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隐性比较型习题是一类解决显性研究问题的参照对象具有内隐性的习题.这类习题由于参照对象的隐蔽性,题表没有丝毫需比较才能解题的信息,致使教师在教学中不知从何讲起,不知如何讲得清晰,学生不知如何去思考.教学实践表明,这类习题的解题思路就是在分析题意的过程中敏捷地意识到并挖掘出隐性参照对象,将显性问题与参照对象加以比较,获得有益的启发,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线索或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直流电路问题中,同学们常因电路看起来复杂而感到无从下手;或在电路具有某种对称性时.又不知对称条件该如何运用。有时题目要求对电路问题作快速、定性分析或近似处理,在采用等效代换或一些特殊方法时。又常因忽视了适用条件而出现错误,这些均涉及直流电路问题中特殊方法的应用。下面我们结合实例逐一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王达高 《中学教研》2004,(12):13-14
数学中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收到“会解一题,带动一串”的功效,而熟悉与掌握一些基本模型,能很快理清解题思路、认清问题本质,迅速解决问题,本文介绍一类模型,进一步认清一些定值、定点问题本质,掌握这些定点、定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4.
考试大纲对学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学生中往往有这样一个现象,课堂上老师讲的都能听懂,但到了自己做题时又不知如何下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是拿到题目就下笔,而没有仔细对问题的条件加以分析,这里学生所缺乏的就是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通过分析去寻找解题思路或途径,下面通过一些例子谈如何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5.
许斌 《物理教学》2012,(9):47-49
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一些流体问题,建立一种更精细的模型,以便更好地反映出流体的受力特点,并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如何掌握好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一些流体问题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定量实验素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实验过程产生误差的分析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方法,更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误差中,有一类属于液体定量仪器的读数误差,即实验者仰视(或俯视)时会对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往往思维混乱,不知从何处着手.如何进行难点突破,提高学生的思维效度,本文就该类问题的分析处理发表一些粗浅观点,以期为定量实验误差分析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代数或几何问题中,有很多基本的题型,每种题型都有各自的(代数的或几何的)基本知识模型,这些模型构成我们解决综合问题的基本“积件”。构建、积累“知识积件模型”,有利于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综合性解决问题。本文试以一道中考几何综合题的解答为例,谈一些个人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近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而能否在实际问题中准确找到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下各题将说明如何建立不等式模型,请同学们做一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学习中有许多巧妙的思维方法,其中整体思维法能给学习者很多帮助。整体思维法是考虑问题时高屋建瓴地放眼整体,抓住主要因素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在《电离平衡》这一重要章节中,因为所涉及的知识多属于微观领域,学生很容易分不清主与次,盲目解题。若能放眼整个溶液,把握电荷守恒或把握溶液中主要微粒浓度的变化,则能快速解决问题。这就应了一句诗词: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认为:欲知庐山真面目,庐山之外看庐山。下面借一些例子谈谈笔者之见。  相似文献   

10.
谢如龙  戴泽俭  陈侃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3):128-131,148
在学习大学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知道套用某种方法解决问题或者硬记一些结论,即知其然,但是并不知这种方法的深层次含义,也不知这些结论成立的背景,即并不知其所以然。本文通过几个例题来说明一些数学方法的深层次含义和某些结论成立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近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而能否在实际问题中准确找到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下各题将说明如何建立不等式模型.请同学们做一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空间向量在新教材立体几何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向量方法又可分为建立坐标系、选取基向量两种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不知如何运用向量方法.下面结合具体问题介绍如何运用向量方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选出一些类似的、特殊的问题,去解决它,改造它的解法,寻求解法的核心,以便将它用作一个模式,然后。利用刚刚建立的模式。去解决原来的问题,波利亚指出:“这种方法在外人看来似乎是迂回绕圈子,但在数学上或数学以外的科学研究中是常用的,”恰当运用这种科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破解一些高考题。  相似文献   

14.
物理理想化模型能清晰反映问题本质,有利于分析和发现规律.建立正确的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张波 《现代教学》2011,(1):61-62
我区一所学校的年轻教师开了一节课,区内两所学校教师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哪里有困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存在分歧。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思考这些问题,我撰写了该案例。案例撰写过程中,我参考了国外部分教学案例的撰写方法,先抛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后继讨论的主要线索或核心问题),让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如果就它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再从中加以归纳,往往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向.本文就几何中有关定值的一个问题,说明这一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信息题是近几年高考卷中出现的一种新情景试题.它在题千或问题中以现代科技、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某个事件、问题为背景,提供一些信息(如:描述问题的过程、提供新的规律、公式、图象、方法,并给出一些巳知量等)。让考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与理解,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简化过程。建立模型,综合应用新信息和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转化是数学解题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与方法,是直接追溯到问题的“根”与“源”,借助定义或一些简单的模型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通过一组例子,介绍这种思想方法在不同形式下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寻找或创造适当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下面就新教材的一些实例,谈谈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建立模型法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思想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概念教学、规律教学、科学过程分析及习题教学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引导初中生通过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构建理想模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模型与建立模型法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会将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或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