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征明(1470-1559),明书画家、文学家,名壁,字征明,长洲(今江苏吴乡)人。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五十四岁以贡生应试史部,  相似文献   

2.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初唐著名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初仕陈隋,为秘书郎。入唐,先为秦王记宝参军,太宗即位后,领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懿,陪葬昭陵。虞世南善书,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书家。”唐太宗曾向他学过书。《宣和书谱》说:“世南虽以正书见称,而行字出奇处,亦不在名流下。”他的正书继承多于创新,主要仍是受王书的影响:遒美含蓄,藏筋抱骨,血肉相融,刚柔兼济,没有  相似文献   

3.
正文征明,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多才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文征明不但诗文书画皆绝,而且在书法上篆、隶、正、行、草皆擅,比他的前辈师友更能于篆隶两体。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他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  相似文献   

4.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唐潭洲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幼年丧父,被当时一位名叫江总的尚书令收养,教以书籍.询聪敏过人,博通经史,在隋朝曾当过太常博士;到唐太宗时,当过太子率更令和弘文馆学士,被封为渤海男.人称"欧阳率更",又称"欧阳渤海".所撰有《艺文类聚》一百卷等书.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他的字初学二王(即王羲之、  相似文献   

5.
正文征明是中国书画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书则各体皆善(尤其最擅长小楷),画则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且能开创新流派。恐怕,只有先于他的赵孟和稍后于他的董其昌可以和他并论。在书法上,文征明是"吴门书派"的领袖。虽然在他之前,祝允明已经成为"吴门书派"之首,但他长文征明10岁,却早文33年去世,执掌书派的重任自然落到文的肩上。在绘画上,文征明又是"吴门画派"的杰出  相似文献   

6.
赵孟(兆页)书学思想以强调古意为核心,以晋唐书风特别是王羲之书风为依归,以"允执厥中"为准绳,在笔法、结字、审美倾向、艺术本质和书品等方面均有所论述,构成了较为系统的古典主义书学理论体系,对后世乃至今天书法发展均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栋 《现代语文》2007,(9):120-122
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擅长篆书,仿李斯,书法变化开合,独创一格,人称"笔虎",自谓"斯翁之后,直至小生".他刊定<说文>为三十卷,自为新说,但多有臆断.李阳冰为人们所熟知,然而,他名字中"冰"字的读音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是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诠释字义的字书,书中汉文字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信息极具历史价值.以<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为据,对比二徐本,参照莫友芝先生的<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简称<笺异>)和梁光华先生的<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注评>(简称<注评>),把<说文·木部>所收录的田间农具字分为整地农具字和收获农具字两类,运用归类释义法探寻此类文字内聚的农耕历史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正>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相似文献   

10.
陈作新评传     
一、满腹经纶投效无门陈作新(1870—1911),字振名,浏阳县人,原籍安徽。先世游湘,遂家浏阳永安市附近,他青少年时代,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醉心科举,迷恋功名,总期“青云得路”,一举成名。他自幼“生有异资”;年方弱冠,“即卓有文名。”他的兴趣广泛,对八股、词章,勤学苦练,能诗能文,特别擅长书画篆刻。正、草、篆、隶四体字,都写得好,画的立石,可见三面;篆刻图章,人称“刀锋自然,古朴可爱。”他又好谈兵  相似文献   

11.
《经典释文》为唐·陆德明所撰。陆德明(约公元550—630年),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受学于玄学大师周弘正。仕陈,为始兴国王左常侍。入隋,炀帝擢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秦王征为文学馆学士。太宗贞观初,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是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他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开始编纂《经典释文》,大约完稿于隋灭陈(公元589年)之前。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中云:“细检此书,所述近代  相似文献   

12.
<正>仇英(16世纪),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主要活动于明嘉靖年间。他出身低微,"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拜于周臣门下。由于其天资不凡,深得理法,人物、山水、走兽、界画无所不精,在画坛声誉卓著。在"明四家"中,文、沈、唐都是文化层次较高的士大夫,唯仇英是匠人出身,既不擅诗,又不能文,也不工书,独以笔墨丹青取胜。  相似文献   

13.
正庄严峻美史惟则,名浩,字惟则,生卒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作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主要活动于唐玄宗、肃宗两朝。天宝中尝为伊阙尉,官至殿中侍御史,人称史侍御。其以八分著名,亦工碑额。宋代欧阳修将其与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并称为"唐隶四大家"。《书小史》称其隶书"颇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峻美,亦为时所重"。传世书迹有《大智禅师碑》《大照禅师碑》《凉国夫人碑》等。  相似文献   

14.
一《正续一切经音义》一书包括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和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两种音义。慧琳,中唐人‘长安西明寺僧,俗姓裴,西域疏勒国(今新疆喀什)人。他博览群经,引《韵英》、《考声》、《切韵》以释其音;引《说文》、《字林》、《正篇》、《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略》、《开元文字音义》以释其义。凡此十种书所不具备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文人书家文徵明是明代中叶崛起的古典派的先驱。在书法研究方面,他颇受复古文艺观的影响,上接晋唐传统书道,同时力戒明初以来时人书法的流弊,成为明代书坛的中坚。他尤以小楷闻名海内,其书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变革元人软弱秀媚的习气,力求古朴苍劲,以传达魏晋小楷端庄流利、刚健婀娜的气韵。  相似文献   

16.
有些书法爱好者,甚至"学"了几十年之书法爱好者,其作品找不到一个笔画是合乎要求之"笔法",或者说,有些笔法、字法不灵动,显得呆板,毫无生气。究其原因,乃缺失"笔法秘笈"也。要知道,中国书法,乃中华民族特有之"中国符号",每一个汉字、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力。笔画、结构、章法构成了书法之三要素。欣赏与评判书法作品之优劣,亦可从这三要素入手。本文以书圣王羲之墨迹范字为例,对笔法、字法进行技法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要谈好这个话题,须先理顺一下几个基本概念:笔法势因素、笔法势、字法势因素、字法势。由笔法势因素的运用形成了笔法势,笔法势的效果就是笔道的笔墨效果即笔迹,但这个笔迹的形成不是单有笔法势因素一个原因,它是由笔法势因素和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共同形成的,如"折笔"笔法势因素的应用效果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笔迹:用毛笔铺毫(相对较浓墨汁)运用"折笔"笔法势因素在熟宣上书写,形成的墨迹效果(即笔法势)是方形;  相似文献   

18.
陈作新评传     
一、满腹经纶投效无门陈作新(1870—1911),字振名,浏阳县人,原籍安徽。先世游湘,遂家浏阳永安市附近。他青少年时代,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醉心科举,迷恋功名,总期“青云得路”,一举成名。他自幼“生有异资”;年方弱冠,“即卓有文名。”他的兴趣广泛,对八股、词章,勤学苦练,能诗能文,特别擅长书画篆刻。正、草,篆、隶四体字,都写得好,画的立石,可见三面;篆刻图章,人称“刀锋自然,古朴可爱。”他又好谈兵事,“喜驰马试剑、练拳术,”并有过人将力。  相似文献   

19.
正第十二讲通变章法,是书写内容分行布白的呈现方式,也是书法作品中与笔法、字法并重的三要素之一。章法形式多样,受展示需要(功用)、书写内容、字体、载体特征、书手审美倾向等多方面影响,如少字的大字作品与多字诗文作品章法不同,行列整齐的楷隶作品与行草作品章法不同,为追求视觉效果的展览作品与实用为主  相似文献   

20.
徐渭(公元1521—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他自幼聪慧,文思敏捷,胸有大志,曾参加过嘉靖年间的抗倭斗争。他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几度入狱,数次自杀,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可谓落魄人间。其绘画水墨淋漓、酣畅恣纵。其书法笔法奔放恣肆,干笔、湿笔、破笔兼用,纵横有力,不拘绳墨,惊世骇俗。袁宏道曾赞其字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徐渭对自己的书法也极为自负,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