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左传》比较 ,《国语》把礼的作用看得非常有限 ,即一种非超验的很具体的经验性的礼仪规范和秩序体现 ,礼必须与德、仁、忠、信、孝等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已不具有优先性。作为史家 ,《国语》对历史的反思比《左传》更系统全面 ,历史兴亡感也更为强烈。《国语》中的君主专制理论和重国保民思想与儒法两家均有不少差异 ,其系统而扎实的分析表现出史家体系所特有的思想兼容性  相似文献   

2.
庾信的《拟连珠》与他的《哀江南赋》一样都体现了他的史家意识。它不仅真实地展现了梁朝的兴衰,而且反映了庾信对“史”的认识,在史学价值上与后文互为表里。文中的悲情内涵丰富,具有真诚率直、阳刚阴柔之关。  相似文献   

3.
《杨家府演义》在自觉与史家价值体系接轨的同时,融入世俗社会崇尚的江湖价值选择,呈现出与早期历史演义不尽一致的二元价值取向:戍边主将杨六郎对忠孝节义等传统儒家道德规范的自觉认同与忠实践履,明显承袭《三国演义》所确立的正统史家观念;盂良、焦赞等绿林人士的行为方式则受到《水浒传》建构的江湖价值体系的直接影响;在杨家一门5代身上,同样可以明显勾勒出儒家文化与江湖文化逐渐融合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4.
《吕太后本纪》是《史记》中的名篇,司马迁在本传中展现出超高的史家笔法。一是使用表现男性的"刚毅"之词来形容吕雉的个性品质;二是通过"互见法",记述吕雉的3次流泪,皆有功利目的,以此将人物具象化;三是通过具体描写毒害戚夫人以及"召惠帝观人彘"事件,深层剖解吕雉的狠毒之心及有负为人之母的德行;四是"太史公曰"中的论赞,显示出司马迁对吕雉当权时期政绩的"寓贬于褒"以及对外戚之祸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史学著作贵客观公允,这已是治史学人之共识。然这一研究取向并不排拒史家情感之表达。其实,一部堪称上乘的史学论著,不仅要能够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历史原貌,尽可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历史结论,而且要能够透过其述论,较全面深入地展示史家的史学情怀与史学认知。郭卫东教授的近著《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正是这样一部力透作者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深邃的史学认识的史学代表作.是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起源甚早,《化书》汲取前代民本思想的精华,并予以深化和弘扬,表现在四个方面:猛烈挟击封建剥削与压迫,强调以民为本,强调国君均食让利,提出建立“大和”的最高社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两位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对游侠的记述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序不同,对游侠群体的划分不同,二者对游侠的评价有差异。在看待同一社会现象时,两位史学家有如此大的反差,主要原因除了和游侠自身兼有正义性和破坏性有关之外,还和史学家自身的主体意识不同有关,正是司马迁和班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伦理观不同造成了《史记》与《汉书》游侠传记思想和内容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秩序的变动,催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发生全面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史学取代实证主义史学居于主流地位。在新旧时代转换之际,京津地区李光璧、杨生茂、张政烺等七位同仁主动创办《历史教学》,为建国初期史学工作者搭建唯物史观指导的教学交流平台。他们这些从民国步入新中国的"旧史家"群体,在马克思主义学术体制化的背景下,无论其教学实践还是史学研究逐渐从服膺史料考证转向在史料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治史的新路径。而此治史风格的转向,不仅由于外在政治压力所致,更是知识分子群体的自觉选择。此外,现代史学脉络的演进趋势或也是他们治史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整体上看,王权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中国思想从其商周初创到春秋时期的诸子争鸣都具有王权主义倾向。王权主义主要体现在:君主“五独”(天下独占、地位独尊、势位独一、权力独操、决事独断)观念具有普遍性和控制性;天、道、圣、王“四合一”,天、道、圣成为王的护身符和最高证明;在对君臣关系的认识上,君尊臣卑是传统思想的主流;在君主与士人、“学”的关系上,帝王控制了士人的多数和“学”的主流,也控制了社会思想文化的主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代表真、善、美的纲纽性概念都被用来神化和美化君王。  相似文献   

10.
刘基治国的经济思想,继承了儒道墨法等百家思想之精华。其主导为遏制"人盗",行之为"天地之盗"。其内涵是施以仁心,行以仁政;理民养民,不使民困;去奢尚俭,澄心省事;勿忘小民,不争民利;轻徭薄赋,取之有度;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对《夜宴》和《哈姆雷特》中的两位王后的命运选择的剖析,突现她们的诸多相似之处,受到王权的重压,同时又受到情欲的桎梏,导致她们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以《诗论》为底本,主要从爱民众与性情观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鲜明特点,力图阐释孔子“仁爱”思想在《诗论》中所体现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鬼神信仰和相信死后世界的存在是先秦时代的普遍观念,作为"显学"的儒家学派不可能置身其外。《礼记》作为儒家的经典,其鬼神观与当时社会的普遍观念多有共同之处,但亦体现了儒家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的礼制创造,更代表了儒家的政治设想和关于社会的理想建设,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以<诗论>为底本,主要从爱民众与性情观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鲜明特点,力图阐释孔子"仁爱"思想在<诗论>中所体现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传文学中偶尔会出现虚构现象,这些虚构往往是史家有意为之。钱钟书先生认为,这是因为信史难征,史家不免设身处地,代古人而言。但有些细节仍未交代清楚。首先,历史的不可再现性决定了历史与历史文本之间必然会有距离。其次,历史的虚构是以史实为依据的推理。同时,也有史家价值观的寄托。从这些角度,我们能够更有条理、更为清晰地来看待历史的虚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标的启动,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也有了调整。例如《屈原列传》在之前是整篇学习,而如今只保留了其中的这一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相似文献   

18.
《论撰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篇史学批评的专文,《史通》则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卢奇安与刘知幾生活在相差5个世纪的不同国度,但是他们二人在历史真实、史书编纂以及史家素养等基本史学理念上却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并且都对西方与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论撰史》与《史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西方史学史上诸多理念的异同,有助于深化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睡谷传奇》为分析对象,从其幽默的语言和悬疑的叙述特点入手,挖掘那种带着悠然与风趣、从容不迫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批评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发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有多个主题存在.本文着重讨论了小说中的一个主题,即以帝王和贵族形式出现的王权模式,并指出它是对美国边远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奴隶主、封建领主和诸侯所持的封建观念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