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洪正娟 《学周刊C版》2015,(10):126-127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观点、教法令人眼花缭乱。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发觉不少语文老师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语文课真正的内涵,语文课"串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使语文课丧失了自身应有的魅力。语文课的"语文味"缺失了。语文课的最大悲哀莫过于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了语文课独有的个性——语文味儿。语文课应该突出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让浓浓的语文味儿充满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了语文课独有的个性——语文味儿。语文课应该突出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让浓浓的语文味儿充满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而每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想要上好语文课,必须从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味,语文课程的目标以及语文课堂的具体流程和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来分析。这样才可以全面的了解语文课程,知道怎么去上好一堂语文课,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试论大语文教学的基本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 ,我们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已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怎么了”,“语文课怎么改”这一类问题上 ,而要进一步还原到那些最初的、更为根源性的问题上来 ,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到底靠什么 ?可以依赖哪些途径和举措 ?仅仅靠语文课来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行吗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的改革”问题 ,而不仅仅是“语文课的改革”问题。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这种需要 ,它建立在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研究、总结之上 ,是对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一种预测、前瞻和明示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关于大语文的含义 ,我们可…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强调语文课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基本的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还要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议题,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相关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学者已经取得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策略的相关成果,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现状出发,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语文就是"语"和"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语文课回归语文的本色,具有"真语文"味。笔者将从何谓真语文、何谓"真语文"味的课堂、如何使语文课有"真语文"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趣味性不可忽视。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意味着真情与个性的消逝,文学与文化的流失,想象与创造的衰退,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滑坡。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就将语文教师推入尴尬的境地。我以为与其说学生不喜欢语文,还不如说不喜欢语文教  相似文献   

10.
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为研究"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的语文课"探索了多年.我认为,只有把一节语文课上"活"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语文教师修养、学生心理特征和课堂的教学技巧及经验的研究,探讨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课,享受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回顾和反思是科学研究的好方法。本文对2016年国内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包括语文意识的转变、语文课型的设计、语文资源的使用、语文策略的选择、语文课程的建设等五个方面。为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红艳 《生活教育》2012,(22):90-92
面对现今的中职语文教育现状,语文课呈现出几种变异:语文课成了独角戏,语文课成了表演课,语文课成了多媒体演示课,语文课成了专业课。我们对中职语文的教学应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回归生活;凸显人文意识,多方面积极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适度地借助多种形式辅助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训练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曾说:封闭式语文教学、接受式语文教学和分析式语文教学,成了语文素质教育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拦路虎”,“语文学习”应置于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高度去审视。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近语文,让学生体味语文课的情趣和韵味,享受语文课的愉悦和快感,在语文课中提升生命的品位。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实践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最近,谈及中学语文教改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反映了不少问题,态度是诚恳的,反映的问题也是客观的。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有的教师标新立异,出现了一系列偏离语文教育功能目的的现象,走入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误区。有的片面强调语文的识字性,把语文课上成识字课;有的单独重视语文的文学性,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的过分强调语文的思想性,把语文课上成德育课,有的教师偏面强调语文的社会性,把语文课上成社会课,等等。然而,笔者认为,语文课既不是单纯的识字课、文学课,也非  相似文献   

16.
要是能凸显文本中最为核心的语文价值,侧重文本的"文",解决"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这样,语文课就再不是"教课文",而是真正的"教语文",让语文课散发出浓烈的语文气息。  相似文献   

17.
徐国东 《小学语文》2007,(11):16-17
语文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语感,语感直接左右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朗读不仅是培养语感的好方式,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一节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不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已成了语文老师的共识,然而,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就一定是好语文课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谭海鹏 《课外阅读》2011,(9):290-290
新课改之后,语文知识如明日黄花,备受冷落,这与以往的雄霸课堂、一统天下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对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人文性的倾向偏差,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的误读,一些老师发出了语文课不知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学生也不知语文课要学什么,普遍感受不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那么,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了吗?语文课到底要不要语文知识呢?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本文从"语文味"、"儿童味"、"个人味"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研究中有一个奇怪的话语,即“把语文当语文教”。并由此衍生出~系列的相关话语,“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把诗歌当诗歌教”,“把文学当文学教”,等等。也许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些正确的废话,通过这句话不仅会让我们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工作“没有把语文当语文教”,“没有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研究者著书撰文表达对一线教师教学的忧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