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代阿尔泰地区哈萨克源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在阿尔泰地区较大规模的出现是从道光初年开始的,同治三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以前,清朝对哈萨克防堵、驱逐比较严厉,但仍有一些哈萨克潜入阿尔泰地区,同治三年以后随着十二柯勒依部哈萨克迁入哈巴河地区,北部阿尔泰淖尔乌梁梅的大量哈萨克进入阿尔泰地区内附、潜居,这一地区逐渐成为哈萨克在中国的一个主要聚居地。哈萨克大量进入阿尔泰地区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在为以后科、阿分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清代呼伦贝尔地区人烟稀少,边防力量薄弱。卡伦作为清代重要的边防举措,在维持边境安宁、维护国家安全和保卫我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研究清代呼伦贝尔地区的卡伦变迁,对于了解清政府在呼伦贝尔的边防举措及清代边防的具体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陇豪族集团以河西为据点把边疆作为舞台,凭借在河西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东汉边防政策的制定和对外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汉关陇集团边防势力并非一成不变,其成员担任度辽将军一职在章帝建初元年到和帝永元六年、顺帝阳嘉元年、恒帝延熹二年呈现出三个高峰,折射出关陇集团在朝廷中权力的更迭。  相似文献   

4.
关陇豪族集团以河西为据点把边疆作为舞台,凭借在河西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东汉边防政策的制定和对外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东汉关陇集团边防势力并非一成不变,其成员担任度辽将军一职在章帝建初元年到和帝永元六年、顺帝阳嘉元年、恒帝延熹二年呈现出三个高峰,折射出关陇集团在朝廷中权力的更迭。  相似文献   

5.
第52届国际阿尔泰学会议于2009年7月26日至31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这是常设国际阿尔泰学会议自1957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年会,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阿尔泰语系主要语言之一的蒙古语地区举办的年会。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还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内蒙古大学和中国阿尔泰学会共同主办了本届会议。围绕“阿尔泰世界的神话与秘境”这一会议主题,来自欧洲、美洲及亚洲15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根据内容,提交会议的论文大致分为几类:(1)语言学研究论文。这类论文主要在蒙古、突厥、满一通古斯、契丹、日本等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以及乌拉尔语系某些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词源、文字等领域进行了研究;(2)有关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神话传说、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的学术论文;(3)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献的学术论文;(4)有关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文学艺术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6.
清季,清政府废除军府制,在新疆建立行省,推行郡县制。新疆建省固然意义重大,却在新疆形成新、伊分治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疆行省制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民国初年,杨增新主政新疆,实现了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行政统归新疆的局面。新疆行政的统一,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有效地巩固了西北边防,保持了新疆政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河西地区是唐王朝十分重要的边防要地,故唐代在河西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军事防御机构,但历代传世文献对一些基层的机构多有缺失。通过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对唐代在河西设置的镇、守捉、戍、烽作一钩沉补阙,以期能够管窥更或是重新构建唐代河西边防体系。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8,(1):56-60
海都之乱是元朝初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宗王海都起兵对抗元朝中央政府,意在夺取最高统治权。这场战乱始于至元初,于大德年间结束,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屡为边患,带给元朝北部边防较大的军事、经济压力。为了保证北部边防的安全,元朝中央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北部边防出现的危机,如派遣宗室及重臣驻扎边境、开垦屯田、内地运粮等。在海都之乱末期,元臣郭明德向朝廷提出了针对北部地区的一整套的备边措施。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元朝北部边防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为了佐助军费,足兵足食,巩固边防,在沿边川陕、荆襄、两准地区组织招募士兵和流民大力经营屯田、营田事务。沿边屯田营田的推广,起到了充实边备,巩固边防的积极作用,从而确保了南宋偏安的形势,同时对沿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辽东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民族关系复杂多变.明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实行了一系列边防政略.明前期辽东边政总体上比较积极有效,辽东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以明与建州女真的关系为中心,通过对明前期在辽东实行的边防政略的全方位研究,揭示边政措施及其对辽东社会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隋朝幽州军事防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州作为隋代东北重要边镇,不仅是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而且是守御高丽的重要据点和兼控河北的战略要地,因此隋王朝对幽州的军事防御不断巩固加强,最终在隋炀帝大力建设下,在东北构筑了以幽州为重心,联系北边,兼控河北的军事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郑观应边防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清末洋务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边防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晚清社会上层阶级边防思想的反映,并对清季乃至民国时期的边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后,广西提督兼广西边防军务督办苏元春励精图治,进行规模宏大的国防建设,开发边疆,发展经济,促进文化。本文拟以龙州一地为对象研究苏元春边防建设之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清末民初,云南边疆与内地还存在极大的差异,土司及边民尚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观念,既不利于政府边地行政,也不利于边疆危机的应对,所以边疆开发和边地国防建设尤为迫切,云南边地教育亦因此在民国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云南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全新的发展。云南边地教育培养了大批边疆人才,促进了边疆开发,凝聚了一个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内核的民族共同体,为抵制英法的侵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云南边地教育不仅是影响政府边地行政的关键因素,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国防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明隆庆年间,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封贡互市,化干戈为玉帛,从根本上改变了明朝北边防御的面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做了出色的工作,改革兵部及边镇吏治,储养边才,把握把汉那吉事件契机,达成"隆庆和议",使数十年刀兵相见之北边成为明蒙互市、两族和平交往的乐土。其功惠及当时,垂训后世。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八国联军侵华和清廷对各国宣战,西北地区的边防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为了防止俄国军队从陆路入侵科布多,履任不久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瑞洵在其辖区大刀阔斧地挑练蒙兵、发展屯垦,进行了一系列的"筹防"活动。瑞洵的"筹防"活动,与随后不久开展的清末新政"裕度支"、"精武备"的宗旨是相契合的,实际上是新政在科布多地区推行的前奏和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在新疆的遣戍生活中 ,为各族人民办了许多好事。他关心东南时局 ,加强西北塞防 ,捐资垦荒 ,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为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和边防的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华夷秩序"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一种国际秩序,其根基是中原王朝发达的经济和高度的文明。"华夷秩序"下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本文从古代中国边界的范围入手,循着古代中国边界的特点,分析古代中国边防的性质,进而探寻古代中国边防对当代边防的启示,以期从边防视角对"华夷秩序"下古代中国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间的关系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12-13世纪,蒙古统洁者为了巩固边疆,同时为了保证商人,使者往返交通的安全,从色楞格河流到阿尔泰,南至长城北至贝尔湖地区开垦屯田,农耕是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农业是改善蒙古民族饮食结构的有效途径,城镇的形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