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代集句体词是宋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词体,特征显著:词调体式上多用短调,句式多五、七言形式,集句手段比较灵活,题材则以诗句为主体,包括了经、史、散文、词中句段.对集句体词的形成,除了宋人经典意识以及集句诗流行的影响之外,还与魏晋六朝尤其是唐末以来的摘句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式,以及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关.从宋词雅化及诗词校勘等方面看,宋代集句体词对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重叠变量看体词与谓词的界线,体词不能重叠.从量词、数量短语的"数量语义特征"看,量词并非体词而具谓词性,不能简单地将它与名词对等起来.因此,量词并非体词,而具有谓词性.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词坛上,以(隐木)括词作为一种独立的词体而进行创作的,首推苏轼。 (隐木)括词属于宋人杂体词的一种。在苏轼以前,词人集中未见。苏轼开(隐木)括一体,并以“(隐木)括”二字明确标示,形成一种新的词体;自此以后,许多作家加以效法,在贺铸、林正大等人的词作中,(隐木)括词蔚为大观。《宋史》卷四四三《贺铸传》说,贺铸“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木)括,皆为新奇。”林正大的词集中,(隐木)括词多至  相似文献   

4.
回顾现代汉语体词性谓语句研究的状况,对体词性谓语句的“省略说”进行讨论,并论证了现代汉语体词性谓语句的存在,认为体词性谓语句语义自足的关键条件是区别性。  相似文献   

5.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语法化体现了人的认知及语言的共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以英语人体词"head"和汉语人体词"头"为例,分析英汉人体名词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特征及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芜湖南陵方言主要采用的"在"、"咯""则"等标体词,考察芜湖南陵方言中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并尝试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进行比较,寻找其共通和区别之处。  相似文献   

7.
"子产而死""富而可求"等句子在句法关系上是"主而谓"结构,但从语义表达看,"而"仍然是连词,其前的"子产""富"等体词发生了陈述化.一是体词性成分自身的语义基础,"而"前名词多是类名成分或"类化"成分,在语义上都凸显了"类"意义.二是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话题性"主语总是隐含了"像似类"等动词引进话题,因而具有一定的陈述性.  相似文献   

8.
芦莹 《考试周刊》2011,(82):36-37
在杂体诗盛行的宋代,涉笔杂体的诗人为数不少,但他们多有所偏爱,如王荆公醉心集句,陈亚倾心药名,像孔平仲对各体一一试行精巧新变创作的实不多见。本文撷取孔平仲三卷《诗戏》中能够代表其杂体诗创作特色的数首品读,解读其求趣、求难的创作原则,并借此进一步了解宋人以作诗为智力遣玩、人文娱乐的风气。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最能代表宋代文学特色风貌和发展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影响深远,追随、效法的诗人颇多.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认为体词性三字格詈词属于词而不属于语的范畴;第二部分对山西方言中存在的体词性三字格詈词作了简单的认知解读,认为这些詈词都包含普遍的"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与其弟子黄庭坚等人一起,将宋诗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形成了在风格的独特性和做诗技巧方面足以与唐诗相颉颃的宋诗,也引出了后人有关唐宋诗优劣论、苏黄诗优劣论等一系列文学公案.本文对宋以来有关苏、黄齐名并称与苏、黄优劣论的一系列相关言论作了重新考察,确立了苏、黄并称出现的时间,分析了有关苏、黄优劣论的四种类型,认为这一争论多源于对诗歌发展道路的认同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陇南石刻文献中有23首宋诗不见于《全宋诗》及《全宋诗》之补遗文献,甘肃方志文献中有2首也不见于《全宋诗》及其补遗文献,现一并校录。在校录中诗后以按语的形式对诗人及相关地名、景点等予以说明或作必要的考定,文末对《全宋诗》补遗文献中所收录的2首诗据石刻作了校补,以供《全宋诗》的增订和学者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继隋唐之后,佛教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文人学佛参禅成普遍风气,并因此给宋代文学带来深刻影响,佛教在宋代各体文学中都有广泛深入的渗透。佛理在宋词中的渗透以不同层次的三种方式体现出来,给宋词带来新的艺术特质,尤其是赋予宋词一种特殊的理趣。  相似文献   

14.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15.
六诗考     
诗的体裁分类,前人有风、雅、颂三分法,风、赋、比、兴、雅、颂六分法二说.六分法来源古老,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日雅、日颂."<诗>原也是歌、器乐、舞蹈的统一,<周礼·春官·大师>的六诗,本是根据歌乐的表述方式的不同."六诗"基本按风(徒歌)、赋(吟诵)、比(和唱)、兴(合唱)、雅(配器乐)、颂(配打击乐和舞蹈)这种音乐性递增的次序排列,是依乐序设教的.所以,"六诗"本是歌乐的六种表述方式.当口头传唱的歌乐发展成为文本的诗后,"六诗"名称虽得以保存,而其原始功能却丧失了.延用下来的"六诗"职能因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赋、比、兴发展为文辞的修辞手法;而风、雅、颂则充当了区分<诗>的内容的类别.  相似文献   

16.
以"病时"与"即事名篇"为主要特征,"忧黎元"、"补时阙"为其核心所在的即事类乐府,不仅为宋代诗人所雅好,而且还使之成为一时之创作风气。宋代的即事类乐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类型上主要分为"自创新题"与"袭用新题"两种。相对于唐代元稹、白居易等人的以"为事而作"的新乐府,宋代的即事类乐府在形式特征方面已发生了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即其诗题大都由原来较为单一的"汉乐府式标题",一变而成为以"×××歌"、"××行"、"××吟"结构的歌行类乐府。而近体诗在这类乐府诗中的出现,则标志着古体诗一统即事类乐府天下的局面,在宋代已为诗人们的艺术实践所打破。  相似文献   

17.
与北宋词相比,南宋词在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透露出了一股强烈的英雄气。英雄气在词作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对战场激烈厮杀的直接描写,也有抒发上阵杀敌的抱负和壮志,还有激发人民杀敌的呐喊之声。南宋词的英雄气对抗战有现实意义。对豪放词风有发扬作用。南宋词的英雄气主要受社会环境和词人主观情感的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9.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集句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的一种,是用别人的诗句集合成诗。它起源于晋傅咸的《七经诗》,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集句诗在北宋的勃兴与宋诗特点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宋诗的拟古、"以才学为诗"都影响到集句诗的创作;而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的政策也间接为集句诗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