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东丰县教育有了显著变化和发展.特别是被确定为吉林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后.教育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教育改革实现了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性改革发展.由教育内部延伸到外部。在深入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我县积极推进“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形成了农村教育与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相协调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既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于农村的特殊地位及教育、科技与农业的相互作用,通过农村教育思想家的改革实验及党和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实践,充分论证了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的合理性;农村教育改革的系列政策导向,农村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及农村教育改革实践及所取得的成就为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农村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必须重新审视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特殊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后重新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视,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现今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促成农村教育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同志2003年3月在国务院派赴山西省柳林地区前元庄学校调查组的考察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农村教育必须改革。坚持‘农科教’结合的办学方向,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教学、科技和生产相结合。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值得重  相似文献   

4.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张竺鹏“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核心与重要内容,实现“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则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只有从加速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地在农村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等项改革,并试行“绿色证书”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了加强学生劳动技术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我们认为已进行办学模式改革的学校,应利用学校现有的文献资源,建立“绿色”图书馆,所渭“绿色”图书馆是指图书馆在满足教育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农村教育改革,扩建成为农民服务、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7.
泰来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给我们很多启示,我省农村教育改革正沿着新的轨道快速前进。如何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按照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做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大文章,泰来的经验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为了农村孩子的明天,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明天。泰来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准确定位农村教育转型的目标取向。“穷县富教育”体现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扎实工作,是泰来教育为经济发展的明天做出的贡献。泰来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以人为本”,“为了农村孩子的明天”,就应当从课程改革抓起,丰富课程资源,抓好校本课程,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积极促进农村教育改革。泰来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科教兴国,对于农村教育来说不仅仅是句口号,更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的工作,即做好在原来“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的基础上向“经科教文结合、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多教统筹衔接”发展的工作,培养新世纪的新型农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有赖于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特别是要提高占我国人口80%左右的农民素质。因此,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应向更深层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当前如火如荼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独特内涵与问题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仅在“课程结构”中提到农村中学的课程改革,即“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在牵涉面极广的课程改革中,仅仅用“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来指导农村的基础教…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农村中学的课程设置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并与农业科技推广等结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的历史局限性及其现代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三教统筹要求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行统筹,协调三教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农科教结合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把区域性的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使农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其大体思路是:强化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普及成人教育,促进三教沟通,实行农科教统筹,服务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晋中市始终不渝把“农科教”结合作为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晋中市农科教结合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农村科技、教育要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依靠发展教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目前农村人口仍占70%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开展县级经济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科教统筹结合”,积极实施以“三教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农村职业教育走进全国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4.
桦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全县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72%。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成教育.促进了“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育》2002,(5):10-10
近几年来,我州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科技兴农,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的战略,基本实现了“把农村教育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办学思路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贫困山区的教育如何立足当地实际、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服务。韩城市乔子玄四年制综合初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摸索出“三教一体,改革学制,综合统筹,服务经济” 的办学经验,成为当地一所具有人才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难点。近年来,朔城区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走“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朔城区地处塞外高原,依山傍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改革开放和国家重点工程神头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我州在推进农科教结合,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方面,通过试点幅射和带动,从整体上看,势头较旺,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一个以政府统筹为保障,以农村中学为重点,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骨干,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载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搞好普职成三教统筹、农科教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一、坚持农村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长期以来,我省根据山西的省情,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同时.深入进行农村教育改革,推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许多改革的先进典型曾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2003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省推出科教兴乡兴县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