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旨在通过对预科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及双语教学的对比,说明了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预科生汉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58名东盟医学留学生初级汉语写作素养与写作成绩的相关分析,探讨了留学生初级汉语写作素养的主要特征及其成绩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在写作素养中,写作认识和写作基础对东盟医学留学生初级汉语的写作成绩影响较大,写作感受维度中的书面考试焦虑偏高,不同国别、不同经费来源、不同专业的留学生在写作感受上存在显著差异,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预科汉语教学就是对少数民族学生在他们考入大学后用一年或两年的时间专门学习汉语,使其在进入专业学习后不会因为汉语太差而影响了专业学习。从理论上讲,预科汉语教学注重的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然而,由于受到HSK考试的影响,写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教学的重点。但事实上写作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准确高效的测试途径,它能够测评出学生在  相似文献   

4.
论过程体裁写作理论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双 《现代语文》2008,(3):21-24
写作教学长期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弱项,怎么能让更多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掌握好汉语写作呢?如何实现汉语写作教学的最优化?的确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汉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就汉语写作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同时就汉语写作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两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如何降低写作要求和如何解决“无事可写”的问题对少数民族学生应如何进行写作教学进行了论述,为汉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感到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不少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够了解英文的表达习惯及其与汉语的差异。本文从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句子问题入手,分析了英汉语句型中表达习惯的差异,进而探索了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排除母语思维方式消极干扰的途径,以辅助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少数民族群体在预科时期的汉语写作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从汉语写作教材、学生写作知识和对写作的重视程度及写作情况等方面详细地研究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作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写作教学的措施。本文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将有利于全国预科汉语写作教学的改进与提高,对于中国整体汉语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很好地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教学法理论为指导,阐述了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汉语写作课的必要性和汉语写作教学内容,并就汉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三个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学生的写作心理、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写作课的教学方法、写作教材等方面分析了高级阶段汉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言外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个人化写作方式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文章通过对个人化写作特质的观照,描摹了个人化写作的独特风貌,即:写作内容的世俗化、写作对象的"小资"化、写作空间的都市化、写作语言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语料库分析法,对46篇中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同题作文,从句法和语篇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表现出差异的原因及给中国英语教学提供的启示。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多使用简单句,美国学生更多地使用复合句,特别是that宾语从句;中国大学生使用连接词、第一人称代词、情态动词should,must的比率高于美国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不清、教学方法的误导和知识面狭窄等方面,思辨能力的培养能有效改善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从设置真实写作任务、注重同伴反馈与讨论和建立写作手册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不仅普遍采用汉语口语语体写作,且语言苍白平淡,表达手段单调贫乏.主要原因在于汉语书面语输入不足。根据语块理论,我们设计了相关实验:选用一些古今经典诗文让留学生进行写前阅读,并通过练习的方式强化其习得效应,然后促使他们将所习得的语块运用于写作。实验结果表明,有目的地输入经典书面语语块可有效提高留学生汉语写作水平,读写同步训练可有效改善写作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应多选择一些经典诗文语篇作为范文进入写作教材,阅读、写作教学也应彼此打通,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汉学家户田浩晓的论文《(文心雕龙·练字)篇的现代意义》,结合西方的语言学和文字学知识,阐发了《文心雕龙·练字》在现代社会文章写作中的价值。通过梳理论文的精华理念,分析中国修辞论的特质,并考察汉字“形、音、义”在汉语及日语中的修辞学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低诗歌第一部研究专著,张嘉谚教授的《中国低诗歌》为中国诗学史作了一次宝贵的理论拾遗。文章在《中国低诗歌》基础上试图着重指出“审丑”写作是文学史上的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中心概念的“诗性正治”为一个民族的文学迷津指明了新的方向、“个体先锋”要求的不仅是叛逆性格,更需要敏感的艺术触角和杰出的语言天赋,尤其需要提防低诗歌写作当中存在的致命误区。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以来,刘锡庆在对写作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全面性、对汉语写作"读""写""教"理论研究的系统性、确立写作学科独立意识的明确性、构建现代写作学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对写作学原理探索的独到性、对中国写作理论史研究的深刻性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建树;为新时期现代写作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化、情绪化向学术化、理性化的转变,是前女性主义向后女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她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在女性文学创作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从性别对峙走向多元化书写。在女性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她世纪"的中国女性写作大都从喧嚣和骚动中走出,从解构转向建构,进入到一个相对平静的建设性时期。"喷发式"的发展势头减弱了,少见有出类拔萃的重头论著,但一批有创意的出版物和新著的问世,一批理论新人的登场,使这个领域充满了新的生机,我们仍寄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本文通过对余华、格非创作的分析,力求阐释中国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主要内容:开放时间、感觉的叙述方式;临界叙述;空缺与重复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1990年代散文创作呈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共生共有的局面。循此线索观察,此期出现了“散文热”等现象,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比较明显,出现了诗人散文、小说家散文、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女性散文等,杂文创作也有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