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黑人灵歌作为美国黑人音乐与宗教的集中体现,是非洲黑人音乐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产物。文章论述了美国黑人灵歌的起源及发展脉络,探讨了其非洲渊源性、宗教性、斗争性和集团交流性,以及对世界音乐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文学既继承了非洲的文化传统又成长于美国文明的土壤中,有着双重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学《日用家当》的分析,透视了黑人文学中双重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梅丽迪安》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讲述黑人女孩梅丽迪安的成长,反映出美国黑人族裔群体的生存状况。对自然的刻画是小说中一个突出的主题。自然同种族、性别问题联系在一起,作者不仅借自然的破坏来隐喻美国黑人族裔与本民族历史的断裂、揭露年轻一代黑人的生存困境,还强调自然在黑人女性自我实现和黑人文化延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小说也体现出强烈的生态内涵。《梅丽迪安》可视为研究沃克生态观的溯源之作,有助于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沃克的生态世界观;同时,其少数族裔身份的加入也必然对当代生态批评研究向多元化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环境里建构黑人文化身份是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创作的一大主题。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和书写策略,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进行了睿智的思考。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莫里森创作中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发展特点和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5.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是一部开创黑人意识觉醒的经典之作。作为美国黑人戏剧史上堪称"世纪史诗"的剧作之一,作者把承载黑人历史与文化的布鲁斯音乐融入到其创作之中,不仅对美国社会存在已久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批判,而且还对黑人自我意识和身份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用"钢琴"帮助当代美国黑人实现了与非洲的文化衔接以及身份重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期,美国黑人女作家普遍关注黑人女性的生活和命运,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主要描写生态问题和黑人女性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有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日用家当>,在成功描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黑人所面临的情感和价值困惑的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作者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作了深刻而令人信服的诠释:美国黑人的民族文化身份具有二重性特征,美国黑人文化既有非洲特性又有美国特性,将二者纯粹割裂开来或者采取厚此薄彼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美国黑人只有将自己文化中的非洲特性和美国特性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终确立和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早期作品的的创作中,反映了在白人强势文化压制下美国黑人所处的文化困境,同时对建构美国黑人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在坚持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才能使黑人摆脱历史与文化的包袱,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黑人文化身份入手,分析了当代颇负盛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的三种生活状态,并对美国黑人既是非洲裔又是美国人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探索和挖掘。认为作品中挣扎在文化夹缝中的美国黑人只有加强文化身份意识,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牢记过去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在美国社会更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建设,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文章主要从“保护先人生态文化遗产、营造现代园林空间、重置温馨养生居室、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四个方面,对新时期生态文化建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文章从福柯的规训理论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在规训理论的观照下,可以看出这部小说生动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珍妮如何通过悖逆消解规训性男性权力,并通过言说建构起主体身份的艰辛历程。珍妮这一反规训先驱形象揭示了赫斯顿对美国黑人女性生存状态及身份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人文学既继承了非洲的文化传统又成长于美国文明的土壤中,有着双重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美国黑人文学《日用家当》的分析,透视了黑人文学中双重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妇女与自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同受"逻各斯"父权制的压迫。文章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读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分析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性别歧视与自然、种族、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旨在批判二元论的男权文化价值观,呼吁男女平等,重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为当代美国文坛树起了一座丰碑。她视写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她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凸显出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对于黑人文化的坚持和呼吁。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英语的形成及其特征张明美国黑人英语是在美国黑人文化和以美国社会为背景的黑人社区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方言,而与美国英语方言的地理分布无关。但有些语言学家则认为:从奴隶贸易开始,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黑人英语主要是受南方白人英语方言的影响,所以,黑...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用品>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早期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诠释了美国黑人女性在新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下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对自强自立主体意识的渴求,从而强烈地表现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结合澳洲土著作家的作品与经历,探讨美国黑人文学对澳洲土著文学的影响。澳洲土著人受到美国黑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汲取了他们对压迫的战斗性抵抗精神。正是美国黑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上取得的权力强烈地激励着澳洲土著人,影响着当代土著人的文学感悟力。  相似文献   

18.
谈《所罗门之歌》中美国黑人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 ,通过对一名探求自我的黑人青年的心路历程的描写 ,阐述了美国黑人在文化冲突中的心灵困境 ,并指出只有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才能在文化上对自己的价值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9.
黑人处境问题是当今许多美国黑人作家所关注的焦点。 1 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中着重探讨了美国黑人作为种族的未来出路问题。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 ,评论界有诸多说法。本文则从文本入手 ,以历史的观点来解读小说的主题 ,指出莫里森在探索 2 0世纪 7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种族出路问题时试图重铸黑人的民族魂 ,她倡导走继承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道路。本文重点分析了作家主张走民族主义道路的真正意图以及她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思考。本文还对作家民族主义思想价值取向进行了学理性的剖析 ,指出回归与超越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文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文化的特点,以废除奴隶制、反对种族歧视为主.由于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所以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具有独有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特点,针对二战后期至今黑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了解到美国黑人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