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周阳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1):23-24,42
我国社区建设的兴起,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政府出自管理需要推动的结果,它的路径选择更多是自上而下,这样就必然导致社区行政化的产生。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引入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社区治理的方式也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在社区建设与治理的过程中,政府行政化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不可或缺。但当前的过度行政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民主的发展和社区自治的形成,必须对政府的角色和社区的性质进行合理的界定,使社区建设回归其民主性质。  相似文献   

3.
学校发展内生性动力机制指发展主体内部动力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工作方式。发展主体的意愿与行动力,文化的创新与浸润力,组织的权变与影响力,制度的改进与引导力及其相互作用、整合构成了内生性动力机制的主要分析框架与研究视角。内生性动力机制推动学校发展的方式主要有:组织变革—制度规范式、课程(教学)改革—文化重构式、问题驱动—协调改进式、开放互动—借力发力式等。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但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行政化特征。本文主要从公共选择理论角度来剖析社区行政化现象,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社区委员会这个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暴露出了行政化的倾向。自治是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属性。如何在行政化的趋势下最大限度的发挥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师内生性动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以不断提升自我、追求高质量教育教学目标的主动愿望,具有崇高精神性、潜隐性、自发性等特征,对于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等有重要意义。在揭示其内涵、特征及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崇高精神修养内容在师德教育中长时失位、教师境遇缺乏充足和理性的外部供给、教育改革传统推行方式与教师内生需要分离是其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重视教师内生性动力生成基础的培育工作,让崇高精神修养回归师德教育的核心位置,着力改善教师内生性动力生成的外部环境,以“人”的视角来认识和尊重教师。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描述了当前高校管理模式和行政化管理的后果,分析了行政化的原因,讨论了目前去行政化的一些困惑,针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去行政化建议,希望有助于大家正确理解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青云 《天中学刊》2011,26(1):65-67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且进一步升温。高校"行政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高校"行政化"的产生既有大学内部的原因又有大学外部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抓住铲除"行政化"的牛鼻子;消除把取消行政化等于取消行政管理的误区;要渐进式推进,不能一轰而起。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行政化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是必须要克服的倾向。大学去行政化有着特定的内涵,必须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的含义。大学去行政化不是弱化行政,而是要加强、改进行政,实现科学行政,高效行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转型与去行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化是我国大学的痼疾,能否去行政化事关我国大学的未来。在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外在表现是行政级别化,但其根子却在于学术对于政治的依附以及行政对于学术的吸纳。我国大学行政化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对于学术权力的压制,官僚文化和行政文化对于学术文化的强制;在行政级别的外壳下,我国大学真正缺失的是大学自治的制度与学术自由的精神。我国大学的行政化绝非政策的失误,而是政府有意为之和学术场域自我异化的结果。在我国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去行政化首先要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然后再通过制度设计将学术与政治、行政与学术进行合理区分与重构,以抑制大学里的官僚文化与行政文化,张扬学术权力,恢复大学尊严,最终让大学回归大学,学术回归学术。  相似文献   

11.
制度化的政企分开、社团所有制、企业家控制企业、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和彻底市场化是横店集团独有的体制和机制。体制和机制上的优势是横店文化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高速增长性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高校非行政化改革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校自治化、法治化改革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去官僚化、民主化与柔性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高校非行政化改革,既是高校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高校遵循科学规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高校外部环境的推动力和内部自身发展的拉动力共同构成了我国高校非行政化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行政化”涉及高校与政府组织的关系、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角逐等内外两个层面.高校行政化的背景是高等教育系统被视为一个政治系统,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官僚机构,内部组织层次科层化.高校“去行政化”不是简单地取消行政级别,而是要平衡高校内部的权力,各司其职,尽可能地引导高校从政府的下属组织解放出来,建立符合大学理念的高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被忽视.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高校"行政化"可概括为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是按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去行政化的具体途径包括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方式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要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的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的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外部大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系统的高速运转主要取决于内部动力。立德树人的内生性动力机制建设,实际上就是学校内部所有相关人员的生命成长或“人生修炼”的过程。“建构目标、寻求动力;价值引领、点燃动力;付诸行动、释放动力;开展研究、凝聚动力;变革制度、保障动力;开发技术、永葆动力”六条路径是一个开放、互动、共容的系统整体。  相似文献   

16.
高校"行政化"倾向导致高校学术权力受到侵害,"去行政化"也成为各方的共识。高校的"去行政化"改革并非取消高校的行政机构,也不是简单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高校"行政化"倾向主要由于高校的管理体制导致。高校在隶属关系、办学经费以及各类专项经费上对政府有严重依赖,导致高校不得不"行政化"以获取更多资源。而要改革高校目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倾向,必须由政府推动,改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式,探索高校资源保障体系,逐步摆脱高校对政府的依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行政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公立高校产权的"去行政化"和创新,应依据其特有的教育组织属性,着力理顺政府、公立高校、校长(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产权关系,促进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的社会化、法人化、多样化,探索股份制改造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困境突出表现为大学管理的行政科层化、大学行政权威的绝对化和学术在大学被边缘化.造成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现代大学与生俱来的行政化色彩、新中国建立后大学的政治化改造、学者的双重所有制和大学的高度复杂化.我国大学行政化改革可以从制定并落实大学法人制度、健全大学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大学全员聘任制和培育崇尚学术的大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着手,探索现代大学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9.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对高校去行政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逐步探析高校去行政化后的管理模式,推进行政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术、服务于师生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略论素质的内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人这一主体“素质”的最深刻的内涵将愈是其“内生性”,它逻辑地涵盖了素质的“内化”和“发展”的过程。立在素质“内生性”的起点上,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应是对应试教育的辩证否定,对专业教育的辩证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