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琴演奏技巧固然与演奏者的钢琴演奏水平息息相关,但是,对于演奏者而言,音乐听觉感知同样是不容忽视的。缺乏音乐听觉感知的钢琴演奏与学习,是缺乏演奏者个人情感而空有声音的音乐作品。文章主要分析了音乐听觉感知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0-1岁:天生的音乐家成长阶梯1婴儿对音乐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即使刚出生,他们就具备了欣赏音乐所不可缺少的听觉能力。这一阶段,婴儿的音乐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觉迅速发展;能区别不同的声音;试图模仿声音;会用动作对熟悉的音乐作出反应;对重复的、匀称的节奏有一种天然向往,能感知节奏,体会节奏带来的心理满足;快1周岁时,能尝试制造声音和节奏。宝宝的自画像大人肯定以为我吃吃睡睡,什么都不知道。其实,我对周围的各种声音非常敏感。我喜欢妈妈的声音,喜欢优美的音乐,它们让我感到舒适而安全,而那些又大又闹的声音会吓我一跳,我甚至会猛地松开妈妈的奶头,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正常的婴儿一出生就有听觉,他们对优美的音乐情有独钟。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当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我喜欢寻找各种声音,妈妈总是有办法制造各种声音。刚一听到声音时,我会不知所措。但过了一会儿,我就可以找到这个能发出声音的奇怪东西。我用眼睛盯着它,甚至想抓住它。(找到声源在婴儿听觉发育的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如果我们每天和孩子做类似的练习,在出生半个月左右,婴儿就会具备这种能力。)一听到熟悉的音乐,我就会快乐地舞动...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最终表现形式为听觉的艺术。然而提及听觉,多数人的理解为人耳所听的声音便是听觉,其实这并非完整的艺术听觉。艺术听觉实质包括生理听觉与心理听觉两大方面。生理听觉指的是耳朵对已经发出的声音的进行高、低、长、短、强、弱、明、暗的分辨能力,即对"音"的鉴赏能力,而心理听觉则是指内心对即将发出的声音产生的高、低、长、短、强、弱、明、暗而进行的分辨能力,即对"乐"的感悟能力。作为演奏者和欣赏者,对"音"的感受只需要健康的生理听觉便能完成,而对"乐"的感知则需要良好的心理听觉去领悟。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必须通过听觉感知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音乐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听觉服务的。倾听音乐作为音乐听赏教学的一个环节,在音乐学习中具有广泛而特殊的意义。听赏是以听觉为主要途径的欣赏。虽然音乐听赏教学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教育诉求,但长久以来,音乐听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几种误区。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需要用耳朵去听,用听觉去感知。在感知音乐艺术的过程中,听见了和听懂了是大不一样的。只要耳朵不聋,人人都可以听得见音乐的声音,但是要听得懂音乐,就需要学习,不仅要学习唱歌,弹奏乐器,还要让耳朵学会听音乐,会感知音乐。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对于不会听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听不懂,感受不了。为了教孩子们学会听懂音乐,能够感知音乐,使音乐在孩子耳朵里成为美的、有意义的东西,就要培养学会听音乐的耳朵。任何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感知能力。唱歌虽然是用嗓子唱,但是用耳朵去辨别,校正声音的准确与声音的动听。演奏乐器虽然用手、用口,但也离不开耳朵的检验、校正作用。所以说,在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听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们接受音乐教育、进行音乐活动的"窗口"。婴幼儿时期是进行音乐听觉训练、培养音乐的耳朵的重要时期,发展音乐听觉能力,是培养儿童音乐感受力最主要的途径。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时常在有关的报刊上看到关于音乐评论对“看音乐会”这种说法指责嘲笑的文字,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声音只能被听觉感官感知而不能被视觉感官所感知,因而只能听而不能看。目前这个道理也为绝人多数人普遍认同,然而道理并非真理。这种论点实质.卜混淆了音乐与声音的本质区别。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时间存在,声音确实只能听而不可见。但在概念的内涵上,音乐并非等同于声音,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音乐中重要的表现要素。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节奏教学的探索,以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一、结合想象,感知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孩子们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汽车鸣笛:嘀嘀嘀嘀。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走路时不同的节奏。因此,我先通过聆听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的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马克思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音乐教学必须从感受入手,遵循听觉的感知规律,把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存在正是因为人类存在和具有听觉的感知。我们可以这么说,让音乐通过听觉浸润心灵,才可能使心灵迸发创造性的音乐。这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和出发点。学习钢琴,更是如此。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听觉训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孩子们生厌?音乐欣赏课“有形”而“无神”,孩子们的心也离音乐越来越远。其实,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听”,听得“如何”,是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所以音乐欣赏课需要引导孩子用心“听”,即用心去感知。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声音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因此,音乐教学必须突出音乐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从感受入手,遵循听觉的感知规律,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感谢音乐     
我喜欢音符中的美妙旋律,喜欢听那如天使般的声音。它带给了我无限的激情与快乐。我觉得听音乐是一种享受,真的,聆听一些美妙的音乐,可以让你放松一些。请静  相似文献   

13.
张蓉 《小学生》2010,(9):39-39
人们常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更是必须借助听觉而实现的艺术活动。其实我们学习音乐,不论是唱歌、听曲子、演奏、舞蹈表演等都离不开我们的耳朵,需要很好的与“它”配合,“听”在音乐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是多数人比较喜欢的艺术表现形式。许多孩子在母亲肚子里,就会因为胎教而接触到音乐。出生以后,更会在不知不觉中感知音乐,被音乐熏陶。可见,音乐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上音乐课,喜欢摆弄乐器,喜欢大声唱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音乐逐渐失去了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什么导致了学生对音乐兴趣的丧失呢?我  相似文献   

15.
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手段。平时生活中一般人都喜欢听音乐,觉得听音乐是一个放松的过程。但是一般人只能听一些流行的音乐,因为它们易于理解,只要从歌词大意中就能理解它。但是除了流行音乐,还有很大部分音乐,而一般人对这些音乐不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引导幼儿用耳倾听,感知各种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了许多训练听觉的游戏,让幼儿掌握听的技巧,了解声音的属性,熟悉音乐的各种基本要素。   我们留心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见到的、感兴趣的、且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如:小闹钟,一动会笑的不倒翁,打开盒盖会叫的蛐蛐,风、雨、雷和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等,放在音乐活动角,让幼儿通过听,感知它们不同的声音、节奏。平时,有意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节奏,…  相似文献   

17.
音乐节奏是与节奏有关的各种元素的排列和组合,包括节奏、节拍、重音、节奏类型以及主体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音乐节奏感是由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持续运动和其持续运动的强弱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节奏训练对儿童的听觉、模仿、注意力、记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幼儿教学中要注重音乐节奏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感知.对于从事演奏活动的人来说,良好的内心听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演奏过程中,达到情景交融、琴人合一、身体与精神实现不可分离的境界,而音乐作品重新获得生命,把乐谱变成有血有内的活的音乐,演奏者应在大量积累感性素材的同时积极调动内心听觉的心理活动,基本的技能技巧基础上要理解音乐,真正走入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19.
时常在有关的报刊上看到关于音乐评论对"看音乐会"这种说法指责嘲笑的文字,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声音只能被听觉感官感知而不能被视觉感官所感知,因而只能听而不能看。目前这个道理也为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然而道理并非真理。这种论点实质上混淆了音乐与声音的本质区别。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时间存在,声音确实只能听而不可见。但在概念的内涵上,音乐并非等同于声音,声音更不可能与音乐划等号。声音只是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具有音高、音色、长短、强弱等物理属性。而音乐从广义上讲,是以声音为载体进行的创作与演奏、欣赏和批评以及理论方面的研究,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和社会现象,因此说音乐已远远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畴,已包含了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表演和欣赏更需要借助听觉去实现。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来说,具有敏锐的音乐听觉,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演奏者要通过自己的演奏,把美妙动听的声音传达给听众,就必须拥有卓越的音乐听觉能力,来鉴别、控制、协调音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