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校长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校长要学会运用加、减、乘、除的"算术法则":加即加强个人修养,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沟通;减即学会自我减压,减轻教师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乘即健全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建设科学的评估方案,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除即除去陈旧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四则混合运算中,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而规定的。因此,它不是规律、定律。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第一,在实际计算中,有时要“先乘、除,后加、减”,有时则恰恰相反,需要“先加、减...  相似文献   

3.
定义运算     
李师 《初中生》2009,(9):90-93
一、什么是定义运算 我们已经学过了加、减、乘、除运算.在有些情况下,常把有多步含加、减、乘、除的运算用某种新的符号表示,这就定义了新的运算.遇到了这种用新的符号所定义的运算,就要按它所规定的运算要求进行运算,直到得出最后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加法与减法的关系,乘法与除法的关系。0不能做除数。2.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二)、理解1.说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加法和乘法的“五大运算定律”。3.明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三)、掌握1.能运用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改编应用题。2.运用加、减、乘、除各部份之间的关系求形如 a x=b、  相似文献   

5.
7.无理数这一节要讲:无理数是怎样的数?无理数同有理数的关系?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无理数?要了解什么是无理数,先要了解平方和开平方运算.(1)开平方——无理数的一个来源我们在小学数学中学习了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其中,加和减,乘和除分别是互逆的运算.对任意两个有理数作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运算中的任何一种,运算结果仍然是有理数.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数学老师,经常教学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回眸二十六年的从教生涯,恍然发现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也演绎着“加”“减”“乘”“除”。  相似文献   

7.
一、单元教学目标。“四则运算意义和定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可按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和创新等五个方面来确定。识记目标①加、减、乘、除法的意义;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③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④加与减、乘与除各部分之间关系;⑤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⑥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理解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加与减、乘与除之间  相似文献   

8.
数学第二册     
一、教学要求: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熟练地数,读和写100以内的数;初步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知道加、减和乘、除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能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实践证明,教学中应重视以下训练: 一、加强基本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基本的口算内容是:1.20以内的加减法;2.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3.百以内的乘加和乘减,除加和除减等两步计算。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均明确了正确处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合理借用数学中的"加、减、乘、除".  相似文献   

11.
教学寻呼     
黄老师: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计算都是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又是今后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为了便于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技能,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突出“分、算、合”的  相似文献   

12.
乘方的自白     
大家好,我叫乘方,是数学王国中的一员,与加、减、乘、除是兄弟,我排行老五,是继有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后的第五种运算.大家想和我成为朋友吗?哦,对了,还是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月刊》2011,(7):16-17,62
本节内容 本节主要学习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浙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2页。【教学目标】1.理解"乘减"运算的意义,掌握"乘减"计算的方法。2.沟通"乘减"与"乘加"的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抽象性、概括性。3.让学生在经历用"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减"的意义;运用  相似文献   

15.
语海拾贝     
《华章》2004,(4)
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现代人的人生运算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肯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一句拉丁美洲谚语  相似文献   

16.
韩忠 《教育》2014,(9):75
正传统的数学教学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已渐渐离去,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创造出了许多富有时代色彩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面貌焕然一新。但从课堂教学现状来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也同时出现,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形式多样、花样翻新、热闹的课堂教学就是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然而数学课堂如何真正地"活"起来?让教师"活"起来教师要"活"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师生对话的基础,对教材要学会加、减、乘、除。教师要有专业底气,对教材做到"懂、透、化",  相似文献   

17.
在研修一体背景下,研修员优先发展是教师研修中心的功能赋予研修员的使命,是研修员的岗位职责,是研修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实践层面阐述了研修员优先发展策略,采取"加"、"减"、"乘"、"除"四大举措,全面提升研修员队伍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师的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往往需要在关键点进行"架桥设梯"。将结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这节课主要论述什么是脚手架;搭建脚手架的策略;搭建有效脚手架的注意点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分析学情"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的起始内容.如果钻研教材不够深入,对学情估计不足,那么这节课后学生作业的错误一定会令你大吃一惊:50-20×3=30×3=90,先乘后减的运算顺序根本就没掌握,头脑中有的是既往的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25+12×6=72+25=97,尽管从计算结果来看不错,但不可忽视如此书写背后的错误想法,即认为先算的结果一定要写在前面;再如60÷  相似文献   

20.
慕泽刚 《新高考》2008,(Z1):57-59
独立重复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只有对立事件A与A两种结果的多次独立试验.从计算的角度来看,在解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蕴涵了丰富的四则运算中的"加、减、乘"规律.下面就"加、减、乘"的策略在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