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是一个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方面。国土整治工作,是指对国土资源的考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以及为此目的而进行的国土规划、立法和管理等项工作。任何国家所占有的国土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提高国土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经济效果,使有限的国土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期间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这向系统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课题。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的发展观还表现在: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地类型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东  刘卫东 《资源科学》2014,36(8):1543-1553
本文基于对土地科学体系和土地综合体的理解,阐述了土地类型研究的学科定位和内容构成,指出土地类型研究属于土地科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分支学科,认为土地类型研究包括土地自然类型研究、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研究、土地利用远景类型研究三大部分。在此基础上,本文分三部分循序地对国内现有土地类型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精要的回顾,评述了它们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单位系统、划分依据、调查制图、关系阐述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继而,针对已有的土地类型研究,论文整体和分项地分析了其存在的理论性研究不强、实务性研究不深等不足之处。最后,论文对土地类型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应强化理论性研究、深入实务性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包头市的人口和粮食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以及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各分区土地类型不同,各自发展的模式不尽相同,以粮食产业为基础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固阳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土默特右旗;从包头市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其人粮关系总体显示为平衡有余;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城市的建设方...  相似文献   

5.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与控制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繁荣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海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海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公路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包头市公路建设的发展现状,对和谐公路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构建和谐公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的落后地区,开发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纪之交,本区社会经济必须同时满足充分就业与社会稳定、效率与公平、保护环境与维护民族及国家利益、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四大发展目标。作者认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必须遵循“需求、限制、平等”三大原则,确保人口与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三方面呈良性运行和发展;应采取人口有序发展、比较优势资源开发、防御型环境保护、局部区域突破发展和经济社会开放等综合模式,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高原人口与资源、资源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区域与产业等多重关系之间的协调机制,提出了高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战略产业选择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申元村 《资源科学》1983,5(4):25-31
土地是人们进行生产,获取物质来源的最主要资源之一。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水平,同时又达到保护土地生产潜力之目的,是当前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课题。本文拟从北京市土地类型入手,研究北京市土地特征及其合理利用问题。 一、自然地理特征和土地类型  相似文献   

9.
人口因素与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冬  原新 《软科学》2008,22(1):101-104
面对人口激增、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受阻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宜的人口密度、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新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冲突的最佳途径,必将成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影寻踪的区域协调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近年来经济发展与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构建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投影寻踪模型。利用投影寻踪模型计算结果比较各省级行政区经济系统、人口社会系统、资源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最后找出限制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新形势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营口市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得出营口市合理的承载人口数量,可以为营口市制定城市发展规模、土地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规模等提供参考,为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技广场》2002,(3):4-5
日前,在首届江西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上,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周青指出:“十五”期间江西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应着重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小城镇建设、医疗卫生和减灾防灾等社会公益性事业开展研究与开发。(一)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设备的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整治,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控制及治理技术,环境对人民健康影响等的研究与开发。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提高我省环保科技…  相似文献   

13.
楼慧新 《资源科学》1995,17(5):58-62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资源重点开发区之一。随着区内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区内人口将聚增,劳动力资源将不断转移。人口发展和劳动力资源转移是研究该地区资源开发和环境整治重大课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晋陕蒙接壤区人口和劳动力的历史发展、转移规模及转移类型。  相似文献   

14.
国土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综合开发、建设总体布局、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计划,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的重要依据。结合实际,针对谈新时期国土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研究——以陕西关中灌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水土平衡不断受到破坏,给水分的供需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增添了新的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把水土资源做为一个整体,对陕西关中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的评估研究,提出进一步开发水土资源潜力的设想,以促使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按照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匹配与组合,协调水资源与环境之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劳力资源、科技知识,是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这三大资源的产生和充分结合,依赖于社会经济整体结构中各环节在良好协调中相互开发和交流。笔者把各环节与整体的关系,列成社会经济循环模型(见图1),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有三个功能,(1)扩大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而开发着自然界的有用性,使自然物质成为可被用来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2)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3)生产新的知识补充和更新教育内容。教育通过传授科技知识,为社会经济生产劳动智力。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生活消  相似文献   

17.
主体功能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解析其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和趋势是国土空间开发与主体功能区格局优化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探索主体功能区空间结构演变的科学与政策内涵,以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地区和生态安全地区三者人口或经济的比例关系为基本参数,测度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前后5年的主体功能区核心-边缘结构、点-轴结构的演变特征,揭示核心区域、边缘区域、距离轴线的国土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要求,从区域差距、资源环境效应、对外联系等方面分析国土空间结构演变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人口、经济进一步向城市化地区、城市群区域、主要开发轴线集聚,人口集聚过程快于经济集聚过程,人口与经济呈现相互均衡的趋势,且与全国自然承载力及考虑地理区位和系统整体性的地域功能适宜性的格局趋于吻合;不同功能区之间、区域板块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沿轴线区域与远离轴线区域的区域差距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国家"两横三纵"轴线无法适应我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及"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据此提出:推动人口进一步向城市群及主要轴线核心区域集聚,实现人口与经济相均衡;进一步减少北方地区边缘区域的人口压力,从而促进人口规模与自然承载力相均衡;增加珠江-西江发展轴带,完善"三横三纵"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向外延伸沿长江通道、陆桥通道与包昆通道等主要轴线从而适应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所以土地的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是国土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资源的丰富程度在一个方面反映了她的经济实力,因而被利用的自然资源的种类与数量的多少也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美国为例,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5%,而用于消费的资源却占世界的1/3。按人口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实施的现代社会,协调自然和社会之间的高效发展意义重大。从现如今土地整治工作进行的进程中可以看出,土地整治工作不仅解决了人口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关系,而且对于土地资源也进行了高效配置,极大地发挥了土地本身的潜力。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估工作的设施还没有落实。因此,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相关标准以及评估工作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