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编写意图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第八册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它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在第九册中相遇问题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以相遇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要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其中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典型例题为主,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用题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下面谈谈教学相遇问题的体会。一、揭示相遇问题的特点,扫除解题障碍。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第2小节例5和例6,从两个侧面讲述了相遇行程问题中求路程及求相遇时间。这两个例题属于同一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基本数量关系,特征是两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越来越近,在途中相遇。传统的教法是讲完一例,接着作模仿性练习,即使学生尚未完全理解,也能硬套解法,但效果欠佳。因此,教学这类应用题时,我改变了一例一题的教法,设想用整体思想进行教学,将两道例题改编同样的内容,两例齐下,集中练习,寓学法于教法设计之中,放手让学生联想思考的顺序解题,老师仅作适当引导,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拟定这节课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4~56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坐过汽车吗?汽车在公路上飞奔,你们坐在里面感觉怎样?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人类从步行到乘汽车,运行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这是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结果。其实汽车和公路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教学——“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65公里,一列慢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60公里。两列车在离甲乙两站中点10公里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公里?”——这道应用题时,采用以下的安排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速度、时间和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出示以下两道应用题让学生口算:①甲乙两绳长相等,若乙绳截10米接在甲绳上,那么甲绳比乙绳长多少米?②李伟每分钟比小红多走5米,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要几分钟李伟才比小红多走20米?通过练习,学生明白了两数相等,若一数增加10,男一数减少10,则两数相差为10×2;1分钟多走5米,2分钟才多走10米,如果要求多走20米的时间,就要用20÷4。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一题多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但不能单纯强调多解而削弱基本训练,不能舍易求难。因此,必须处理好应用题的基本解法和多解、集中  相似文献   

7.
“相遇问题”教学体会黟县碧山中心小学卢永良《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急,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  相似文献   

8.
目标教学举例──相遇问题石炭井乌兰矿小学张立秋教学目标:(1)识记。能记住相遇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基本关系式,以及“相向而行”、“相遇”、“速度和”等术语的含义。(2)理解。能用线段图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3)运用。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中的求...  相似文献   

9.
相遇问题例1教学谈贲友林相遇问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特点在于走的人数(运动物体的个数)由一个变成了两个,需要考虑到物体运动的时间、方向、结果等问题。六年制第八册第40页的例1是相向运动求路程;例2是...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课本第八册中的“相遇问题“包括下列几种情况:两方从不同的地点相向而行,相遇求距离;两方从同地、同时背向而行求距离;两方合作做工,求所完成的工作量;两方从不同地点相向而行,相遇求时  相似文献   

11.
相遇问题的要素是速度(速度和)、时间和路程。各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有效地提高相遇问题的教学效率,必须从整体出发,运用合理的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掌握诸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有机地协调整体内容各要素间的联系,那么形成的整体功能要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册应用题部分中的相遇问题的编排,与原来的教材相比作了较大的改进,突出体现了整体性。现谈谈这部分内容的教法体会。一、采用直观手段,揭示基本特征相遇问题是研究两个物体运动…  相似文献   

12.
指导思想六年制第八册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它是一个物体运动的发展和延伸。设计是在复习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对”、“相遇”的词义及其联系,再通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组织讨论、抽象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基本结构、解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既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一、加强操作,获取新知应用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是由研究一个物体在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发展到研究两个物体同时做相对运动时,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不是孤立的,它是式计算。(2)将小强每分钟行的60米与小丽每分钟行的70米,从已摆好的学具中移开…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六册75页例5是一道求路程的相遇应用题。教学时,我采用三次直观演示,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效果甚好。第一次演示:从现场到模型全面观察,形成表象。教学前,我把学生带到交通要道旁,察看马路上两车(人)南北来往的真实情景。回到教室,再通过演示器的动态描摹和线段图的静态定型,引导学  相似文献   

15.
16.
岳阳市九华山学校叶新岳老师执教“相遇问题”时,在课的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下面的“一题多变”教学片断: 教师示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甲乙两人从两地对面走来,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走了10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①1000米 ②2000米③无法解]  相似文献   

17.
教学即相遇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是通过美术学科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的,而美术课堂教学是传递美术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实现美术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美术教师需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对课堂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关注学生生活体验的背景,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随时质疑,随时反思,让美术课堂教学实现人与美术学科知识的"相遇",人与人的"相遇";而教学中的"相遇"并不是简单的面对面,而是人通过体验促成心灵的"相遇".  相似文献   

18.
“相遇”应用题是行程应用题的一种,“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只编入“相遇”问题,即“两个运动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若干时间相遇”的问题。“相遇”问题题中反映的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由于涉及两个运动对象,解题时除了考虑速度、时间、...  相似文献   

19.
1.两个平抛运动例1 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甲比乙高出h,将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 (A)同时抛出,且v1v2. (D)甲早抛出,且v1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54页至55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