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匀速圆周运动是常见运动模型中的一种.利用此运动可测出一些运动物体的速度.1测子弹的速度1.1旋转圆筒法让子弹穿过匀速旋转的圆筒,由于子弹的速度很大,可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旋转的圆筒上留下子弹穿过的孔,通过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求出子弹穿过圆筒的时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在下车开门时,常常会有遭受电击的感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与空气摩擦带的电如果在着陆过程中没有被导走,当地勤人员接近飞机,人与飞机间可能会产生电火花,严重时可能将人击倒.据有关数据统计,人在地毯上行走或从沙发上起立时,产生的静电可以高达1万多伏,脱化纤衣服时产生的静电也可达数万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行业产生的静电可高达10多万伏.静电电压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中,我们看到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和在地球上行走有很大的不同,宇航员在月球上是跳着行走的,为什么会如此行走,下面我们对这一问题作定量分析。宇航员这样行走,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引力减小的缘故。当人在月球上和地球上步行时,脚总要用力向后蹬地,同时地面对人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向前运动,近似地,人体的重心运动可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的合运动。  相似文献   

4.
三色板的制作是在圆形硬纸板上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而后使之旋转,由于人的视觉效应,使人产生复合色彩的感觉.传统的方法是把三色板固定在陀螺上,也有的制成拉线盘使之反复旋转的,但都有许多不方便之处,一是操作时容易失误,二是观察角度不好,不利于演示教学,三是单色比例固定无法变换.  相似文献   

5.
拟人机器人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现双足行走,在平整地面上和已知地面环境下的稳定行走,但是在未知地面环境下实现稳定行走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研究了在未知环境下通过调整落地时间、落地位置、落地减振控制三种方法控制稳定.这些控制方法使得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摆动腿落地瞬间冲击力较大时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1.人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地面对人脚的静摩擦力对人做功吗?人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地面对人脚的静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行走方向相同,但人脚没有在静摩擦力方向上发生位移,所以这个静摩擦力对人不做功.  相似文献   

7.
分析小股水流在自然倾泻时产生的类似"波节"和"麻花"现象,通过大量重复实验还原现象,采用力学分析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现象的成因。采用流体的连续性方程,结合适当的边界条件,导出了水在光滑圆筒内的速率分布,并指出了"波长"与流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改进实验装置,制造出不对称的速率分布从而导致水柱的旋转,并且分析了速率分布不均匀性与旋转方向的关系。最后通过模拟,提高了理论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新近发现的核灯塔效应正在帮助物理学家窥视各种物质的原子核经常处于的极端环境 .核灯塔效应因旋转样品受到同步加速器强光照射后发出 X射线扫描射束而得名 .在扫描射束旋转 ,经过一台探测器时 ,其波动度就是关于发出 X射线的原子核的信息信号 .为创造核灯塔效应 ,研究人员在一个小圆筒的内壁刷上一层试样材料 .然后 ,他们用压缩空气射流推动圆筒 ,使其以每秒数千转的速度旋转 .圆筒和试样达到一定速度后 ,研究人员用 X射线爆丛 (例如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所的高级光子源中的高能电子环行束产生的 X射线爆丛 )激发试样中的原子 .去年发现核灯塔效应的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目前利用该效应分析氧化钐 .钐是一种制造永磁铁的重要材料 ,但是用常规方法 (例如穆斯堡尔光谱 )难以加以研究 .研究人员还用这项技术研究了铁原子 ,并希望核灯塔效应在近期能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其他很多物质核灯塔效应帮科学家走近原子核$《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资料室  相似文献   

9.
何准 《物理教师》2002,23(7):41-41
在近年来的一些复习资料及高考模拟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如图 1所示为施特恩 (Stern)在 1 92 0年设计的测定气体分子速率的实验示意图 .A、B是两个同轴圆筒 ,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 ,A筒壁开有一个与筒的轴线平行的狭缝O ,沿轴向放置一根涂有银层的细铂丝C ,抽去两筒间的空气 ,当铂丝通电后 ,银层被蒸发 ,圆筒内充满了银原子的气体 ,一些银原子通过狭缝O到达圆筒B的内表面沉积下来 ,若测得圆筒旋转的角速度ω ,银原子在圆筒B内表面的沉积带弧长为s,圆筒半径为RA、RB,则室温下银原子的速率为多少 ?图 1原解 :设银原子的速率为v…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7,(9C):42-42
观看三维电影。观众通常要戴上特殊的眼镜。而东京大学开发的特殊显示屏,可使观众裸眼看到360度全周彩色立体画面。 东京大学系统信息学教授馆障等人研制的这种设备,是一个高1.2米、直径2米的圆筒,约5万个发光二极管在圆筒的内壁形成特殊的阵列,整个圆筒以每秒1.6圈的速度旋转。  相似文献   

11.
1.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活动中,主要诉诸的是视知觉,而视知觉又是人的主要感觉。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人所需要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知觉所获得的。视知觉不仅给人的生存提供必要信息,而且也是人生乐趣与幸福的一个重要源原。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上海高考卷第20题是如下的一道应用题。 根据指令(r,θ)(r≥0,-180°<θ≤180°),机器人在平面上能完成下列动作:先原地旋转角度θ(θ为正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θ为负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θ),再朝其面对的方向沿直线行走r。  相似文献   

13.
在桌面上竖直固定一个圆筒,在筒上放置一个硬板,将一个小球静置于板上并对准圆筒(小球直径略小于圆筒直径).沿水平方向用力猛烈地打击板,板被打出圆筒,小球落入圆筒内.这个"惯性实验"在大学、中学物理实验中是常见的一个简单实验,源于民间杂技表演.文献[1]对此作了颇为深刻全面的论述,笔者犹觉笔力未尽,在此再作拓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虚拟零力矩点FZMP的在线仿人机器人稳定行走控制方法,以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为基础,建立仿人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开发了用于仿人机器人行走仿真的平台,实现了仿人机器人参数化建模,完成了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仿真.  相似文献   

15.
唐慧 《考试周刊》2011,(33):168-168
超重或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竖直方向上的应用,产生原因是物体具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测量仪器上的读数常称为视重。视重不等于实际物重。当发生超重现象时,视重大于物重;发生失重现象时,视重小于物重;发生完全失重现象时,视重等于零。例如一个人站在电梯中的台秤上,若电梯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  相似文献   

16.
从辩证角度看,动与静是相对存在的,仔细观察题目特点,动中觅静,以静制动,动静转换,不失为处理动态性问题的良策.面对旋转类问题,抓住旋转中的不变量或利用动静转换,常能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的屏障、找准切入点、明确解题方向.课堂教学中发现旋转类问题学生都感觉难以下手,本文想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解决这类问题常见的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片羽吉光     
窗户外面的人 在课堂上行走,我常常有种被审视的感觉.可是,当我停下滔滔不绝的讲解,环顾四周,却总看到讲台下那一双双虔诚的眼睛,我找不到那种让人不安的视线来自何方.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天文馆改扩建工程添置的设备中,最打眼的当属数字化宇宙剧场。身处新馆数字宇宙剧场的球形穹幕之下,会让人产生一种置身夜空的感觉。在数字宇宙剧场中,有从美国视算  相似文献   

19.
肺活量是人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 ,其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身体素质状况 .下面利用理想气体的玻意耳定律 ,介绍一种估测肺活量的简易方法 .如图 1所示为测定肺活量的装置示意图 ,图 1图中 A为倒扣在水中的开口圆筒 ,测量前排尽其中的空气 ,测量时 ,被测者尽力吸足空气 ,再通过B尽量将空气呼出 ,呼出的空气通过导管进入圆筒 A内 ,使圆筒 A浮起 .测出圆筒的质量 m,横截面积 S,筒底浮出水面的高度 H ,大气压强 p0 ,水的密度ρ.假设被测者的肺活量为 V,以被封在圆筒内气体为研究对象 ,在气体未进入圆筒之前 ,这部分气体的状态为p1=p0 ,V1=V.在气体进入圆筒之后 ,设这部分气体的压强为 p2 ,体积为 V2 ,圆筒漂浮在水中稳定后 ,根据物体平衡条件 ,可得p2 S=p0 S mg,则 p2 =p0 mgS.又根据圆筒所受重力与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可知mg=ρh Sg,则 h=mSρ.h为筒内外水面高度差 ,H为水面到浮在水面上的圆筒底的高度 ,则V2 =( H h) S=( H mSρ) S.  假设温度不变 ,根据玻意耳定律 ,有p1V1=p2 V2 ,即 p0 V=( p0 ...  相似文献   

20.
仿人机器人稳定行走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在线控制理论的仿人机器人稳定性控制方法,分析了扩大支撑多边形的稳定控制方法和机器人落地减振控制等策略;推导出了仿人机器人上楼梯过程中发生失稳时机器人移动方向的角度改变量和落地点的移动距离.这些控制方法使机器人在行走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在地面不平整以及摆动腿落地瞬间冲击力较大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