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后勤的承包,无疑绐后勤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伴生了不容忽视的行为短期化问题。后勤行为短期化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较为严重的掠夺性经营行为。它固然与承包者个人的行为有关,但笔者以为外部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将对此作探讨,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使企业活力得到了增强,成为搞活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行,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企业行为短期化。即企业在扩权过程中过度看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注重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的行为。如何克服短期行为,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深化改革,搞好治理整顿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主要应从规范承包内容,突出“承包条例”规定的“两包一挂”,加强合同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入手,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科学地确定承包基数  相似文献   

3.
学校实行岗位聘任制度是我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竞聘上岗,教师有了危机感,也有了积极进取的压力和动力,教师的岗位意识、竞争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同任何一项新的改革措施一样,需要有一个逐步稳定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教师岗位聘任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行为短期化问题。一、行为短期化问题的存在形式学校岗位聘任制度改革中的行为短期化,主要是指组织实施岗位聘任制度的管理者及作为岗位聘任对象的教师,偏重眼…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不断地深化,高等学校后勤管理中采取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各高等学校后勤部门都制订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承包办法和各种规章制度,有的单位效果非常显著。但也有单位,缺少检查考核,因而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后勤管理系统。定量考核是高等学校后勤部门经济承包责任制中的重要管理方法,为使经济承包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政府行为与高校后勤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改革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后勤改革不只是后勤行为,而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是实实在在的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因此,各地都注意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各地都采取“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政策支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方针,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象上海就把后勤  相似文献   

6.
学校实行岗位聘任制度是我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竞聘上岗,教师有了危机感,也有了积极进取的压力和动力,教师的岗位意识、竞争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岗位聘任制度改革同任何一项新的改革措施一样,需要有一个逐步稳定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教师岗位聘任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行为短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摘     
企业承包后职工教育出现的问题与对策企业承包后,职工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是: “短期化行为”对职工教育的影响。企业承包后,承包人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经济指标,且这些指标是与他们个人利益和职工收入挂钩的。完成承包任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从1979年开始,是将对个人的分配作为改革的启动点,对膳食科的改革进行了设想与实践,从而使膳食管理成为整个后勤管理改革的突破口,推动了后勤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在,在各种承包方案签订时,承包经费的多少,创收节支的分成,职工奖金的分配都成为承包双方能否达成协议的关键。由此可见,分配在后勤管理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后勤的分配作进一步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后勤改革中的分配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后勤的分配。分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通常所说的分配,指产品分配,即社会在一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后勤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改革是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等方面改革的同时,必须注重对于长期以来轻视后勤管理的思想和靠经验办事的管理方法的改革,探索适合于高校后勤工作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各校后勤按照社会化的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后勤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一、经济承包型管理体制保持原来的行政建制,实行单项或全面承包。其特点是学校根据工作任务或目标,质量要求与人、财、物等实施条件,采取合同形式把经费和任务承包给后勤各部门,改变了传统的单纯行政管理模式,实行了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1.舆论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高校内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学习、宣传、动员工作做得如火如荼,但社会舆论宣传工作滞后,社会反应冷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还停留在口头上,以至于一些需要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的问题难于落实。“观望、等待”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政策不配套,导致:深化改革难。现行办法实质上还是“经费、任务大承包”。这些都需要通过政府的努力,加大舆论宣传方面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宣传力度,真正使全社会了解后勤、关心后勤、支持后勤,使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各业务主管部门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予积极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在刊物上展开讨论,使不同的观点得到交流、取长补短、彼此增益,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愿意就第六期夏云同志的《按需施教原则何以“导向”教育短期化行为》提出些不同的看法。“夏文”开宗明义说:最近几年,职工教育短期行为愈来愈突出,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由企业短期化行为繁衍滋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是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快速发展的主动力。从80年代开始,高校后勤首先从学生食堂改革起步,由单项定额承包开始,过渡到总额经费承包,逐步深化到后勤服务项目运行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改革已经历了 2 0年发展历程 ,改革从最初的单项承包 ,发展到定额承包 ,进而深化改革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管理模式 ,同时部分高校组建了后勤集团 ,使高校后勤由传统的事业型、供给制、福利制逐步向经营型、企业化、社会化的方向转变。到目前为止 ,尽管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校自办社会 ,自我服务的格局 ,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就后勤社会化的角度 ,谈谈对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看法。一、后勤社会化要求利用社会资…  相似文献   

15.
一、人事管理是后勤管理的核心人事管理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动力。高校校内体制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后勤经济承包和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的逐步实现。都伴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而随着这些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又不断地对人事制度改革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加强人事管理工作,使之在新的高度上,进一步适应和促进后勤的深化改革。所以,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后勤工作就是要管好人、财、物,实行优质服务并取得经济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无疑给后勤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以包代管”的管理弱化的现象。所谓“以包代管”,就是一些高校后勤部门在实行经营承包制的过程中注重承包指标的实现,忽视和放松管理,致使后勤管理混乱、效益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与当前学校上下存在的“承包万能”、“一包就灵”的思想是分不开的。据调查,当前后勤承包者这种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以包代管”现象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政工、后勤三支队伍中,后勤队伍是力量较弱、素质较低的一支队伍。为适应高教事业的发展需要,如何尽快提高这支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本文试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愿与关心高校后勤改革的同志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后勤管理沿着绿色后勤、节约后勤、感动后勤、创新后勤的方向逐渐深化改革。绿色后勤:校园环境是一本生动活泼的教科书;节约后勤自主成本经营,精细量化管理;感动后勤:感动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教育;创新后勤:寻找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高校后勤改革从八十年代起,至今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下,后勤管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单项承包,全额承包企业化管理,以及“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等多种模式方向发展,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深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各校对社会化内涵的理解不同,按其不同的理解去指导本校的改革,要么把后勤社会扩大化,要么偏面理解后勤社会化,致使后勤改革偏离社会化的方向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深化后勤改革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生产要素的流动过程 ,也就是企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否合理 ,其关键性因素在于企业是否具有长期化发展目标。企业行为短期化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的微观基础在于企业行为的长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