他取法颜真卿、怀素及《瘗鹤铭》。平生以饥鹰渴骥自命,著有《山谷文集》,书论有《论古人书》、《论近世书》、《论书》及《山谷题跋》等,一生留世作品多,在书界影响颇大,是宋朝开一代书风的宗师。及北宋晚期,与苏轼、米芾、蔡襄诸人,一举打破僵化已久的书  相似文献   

8.
正宏壮存真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为宋四家之一,其书法成就为时人所称道。早年取法颜真卿及前代名家,按照欧阳修的说法,其隶、楷、行、草皆善。在北宋初年,历经沧桑变乱的人们,仰慕盛唐风范。在出土的碑刻中,宋碑相比前代来说,较为减少。有统计资料显示,宋碑数量远不及唐碑。由于朝廷权贵的提倡,颜真卿书风大行其道。从辅弼三朝的韩琦到众体皆擅的蔡襄,都是北宋时期学习颜楷的著名人物。  相似文献   

9.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3):F0002-F0002
正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宋朝大文学家、大诗人。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世人所推崇。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章名世,世称"三苏"。其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世人称苏为"宋四家"之首。苏年少时学《兰亭》、徐浩,中年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喜爱李邕。存世主要书迹有《寒食诗帖》《赤壁赋》《祭黄几道文》《醉翁亭记》《洞庭春色赋》等。  相似文献   

10.
“宋四家”是指宋代的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书尚意”,“尚意”书风首先就由这四位大师引领着。“宋四家”都是学识渊博、艺术修养精深的文人士大夫。特别是前三位:苏轼是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开一代风气的天才人物;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鼻祖;米芾富收藏、精鉴赏,擅绘画,创“米氏云山”。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伊拉斯谟其人及其对《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一书的分析和总结,梳理了伊拉斯谟的教育、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教育思想,提出伊拉斯谟在十五、十六世纪之交,提出的培养君主的很多策略和方法,对现代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年少聪颖,广读诗书,自以为博学多才,于是在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不料某日,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捧书登门"求教"。苏轼接过书卷,一番审视也只能识其一二,顿觉无地自容,老翁见状,拍拍其肩,含笑不语,苏轼哪里还顾得上矜持?连忙执笔在原联上各添二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尔后,苏轼常以此自勉,终成一代学问大家。明初大学士解缙自幼即有"神童"之誉,  相似文献   

13.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又因其性情狂放,人称"米颠"或"米痴"。米芾书法造诣颇高,诸体皆擅,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在绘画上,他独创山水画"米家云山"之法,所作山水树木简略,烟云掩映,极富意境。  相似文献   

14.
<正>公元1057年,出身书香世家的苏轼,从他的家乡眉州出发,跟着父亲苏洵进京赶考,一举成名天下知。苏轼这个名字,自此在中国文学史上流传千年。【走近苏轼】苏轼是个全才——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在散文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宋时期,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其中苏轼、黄庭坚、米芾(fú)、蔡襄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不仅书法写得好,诗词也很厉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人们称为"三苏"。黄庭坚的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两宋之际,佛教盛行,书法上倡导"尚意"书风。苏轼则是士大夫中关注禅宗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倡导"尚意"书风的代表。探讨苏轼书论与书法艺术中,以书做佛事,书如其人,超尘脱俗,与心俱化的追求境界,从而看出苏轼书法之"意"的渊源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其中佛家思想对其影响尤为重要,使得其书法作品深具禅意,成为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7.
留侯论     
本文为宋仁宗嘉佑六年,苏轼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批论策中的一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苏轼三首论书诗的解读,探索了苏轼书道观的三个层面:书讲意造,书必新变,书贵有品,并进而讨论了三者关系及所代表的文化——道儒的合一。  相似文献   

19.
《留侯论》是苏轼早期论说文的代表,该文是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作者为答御试策而写的一批论策中的一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这篇文章很典型地表现出了苏轼早期论说文的特色。其中纵横捭阖、雄辩畅达的文风,层层深入、鞭辟入里的论证,新颖独特,自成一家的观点都是本文的闪光之处。同时,客观上我们也能看到其有失偏颇之处。通过对此文的分析,能够使我们对苏轼的论说文风格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诗是黄庭坚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此外,他又能写词赋,兼擅行书、草书。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