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宋初君主存在着“黄袍加身”与“烛影斧声”所留下的心理压力 ,所以一直难以正视武人驭兵的现实 ,故而对内“右文抑武” ,对外则将传统的“内绥外御”的边防政策调整为“守内虚外” ,致使枢密院出现了巨大的身份危机 ,即为宋代人主的成为“守文弱主”提供了机缘 ,也为终宋一代文武两个集团的矛盾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2.
北宋王朝建立后,由于经济上“不抑兼并”,军事上“守内虚外”,造成土地迅速高度集中,边备力量十分空虚。到真宗、仁宗时期,国家已逐渐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当时,有远见的朝臣已开始提出挽救危机的各种意见。范仲淹便是针对当时弊政、提出全面改革主张的一位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相似文献   

3.
北宋乡兵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长期奉行“守内虚外”的消极战略。因为边防线过于绵长,禁军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有效地防御辽和西夏,以及对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族的袭扰,北宋政府在边境地区征募了大量乡兵协助禁军戍守和作战,特别在西北的宋夏边境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乡兵逐渐成为巩固边防和维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军事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守内虚外”的国防政策指导下,北宋王朝在其行政权力所及的边缘地带设置了所谓的“两属地”、“禁地”之类的军事缓冲带,借以缓解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压力,并预防争端事件的发生。不过除了宋辽边境的缓冲带起到了切实的作用并长期存在,其他各处则实际效果欠佳,宋夏间的军事缓冲带甚至起到了相反效果,因而在日后而被取消,这一带有绥靖色彩的国防政策应当说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略论曾布     
曾布(1035~1107年)是北宋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仕途坎坷,几度沉浮。他生当北宋王朝“内忧”不断,“外患”迭起的动乱年代,到宋仁宗时期(1023~1063),北宋王朝就已陷入“积贫积弱”的深渊,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断地向宋王朝发出要求改革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先后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革新运动,尤其是后者,不仅在宋代,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关  相似文献   

6.
宋太宗时期,宋朝的对外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对辽主动出击到虚内守外,以防为主.张洎在太宗朝累官至给事中、参知政事,参与了宋王朝的重要政治活动.他几次上奏言边事,表达了消极防御的外交思想.张洎提出在外交模式上防守勿攻、敌去勿追的思想;在内政与外交问题上,主张把内政放在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在西夏对宋边境的战争中,提出弃地妥协的主张.张洎理想主义的消极防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太宗朝及北宋中、后期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7.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至虚,恒也;守中,笃也"充分体现了老子的"守中"思想。从宇宙观论视域来看,要达到一种道法自然、"复归于朴"、自然无为的状态;从认识论视域来看,要持守没有成见、偏见的虚静认知的状态;从主客体视域来看,要守住人心中淳厚和谐的心境,守住人作为人的本性和资格。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需放在放大镜和显微镜间细细观察的文章。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底创建北宋,建都于开封,开封始神气十足地走上历史舞台。北宋王朝为了集中力量巩固政权,奉行“虚外守内”的方针,对北方辽王朝采取纳贡求和,对内则大量养兵,厚禄养官,放任大地主大商人的兼并,因此在开国承平气象之下,大都市经济畸型发展起来了。可。说,开封昔日的繁荣绝不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脉能画尽的;同样,如果以为单靠一枝笔去详尽地铺陈就能重现当日的灿烂,无疑也是痴人说梦。秋雨先生深记这一点,于是他采用了虚笔去写,选取了典型去写!这是一种高…  相似文献   

9.
“守中”即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是听其自然,而是顺其自然。李纨用虚静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的人生原则,不妄为的人生准则为《道德经》的“守中”做了一个极佳的俗世注解。  相似文献   

10.
宋太祖及其后继者大多按“守内虚外”的方针进行军事部署,将大多数禁军驻防在京城及附近地区,而边境上却只有少数禁军驻防。当时,开封内外.兵营列峙相望。宋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守内虚外”的政策呢?  相似文献   

11.
西京是北宋最早设立的陪都 ,是仅次于东京开封府的政治中心 ,其守臣的更换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朝廷内部政治变化。搞清宋代西京守臣的易替 ,会对宋代文史研究提供许多便利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美学的参照和互现中,传统"虚静"理论的动态特质得到了彰显。其外部表现形式是物我合一、凝神沉思、看似静止的主体情态,其内部运动结构又体现为一种外静内动的心理能量场。"虚静"的内涵并非通过静态方式得到呈现,它的"虚"力潜藏于外静内动的相对静止空间内。今人对于"虚静"的研究,必须借助于现代心理学、哲学乃至艺术学的理论工具,从而在民族审美心理的观照下,对现代"虚静"理论进行审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品种的游仙诗,充满丰富奇幻的想象,常用象征、比兴、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神奇瑰伟、引人入胜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创造上因主要受“道”的影响,呈现出超具象性、跨时空性、守虚静性的特点,成功地创造了游仙诗澄净精纯、空寂虚灵、冲淡玄静的“空灵”意境,美学价值甚高,对同时代或后代的诗歌或其它文学样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童贯的对外思想深刻影响了北宋末年的对外决策,因此童贯不仅是徽宗时期对外决策的执行者,更是对外政策的思想者。童贯有着强烈的开疆拓土的思想:他"联金灭辽"的思想、和平统一燕云、输财赎地等思想都变成了现实的对外政策,并且由他本人具体执行。童贯的这些对外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打破了北宋与辽多年的总体外交平衡格局,加速了金进攻北宋的进程,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5.
刘保坤 《中学文科》2007,(10):131-132
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对以后的历史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赵匡胤靠“黄袍加身”夺取政权登上皇帝宝座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和其弟太宗赵光义相继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便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措施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削减地方官的权力,二是分割宰相的权力,三是控制军队,四是发展科举制度,五是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对宋代在对外交往上一直处于下风而妥协求和的原因作一探讨,认为在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是其实行了重文抑武和守内虚外的国策.  相似文献   

17.
北宋是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时期,然而历史学家认为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弱小的统一中原的汉王朝,常用“积贫积弱”概括之。那么,如何理解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18.
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分析运算放大器系统时,应根据运算放大器系统的反馈情况,判断它的工作状态;分析工作状态时,要充分考虑运放系统是处于线性区还是饱和区。线性区可按虚短或虚地原则处理,饱和时不能按虚短原则处理,应用“虚短”和“虚地”时应注意“虚短”是“虚地”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9.
代表着圣人之道的理学,以诗教为标准,裁约着宋词的审美观念,无论是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的摒弃,还是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学的靠扰,都体现了这一尺度。朱子发明诗骚义理,使“骚雅”的精神成为守词审美的最高标准,因此,在词学史上苏轼取代柳永,美成取代苏轼,最后白取代美成,成为新的典范,实在是理所必然。  相似文献   

20.
孔平仲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北宋,统治者一味实行"守内虚外"的国策,国家面临着灭亡的危险;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激烈,党同伐异,彼此倾轧,政治非常腐败黑暗。在此局面下,正直之士无法实现自己的治国抱负,也只能把自己的抱负诉诸笔端。而孔平仲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以诗记史,以此抒发自己感情,表达自己对时政的看法。史学研究者从其诗中找到了一些史料,从而丰富了对北宋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