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摹汉印是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通过学习缪篆文字,养成入印文字规范的良好习惯;学习汉印的章法,营造平衡稳定的印面;训练严谨的规矩,蒙养博大的气象;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临摹前应当有一些必要的刀法训练;最好是在临摹的阶段,就直接在印面上作反书印稿的训练;要重视形似,重视规矩与法度。临摹的对象选择平正工稳、清晰完整的汉印作品为好;多读、多写比临刻汉印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临摹汉印的具体做法,许多基础读物,都可以参考,这里不再赘述。以笔者临摹汉印的体会,在此对有兴趣临摹汉印的读者提些建议:首先,临摹汉印前,应当有一些必要的基础训练。学习刻印的初始,要刻一些简单的线条,了解石性,掌握用刀的方法,进而能把简单的文字刻成形。待有了一定的控刀能力之后,再开始临摹文字较少、  相似文献   

3.
汉印的形成     
正汉代印章的使用范围广泛,制作细致精美,流行时间长,因此具有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表现技艺精致而多样等特点。汉代印章艺术的成熟,是与继承前朝的成果和经验分不开的,同时也由后来的不断发展所形成。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在政治、经济上的交往日趋频繁,印章作为当时社会交往的凭证,也逐  相似文献   

4.
正印文:雎陵家丞时代:西汉材料:铜通常四个字的汉印,四字之间留红的基本形状是"十"字形。而此印中,"雎陵"两字的左右结构拉开了比左右两列字更宽的距离,留红为两纵一横的""形,视觉上造成了三列字的错觉。此印的变化处在于两纵一横的字间留红的形状:左纵留  相似文献   

5.
<正> 一、“琅左盐丞”——娟好圆润,温厚静穆西汉印章的制作,仍是沿用秦浇铸和凿刻这两种旧法。当时的铸印,在章法上还有秦官印布局的风格,即在印面布局中仍带有田字格。可是,它的字体却不似秦印字体那样柔媚苍劲。“琅左盐丞”一印可见一斑。“琅左盐丞”一印,字体粗壮方整,笔画转折处娟好圆润。章法上虽也采用田字格布局,但不是将印面平分为四等分,而是将“琅”“盐”二字放长,利用印文本身笔画的疏密安排每个字的大小,在章法上仍显得匀称庄重,细细品赏,给人一种温厚静穆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语言的对比分析,大多集中在汉语和英语、日语等语言,针对汉语与印地语、乌尔都语的对比分析研究十分匮乏。其实,印地语与乌尔都语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二者口语中有98%的词汇相同,语音基本一致,语言学家认为是一种语言的两种方言。因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学生在学习汉语辅音时,重难点有一些相似之处,本文试将印地语与乌尔都语一起和汉语进行辅音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得出印巴学生在学习汉语辅音时可能会遇到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正汉印的制作有铸、凿、琢、镌等多种技法,因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线条。其形有粗、细、直、曲、方、圆,其位有横、竖、斜、倾,其性有刚、柔、劲、秀,其别有大、小、长、短等等。其中,直线和曲线,则是篆刻线条的主要形态。一.直线美汉印中的文字构成线条,以直线为主。直线表现出坚硬、力量、严肃、质朴等特点。但在不同制作手段下,不同印材所表现出来的线条感觉与审美心态也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8.
正作品简介:印文:校尉之印。时代:西汉。尺寸:纵23毫米,横23毫米。故宫博物院藏。作品欣赏:此印笔画圆润光洁,平直挺劲,结字端庄方整,转折处多为圆转。印面上的四字按笔画的多少划分和布局,右边两个字占据的空间明显大于左边,字与字之间有明显的间距。由于笔画多少的不同,"校""尉"与"之""印"形成明显的疏密对比。"尉"字下面短  相似文献   

9.
正作品简介印文:张(张)虞人。时代:汉。尺寸:纵20毫米,横20.5毫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品欣赏:此印,为汉代白文私印方折类布局的典型作品,字形结构森严,线条方折整饬,干净利落。"张(张)"字的块面线条处理,是本印的亮点,活跃了印面沉闷的气氛。由于作者将此字的下部和"人"字的笔画进行了装饰和  相似文献   

10.
"虚实",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之一,先秦时期老子就认为宇宙万物是"虚"和"实"的统一。汉印延续的时间长达数百年,厚重的文化积淀,无数匠工的创作实践,在汉印中早也渗透了老子的"有""无""虚""实"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说说临摹     
为什么要临摹?其主要目的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成规矩,具备基本功;第二,借续资源,形成风貌;第三,旁参化用,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12.
临摹裂缝     
有一位非常出名的临摹师,其临摹技艺超群,享誉圈内。他带有三个徒弟,每个徒弟几乎都得到了他的真传,临摹真品,胜似真品,更在颜料、颜色和纸张素材等细节方面,处理得精致微妙,只是他们在为人处世和心态修养上,未及师父,各个都恃才自傲,接别人的活计时,都显得很清高。  相似文献   

13.
篆刻自商周时期即诞生并广泛应用,与书法、绘画一样,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秦汉时期是中国篆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虽然短暂,但奠定了篆刻艺术的基础和发展方向,汉印在秦印的风格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篆刻艺术与技法不断成熟,形成了不同于秦印的汉印风格。促使秦汉印风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谈谈临摹     
我国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学字方法是临摹。要想把字写好,临摹是条必由之路。“木受绳则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园。临摹,就是使中学生循序渐进地、初步掌握书写工具和了解写字规律入门的好方法。临摹,是指“临”和“摹”两个方面。“临”就是一边看着所学字帖范本,一边临写。“摹”有几种方法,通常是说先从字帖范本里双钩,然后填实。现在不少人把“临”和“摹”视为一事,也未尝不可。“临”可分“对帖临”和“背帖临”两种。先说“对帖临”。  相似文献   

15.
正临摹,几乎是学习书法唯一可取的方法和路径。我认为,临摹的根本意义在于获得书法技法的能力,强调的是一种能力的获取。很多人包括一些从事书法行业的人,比较在乎临得像不像,认为像就是好,不像就是不好。这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对的,但又并非那么简单。如果我们对技法和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停留在一般的模拟上。此外,临摹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常临常新。可以武断地说,中年以后,临不临帖几乎决定书家晚年成就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临摹是谢赫论“六法”中重要的一法,是学花鸟画必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和基本功,也是学花鸟画的捷径之路。本文认为临摹最要紧的是意临。要读画、分析画,找出规律性,化为己有。知其“当然”,也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去画自己想画的花鸟画  相似文献   

17.
临摹,是学习掌握绘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临摹要以读画为前提,形似更要神似,要忠实于原作和培养自我的个性特征。临摹是绘画入门的起点,是练习基本功的有效方法,是我们学习国画艺术与技法的重要途径。对于继承传统和中国画的发展创新,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临摹在现代教育环境中的尴尬处境,结合历史浅论临摹的概念、程序和技法,以及临摹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和其意义,提出重视和加强临摹在中国画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中国画教学和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新芬 《成才之路》2013,(25):74-74
临摹,早在我国南齐时期谢赫的书画理论《画品》中就已经提出了,是"六法"之一,称"传移摹写"。临摹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手法。通过临摹,可以启发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描绘和表现的方法;通过临摹,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快、更直接地学习到前人的优秀经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事物不再惊人时,当你觉得世界"已然见过",当你习惯于生存,童年便不复存在.被逐出童年便意味着被逐出天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