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楚汉战争的失败论项羽的性格弱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后,刘邦、项羽为了争夺天下掀起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从战争初期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项羽是当然的赢家,但貌似强大的项羽集团败得很惨,给后人留下许多感慨。千百年来,许多学者一直在探讨项羽失败的原因。其实,项羽难以克服的性格弱点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胸有大志,但缺乏坚定的恒心和强烈的进取意志;多疑和轻信这一矛盾的弱点在项羽身上有充分的体现;项羽身上有气量偏狭和过于仁慈相矛盾的弱点;项羽性格上的勇猛强悍与为人恭敬有礼交织在一起;项羽性格内向,交际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在华夏大地上,项羽与刘邦展开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这场战争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因此,正确总结这场战争胜负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一、战前的态势与战争的性质当时的政治形势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反秦农民大起义刚刚失败,秦王子婴已向刘邦投降,秦朝已彻底灭亡.而一些势力较强的政治、军事集团乘秦灭亡之机,纷纷复辟或自立为三,成为各霸一方的割据势力.在割据群雄中,力量最强的要数项羽.他拥兵四十万,号称八十万,至九郡,以彭城为都城.刘邦的力量也较强,有军…  相似文献   

3.
楚汉战争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势力强大,拥兵四十万的楚霸王项羽,败在了势单力薄、拥兵十万的汉王刘邦手下.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如项羽优柔寡断,不能任用贤臣良将,而刘邦却能做到果毅决断,任人唯贤;项羽残暴无情,见识短浅,而刘邦却能做到仁爱保民,深谋远虑;项羽年轻气盛,好勇斗狠,刘邦却世故老成,聪明机智;项羽率直鲁莽,刘邦却持重刻深.二人的性格、品行决定了他们在用兵上能不能听取谋士的意见,暴躁耿直的项羽只有一范增为谋士.却不能听从其谋划:聪明机智的刘邦有张良、萧何、曹参为其出谋划策,时时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4.
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刘邦集团由弱变强,由被动变主动,最终走向胜利;项羽集团则由强变弱,由主动变被动,最终走向失败。原因是什么?历来论者甚多,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转机中去寻找答案: 第一,项羽北定三齐与刘邦还定三秦。公元前206年,齐国贵族田荣,因反秦无功而没得到项羽的分封,便在三齐之地割据称王。为了维持分封秩序,项羽不得不亲提大军北定三齐。好不容易平定了田荣之乱,田横又集众反叛,拖住了项羽,使他不能迅速离开山东南下。正在这个时候,汉中的刘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他曾置酒洛阳南宫,在与功臣们论及何以取天下时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饣尚),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高度地评价了萧何在楚汉战争中为汉军“给馈(饣尚),不绝粮道”的功绩,认为他“功最盛”(《史记·萧相国世家》),并且是刘氏“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估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客观的、历史的。因此,我们觉得楚汉战争数年,这其间除了萧何的“不绝粮道”之外,“敖仓”与  相似文献   

6.
敖仓与楚汉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噫嘻广武古战场,据敖仓而倚荣阳,负山阻塞扼险要,楚汉相持壁垒当。这是明人汤珍《广武行》中的诗句。(《荥泽县志》)诗人吟咏的是当年楚汉于荣阳、成皋古战场鏖战的壮烈情景。前209—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了著名的楚汉战争。秦朝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还封了十七个王。不久,刘邦“还定三秦”,并挥师东进,双方在彭城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交战。刘邦战败后,退守荣阳、成皋一线与项羽相持激战二年之久,史称成皋之战。  相似文献   

7.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悲剧英雄。他在反秦战争和楚汉之争中都曾留下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却败于刘邦。仅就性格而言,即主要应归咎于他的刚愎自用、过分崇尚武功、政治幼稚和急躁易怒、气量褊狭。  相似文献   

8.
浅论楚汉战争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汉战争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人心向背的问题,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被无数次历史事实所证明的真理。  相似文献   

9.
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王朝的军事实力,项羽的政治地位骤然上升,奠定了他在农民起义军中领袖的地位。应当说项羽领导起义军统一中国,似乎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但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在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0.
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天下进行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的西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相似文献   

11.
楚汉战争的历史说明用人之道的重要性:首先,楚汉战争胜败的原因就在于用人之道的不同;第二,韩信离项羽而投刘邦是不同用人观的集中表现;第三,忍人之短,用人之长是刘邦用人之道的特点;第四,失去范增是项羽用人之道不正确的关键;第五,刘邦驾驭人才水平较项羽高的原因;第六,以史为鉴重视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南阳师专学报》(1982年第1期)发表了暨南大学一位作者与我的《谈<鸿门宴>的结局》(1981年第1期)的文章相“商榷”的文章,正题叫做《项羽为什么失败》,副题即《与齐子义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刘丰 《考试周刊》2013,(43):27-28
《鸿门宴》是刘邦、项羽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楚汉争霸"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但从一定的角度已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它生动地、多角度地向我们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为什么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的加甚与加强,是16世纪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后勤供应,其实在我国古代战争当中已经出现了物流的雏形。在楚汉战争的相持阶段,刘邦有坚实大后方,还可以从敖仓就近取粮,保障了自己的后勤供应的同时,又派彭越切断项羽的后勤补给线,使项羽疲于奔命。韩信灭齐之后,项羽的大后方面临着灭顶之灾,在后勤供应遭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之下,项羽不得不退兵。所以从宏观上来说,楚汉战争其实就是刘项两家供应链之间的较量。  相似文献   

17.
对拿破仑的评价,中外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拿破仑的历史将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全部写成。”评价拿破仑产生分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拿破仑战争的不同看法。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同法国的对外战争紧密相连,他被称为“马背上的罗伯斯比尔”。因此,正确地分析拿破仑战争,就成为评价拿破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有个转化问题,至于什么事件是战争性质转化的标志,看法颇为分歧。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206年十月,秦王子婴“素一车白马,系颈以组”向农民军交出象征皇权的玺符节,宣告了秦王朝的灭亡。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两位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建立了卓著功勋的杰出的领袖——刘邦和项羽,开始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逐鹿。楚汉战争中,刘邦屡战屡败,然而却由弱变强,终于一统天下,即位于氾水之阳。成为延续二百余年西汉王朝的开创者;项羽屡战屡胜,然而却由强变弱,终于目刎乌江。对于出现这种历史结局的原因,项羽在仅存二十八骑、走投无路面临灭顶之灾时,曾将之归结为:“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在登上皇帝宝座后不久。置酒洛阳南宫,也急不可待地与臣下探讨“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的  相似文献   

19.
秦朝的暴虐统治导致社会各阶层纷纷不满,陈涉起兵,天下响应。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同样未能满足六国旧贵族、士族阶层与底层群众的利益诉求,而刘邦“饶人爵邑”,废秦苛法,“与天下同利”,得到了士族阶层与底层群众的支持,这是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1898年4月25日,美国以“缅因号”事件为借口悍然对西班牙宣战,由此揭开了美西战争的序幕。尽管这场战争历时很短,规模也很有限,但却是涉及到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大事件。列宁早在1916年10月就指出:“美西战争(1898年),英布战争(1899—1902年),日俄战争(1904—1905)以及欧洲1900年的经济危机,这就是世界历史新时代的主要历史标志。”说明美西战争是美帝国主义正式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