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纳法这一逻辑思维方法,既是科学认识方法,也是说明方法.归纳法的这两种职能,在说明文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被广泛运用的.归纳法是从个别性认识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过程,而说明文不论解说事物还是剖析事理,也常常是从个别性认识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过程.由于二者的思维过程一致,归纳法在说明文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因而掌握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对说明文的写作与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归纳法主要包括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归纳法,求因果联系法以及比较、分类、分析与综合、下定义等逻辑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并且是在比较法的基础上综合在一起运用的.比较法作为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在综合运用中往往是其它逻辑思维方法的基础.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多半是从区别事物开始的.要区别事物,就要比较,在比较中识同和辩异.说明文在运用归纳法解说事物特征、剖析事理时,往往也要从区别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异同开始.因而比较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在说明文中应用得十分广泛.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说明文用到了这种思维方法.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说明文来阐述比较与下定义、分类、简单枚举法、因果联系法综合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课业学习中的归纳法归纳法又叫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或特殊事物的具体认识扩大为同类一般事物的普遍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归纳法按照其概括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类。1.完全归纳法如早归纳的前提中一个或几个判断范围的总和与结论中判断的范围完全相同,则这种归纳推理称为完全归纳法。可用符号表示如下:S是P,S2是P,……,Sn是P(S1、S2、……Sn是S所有的部分),所以,凡S均为P,完全归纳法在穷尽了被考察对象的一切特例以后才做出结论,因而结论是确凿可靠的。完全归纳…  相似文献   

3.
在论说文的逻辑证明中,“归纳法”就是从具体事例中抽取共同特点证明某个观点的方法。“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归纳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若干特殊情况的考察分析而得到关于一般情形结论的推理方法.由于事物的普遍性寓于事物的特殊性之中,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开始时常常从特殊的情况入手,去探索和发现一般的普遍性的规律,因此,归纳法是数学探索发现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学生在解答材料性论述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学科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扎实并不是主要问题 ,而是思维方法的问题。思维方法上的差异 ,直接影响学生认识事物的成果和正确性程序 ,决定着他能否正确地透过材料所揭示的现象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好多。归纳法与演绎法是解答材料性论述题常用的思维方法 ,本文结合近年高考试题 ,谈谈如何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解答好材料性论述题。一、归纳法运用归纳法解题就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或特殊的情境材料的分…  相似文献   

6.
归纳法就是归纳推理,其本质是通过对部分事件的研究,推断更大范围内事物的整体特征,它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和性质的思维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运用归纳法可从一些特殊条件中探求到一般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西古典归纳逻辑思想发展的比较研究许锦云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对个别的特殊事物的认识到对一般的普遍事物的认识,这是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它反映在思维形式上就是由个别的特殊性的判断上升到一般的普遍性的判断,这就是归纳法。纵观逻辑学发展历史,无论是中国还是...  相似文献   

8.
归纳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归纳法是由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推出同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思想方法,它是人类认识自然,总结生活和生产经验,处理科学实验材料的一种十分重要而又被普遍应用的思想方法。在数学方面,许多数学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欧拉猜想、黎曼猜想等,也...  相似文献   

9.
归纳法是由考察若干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的属性,从而作出一般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方法,简单地说,它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法主要有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和一种特殊形式的完全归纳法——数学归纳法。  相似文献   

10.
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在科学思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史表明,自然科学的经验定律和经验公式都是应用归纳法总结出来的.通常,归纳法按照它概括的对象是否完全而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物理学中的归  相似文献   

11.
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听了一些教研员对教学公开课的评讲,教研员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多数都提到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关系问题,其结论是,应该用归纳法代替演绎法。演绎与归纳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历史上,西方的哲人们常以这两种方法中的某一种为根本性方法,而否认或贬低另一种方法。因此,西方的哲学在方法论上可以分为两派:演绎主义与归纳主  相似文献   

12.
不完全归纳法是通过对一类事物中的部分个体的研究 ,推断出这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不完全归纳法的过程通常是 :选取个体———观察分析———推测结论 .不完全归纳法对于发现问题的结论和探索解题思路有独到的作用 ,对于解选择题和填空题十分适用 ,对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解答题也可帮助探索 ,但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不完全归纳法的应用 .一、利用不完全归纳法解选择题例 1 已知数列 {an}满足an+1 =an -an- 1 (n≥ 2 ) ,a1 =a,a2 =b,记Sn =a1 +a2+… +an,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相似文献   

13.
归纳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问题的提出 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推理方法。归纳法的定义通常有: 定义1.归纳就是由特殊推到一般的过程。 定义2.归纳就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若干特殊情形的分析得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遵此定义,有的数学读物认为归纳法只包括简单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不包括类比法;有的资料将“归纳法”与“归纳推理”视为相同概念;还有的认为归纳法是一种特殊的推理和论证方法……由于逻辑学中的归纳法是中学数学体系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澄清对归纳法的种种模糊认识,对数学教育工作是确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归纳法是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重点是因为数学归纳法使用面比较广;难点则是因为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有限到无限的认识方式,也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后继"特征,同时涉及到的知识和技巧较多.本文讨论了数学归纳法与归纳法的关系、数学归纳法的理论依据、基本形式和教学中较多出现的现象等.  相似文献   

15.
数学归纳法的逻辑原理及其在图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数学归纳法的逻辑原理、图论证明中运用数学归纳法的类型问题,使读者对数学归纳法及数学归纳法在图论中的应用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解决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同时,归纳法在数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思想工具,有着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华罗庚先生在《数学归纳法》一书中指出:"数学归纳法正是体现了人的认识从有限到无限的飞跃。"人类为了把握无限到有限的飞跃,离不开数学归纳法。本文从数学归纳法的理论基础着手,阐述了归纳法的原理及其表现形式,继而分析了归纳步骤的证明思路,提出一些粗略的认识,供大家研究探讨。一、数学归纳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作归纳法?简单的说是从特殊的议论过渡到一般的情况。由于人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最初都是通过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观察和多次试验,因此归纳法在各门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作为科学的数学,在它的研究过程中自然也要用到这种方法,不过在这里我们常碰到这种情况,它对于许多特殊情形都对,可是对于一般的却不一定正确,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例1:二项式:x~n-1的因子分解(在整数范围内),如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关系、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几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说明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正如华罗庚老先生在其《数学归纳法》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数学归纳法正是体现了人的认识从有限到无限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归纳法是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 ,它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归纳推理的方法 ,在许多学科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理科,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就经常会用到归纳法,通过简单的物理现象来推知物理定律和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20.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理解它的实质,不理解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作用,而是死套它的步骤解题.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对这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我在“第一课时”中介绍了归纳法,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归纳法及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在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加强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一、复习: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数学归纳法?由学生回答。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