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娜诺娃向您现场直播:菲律宾今天发生飞机坠毁事故,机上131名乘客全部遇难……”这是发生在2000年4月19日的一条国际新闻。然而,最引起受众关注的倒并不一定是新闻事件本身,而恰恰是新闻的播报人——安娜诺娃。 安娜诺娃是谁? 安娜诺娃是经电脑三维动画制作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虚拟新闻节目主持人。4月19日晚上,“她”在自己的网站上开始第一次播报新闻。 出现在受众眼前的安娜诺娃有一双大眼睛,一头略显黛青的短发,瓜子脸型,说话时带有一丝大西洋中部国家的口音,“她”还能利用丰富的表情传情达意。在首次仅仅持续两分钟的播  相似文献   

2.
安娜自称是一个“年轻、富裕、快活、风趣、谦虚、善良”的作家,她希望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因为如果说她能从灰姑娘变成公主,那是因为广大的读者就是她的王子。  相似文献   

3.
在法国,安娜·森克蕾(ANNE SINCLAIRE)的大名如今已经风靡全国。她主持的电视一台《每周时事评论》(7 SUR 7)已经成为法国电视观众收看率最高的节目之一。安娜·森克蕾在电视荧屏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庄重而又大方、漂亮而又沉稳的形象给观众们留下了强烈的好感。也正因为如此,她已经多次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明星。在电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们的眼里看来,安娜·森克蕾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占据的那个职位  相似文献   

4.
今年11月24日是著名的美国新闻记者、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诞生一百周年。特摘译了《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一生》一书中的一章,以表示对她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5.
商西 《新闻天地》2011,(2):60-61
2010年岁末,诸多热词叠加,一个化名苏紫紫的人大女学生一夜蹿红。媒体蜂拥而至后,这个在百度百科中记载曾参与过2007年模特大赛的美少女,转身为自己贴上了一个“叛逆的艺术少女”的新标签。19岁的日记中,她在扉页写下“我要呈现一种生活,它叫苏紫紫”。日记之外,采访她的记者成了她的创作元素,“为了体现裸体艺术也能被大家正视”,她全身赤裸接受男记者采访的照片再度在网上疯传。与她的想象不同,记者采访中,没有人对裸模心怀偏见,大家宽容地期待这个少女尽快长大。  相似文献   

6.
一位美国朋友听了陈香梅的讲话后说:“人家说安娜(陈香梅的英文名字)漂亮,没料到她的言词更漂亮。”是的,陈香梅的文章与言词一样如行云流水,声情并茂,文思才涌,读后令人心潮激荡,叹赏不已。二百多万字的《陈香梅全集》是“才女安娜”大半个世纪椽笔才情的总汇。 陈香梅出身于名门世家,自小喜欢读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杂赋以及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等都在她的涉猎范围之内。正是这种古典文学的养分涵养了这位才女安娜,使她具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陈香梅常说,“看书、读书、写书是我的最爱。”在《陈香梅全集》…  相似文献   

7.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885—1970)是美国著名的进步记者和作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诚挚的朋友。她一生追求进步,坚持真理,以犀利的笔为武器,始终不渝地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尤其热情讴歌了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成就。斯特朗生于美国中西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在父母的影响下,她自幼刻苦学习,年仅22岁,就以优异  相似文献   

8.
郭安娜(1894—1994)是郭沫若的日籍夫人,两人从1916年相识相爱,婚后共同生活了二十余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日本,育有四男一女。1937年19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郭沫若毅然“别妇抛雏”回国参加抗战,安娜深明大义。支持丈夫的壮举。抗战胜利后,安娜携子女千里寻夫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余年。她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但她从不张扬自己。  相似文献   

9.
陈香梅,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本世纪在中国在美国都闪耀着光环的女人。邓小平同志说过,美国有一百个参议员,但是只有一个陈香梅。有人说,“安娜(陈香梅的英文名字)漂亮,没料到她的言词更漂亮。”的确,她  相似文献   

10.
做记者要细心、敏锐。一次,与朋友聊天时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出于关心,自己的孩子而经常翻看女儿日记,一天,母亲却在孩子的日记中读到了孩子留给她的话:“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其实,这不过是朋友随口一说的小事,但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沟通的范例,于是.我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写出《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刊登在2005年5月31日《唐山晚报》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11.
彭波 《传媒》2009,(10)
上海汉口路300号,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所在地.每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是解放人忙碌的正午,挑灯夜战,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天的"上海日记".次日清晨,新鲜的新闻食粮就与数十万读者见面了.60年的坚持,2万多天的"亲密接触",16万多个版面的"精耕细作",<解放日报>和她的忠实读者们一同浇筑着这本成长日记,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其个人亲历档案——魏特琳的日记,详细记载了她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及在此后数年间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钥匙     
赵锐 《出版参考》2004,(5):32-32
对于一位已经失去记忆的老人,年龄难道还有什么意义?夏天的一个傍晚,她唤住了我。她笑眯眯地向我招手,让人无法拒绝。蹲在她膝边,握住她的双手,我第一次与她说话。我说:“你好!”她似乎没有听见,只专注地盯着我的颈项,说:“钥匙。”  相似文献   

14.
她婚前也是一个相当有追求的女子。婚后,在大家庭的生活压力下,在照顾孩子的疲惫中,在沉溺于电脑游戏的丈夫的忽视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变得不满、唠叨、邋遏。夫妻之间也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终于走上了分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他们在洪水中失去了一切,虽然暂得安身之所,但重建家园是一项更为漫长和艰难的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湖南常德的一位文弱少女,为了追求她未来的梦想,离开了家乡。她四处漂泊,感受着外面陌生而新奇的世界。终于,繁华的大上海留住了她。多年生存与精神的苦闷,使她以饱满的激情和异常细腻的笔致,发表了轰动文坛的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成名之后,她攀登上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一部重要图书的成功出版,往往凝聚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许多人的努力。而选题策划人和责任编辑的角色意识如何,直接关系着出版物的成败。《拉贝日记》的成功出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这里,我们侧重从策划人和责编的角度,回顾本书出版的历程。抓住机遇快速出台当最初从媒体上获悉德国人拉贝留下一本记载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日记时,我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日记。政治责任感促使我们快速出击,去争取出版权。首先是查询到并拨通了拉贝先生外孙女的电话,从她的话语中感觉出境外机构同我争夺日记中文版权的威胁,我们必须加…  相似文献   

18.
黄霞 《出版史料》2005,(2):108-110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885~1970 年),是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和作家,也是中国人民诚挚的朋友。她一生追求进步,坚持真理,以犀利的笔为武器,始终不渝地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尤其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成就。她的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点击传媒     
《花枝两会日记》有真情实感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为报道好全国两会,在"全省新闻联播"中推出了《崛起中部——共同的期待》和《花枝两会日记》两个专栏。其中《花枝两会日记》是以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导游文花枝的日记形式报道其参加人大会的感想、体会和打算。文花枝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履行好代表职责,她克服困难、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以诚恳的态度问计于民,写出了开发韶山红色旅游的一份议案。《花枝两会日记》宣传了来  相似文献   

20.
在我办公桌上,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凝视她的艳红,体验她的庄重,感受她赋予我的责任,于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我书写我的新闻篇目,人生日记。我是从企业进入新闻圈的。在这以前,我下过乡,读了大学。当一名人民的记者是我早就有的梦想。我曾不止一次地捧着“学生证”或“工作证”说过:学生证、工作证,什么时候变成一张记者证?!此事成了亲朋好友至今仍在提起的一段往事。幸运的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真的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而神圣的殿堂。1983年初,我成了一名地市报的记者,开始用笔代步冲刺人生目标。17年中,我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