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婉愉 《学周刊C版》2023,(29):100-102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校本化作业的重要性得以凸显,教师要着手设计和引进校本化的化学作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体现出学校的育人主体地位。为此,文章将以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从总体上概述和总结设计校本化作业的重要意义,了解校本化作业对于学生成长和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并从“四个立足”出发设计实践型、分层型、活动型和变式化的作业,丰富作业的类型和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校本作业设计是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改变了农村中学学生化学学习的方法。根据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需要,以自行编写的作业来代替课本以外的教辅书和练习册,以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围绕农村中学初中化学校本作业实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发挥校本作业的优势作用,弥补校本作业实践当中的不足,以有效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校本作业是学校根据本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学生个性特点,自主设计、以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提升为目的、体现学校特色的作业。校本作业可从"质、本、形、趣"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为学生减负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正逐渐地融入新课程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校从本学年开始全面推进了“校本作业”工程。化学校本作业是指以现行化学教科书(如苏教版)和省教育厅教学要求为载体,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和发展状况而设置的作业,是传统作业(多指家庭作业)的一种创新、有效作业。  相似文献   

5.
陈明珠 《学苑教育》2021,(12):83-84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很多学校相继推出了校本作业的开发与使用,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校本作业、优化校本作业设计。从注重校本作业的"质",强化校本作业之"本",丰富校本作业之"形",增强校本作业之"趣"及"美",从而提高校本作业的实效,发挥校本作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龙 《甘肃教育》2024,(4):109-112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探讨了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方式,归纳总结出数学校本化作业设计的四项原则:可操作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三种类型:课外实践型、自主选择型、单元整合型;两种策略:教师适时指导、提供展示平台。以校本化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学生的传统作业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师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作者开设化学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讨论了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流程与策略等问题,提出要准确开发校本课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为有效的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不少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一些误区,如将校本课程作为办学的一种点缀,在构建校本课程中或跟风而动,或纯粹为研究而研究等,这都极大地削弱了校本课程的实际意义和其"补充"国家、地方课程的功能。为此,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确立了"一切为了成全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建设理念,在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同时,立足学校特色,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行,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关注学术性到重视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单纯的掌握知识向培养多元能力转化。而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初探校本课程开发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我们采用的是“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模式。化学校本课程要充分体现教师的科学探究精神、独创性和学生的差异性,课程的教学应更加丰富多彩。我校化学学科选择了如下切入点:校本课程要有地方特色——收藏与化学(南京为六朝古都);应结合当地自  相似文献   

10.
张人利 《上海教育》2009,(22):57-58
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集中体现。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简称静教院附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一是基础型课程设置的校本化,以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依据进行调整,提出"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的理念,并作尝试性的实践研究。二是基础型课程在教学上的校本化,以创"最近发展区"施教为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初中二年级地理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本化的作业已经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更是成为了学生素养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地理校本化的单元作业研究要在基于学生和学校教学实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校本的资源,将初中地理的单元作业效率和效果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12.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本文拟就校本课程建设的热行动谈谈笔者的一些冷思考。校本课程建设的热行动热行动之一:师生两方着手校本课程建设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师着手,以校本培训与教研、课程开发、学分管理为切入口;二是从学生着手,以课程选择和评价为切入口,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校本培训与教研是我们落实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让每位教师了解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校本课程建设对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班为本优化学校课程是课程改革实践的一种新探索,其目的在于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非小班化学校更好地贴近"生本",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班本"具有其独特性和综合性。通过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班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德育课程班本化实施三方面综合实践,全面优化学校课程,让课程更适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的新课程,即学校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一线教师更青睐于第一类校本课程——对教材的整合和进一步挖掘上。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伊始,教育领域对教育创新的高度关注,使得“校本”这一高扬个性旗帜的事物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校本”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化”就是实施以校为本的研究、培训、课程开发及管理的动态过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校本化改革。校本化让学校的校长走到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校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校本改革的主角。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建设是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但是一些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不注重体现乡土化特色,在很多方面均存在错位现象,可以采取确立乡土化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制定乡土化校本课程建设规划、调查乡土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研究农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需求、完善乡土化的校本课程内容等措施,以体现乡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的主要载体和基本途径。由于学生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家课程(即便校本化实施)很难充分满足全体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而学校需要建设校本课程。上海二期课改实施十多年来,校本课程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及其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围绕校本课程这一主题,全市各区县针对学校和区域两个层面的实践现状、经验、成效等进行了调研,取得了关于校本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以下呈现的是针对本市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现状的深度分析、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为此,学校的教研工作必须进行改进和加强,把新课程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校本研究上,建立以新课程相适应的、以解决学校在课改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培训、教研、教改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需要结合起来。通过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发挥学校的研究职能,促进学校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一、构建校本研究的平台建立校本研究的新制度,必须实行层层管理的教…  相似文献   

19.
毕元东 《山东教育》2021,(10):22-23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差异进行调整,有助于优化课程结构,促进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如何打造既具有学校个性特色,又能提升学生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是每个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中心。为此,乳山市黄山路学校进行了“幸福魔方”课程的规划研究。该课程以“统整思想”为理论引领,将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为教学中轴,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德育化”的课程设置思路,构建了一套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校本化原则。"校本"的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因此,校本教研的全部活动要素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学校自身,都要在实际的教育现场——学校中发生并一步步展开。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学校立足本校实际,根据学生、教师、校风、教研基础、周边环境及设施等条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激活学校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创造性的研究,以解决学校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