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光初年,阮元督粤后,倡办书院,选拔人才,刊刻典籍,振兴地方文教,促进了广州文化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广州私塾教育较为普及,西学渐入人心,各级书院大量兴建,科举人才不断涌现,广州崛起为近代中国重要的人才中心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古代书院与高等学府学脉相通、绵延持续的关系,以及书院刊刻、收藏书院师长及生徒的学术著作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文库起源于古代书院藏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文库之起源——书院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古代书院与高等学府学脉相通绵延持续的关系和书院刊刻、收藏书院师长及生徒的学术著作等,提出高校文库的起源是古代书院藏书。  相似文献   

4.
元代书院藏书重要来源之一——书院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拨捐学田刻书经费充裕、刊刻书院教学和研究用书形成书院藏书一大特色,以及山长主持刻书质量精善等方面,阐述书院刻书成为书院藏书重要来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清朝直隶莲池书院作为直隶省的最高学府不仅是当时的教育、学术基地,后来也成为了文献收藏中心,培养了大量人才,直接推动了直隶地方文化发展。本文结合当时社会的教育内容,详述了莲池书院三个历史时期的文献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6.
浙江书院藏书是浙江古代藏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浙江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重要的推进作用。文章回顾了自唐至清末浙江书院藏书的发展轨迹,评述了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元代政府机关很重视刻书事业,中央机关刻书者有兴文署、艺文监(包括艺林库、广成局)、太医院等.地方的各路、府、州、郡县儒学和书院也大量刊刻古书.由于官家倡导刻书在先,故私家、书坊刻书也随之风行全国,使刻书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元代湖南的雕版印书事业,一承两宋遗风,二仰中央倡导,时间虽只九十余年,仍刊刻了一批古书.留存于今者有茶陵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增补六臣注文选》六十卷、《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尹文子》二卷、《说苑》二十卷.清泉(衡阳)刘祥卿刻本《新编孔子家语章句》十卷.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在西北期间,对刊刻图书非常重视,设立了专门的刻书机构,刊发了大量儒家经典、宣传礼教与法律知识的书籍和传播农业技术知识的书籍,为西北文化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很值得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元代西湖书院作为一所集教学授徒、藏书刻书于一体的综合性书院,创建之后又经历了扩建与修复,入明以后被改为仁和县学。西湖书院继承了南宋国子监、太学的藏书及书板,并予以修补刊刻,这在中国出版史上是值得特别关注的课题。通过对西湖书院的历史沿革、藏书来源、刻书状况进行详细考索,可以进一步明晰西湖书院“收拾宋学旧籍”,裨益学林的效果,也能进一步完善中国出版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张玉婷 《兰台世界》2020,(2):139-142
由清代提督杨玉科宅邸改建而成的西云书院,清代以来即为滇西著名学堂。该书院初建本是清政府对迤西地区的文教传播手段,后弦歌不辍,培养了不少学者人才;院内教学管理严格有序,具体涉及到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师生交往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而该书院也作为白族文化的缩影和地区人才培养的平台,见证了清代白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将军主政东北后,十分注重发展东北教育事业,培养各类人才,其中,恢复创办沈阳萃升书院就是张学良发展国学、繁荣学术文化的重大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2.
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经费使用方面都有典型性。特别是它秉承中国古代书院藏书、刻书的传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清代书院藏书、刻书方面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3.
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省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如林则徐、张际亮等人才。鳌峰书院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教学制度,在讲学、教学管理、经费使用方面都有典型性。特别是它秉承中国古代书院藏书、刻书的传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是清代书院藏书、刻书方面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14.
高潮 《出版参考》2010,(5):50-50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高等学术机构,是传经释道、谈玄说理、争辩肄业的地方。它自由开放的学风,为士子名流提供了研修精进的场所,给社会发展与进步培养了大量人才。清末废除科举之后,书院大多改成了学校。但今天游名胜古迹,重读书院楹联,感晤其精髓旨要,或许对我们读书学习与生活,均有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15.
郴州市北湖区档案局在档案资源普查时发现了湖南现存时间最早的书院经济专志——《酃邑梅岗宾兴广额印金传书》,此书刊刻于清同治七年,官刻本,棉纸,共计248页,书宽22厘米,长33厘米,书中字大如清代的小铜钱,十分精美. 梅岗书院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时任知县麦连倡议,武举朱光贤与文举贾元贞等建成,因院南有梅峰,故命名梅岗书院.是客家人建的书院,供客家子弟读书.  相似文献   

16.
河南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其古代书院的建设在中国书院史中描画了浓重的一笔。作者从书院楹联这个特殊的角度切入,分析了以嵩阳书院、睢阳书院为代表的一批河南古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中的重要地位,并由古代书院的选址、布局和社会职能引发对当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宋代科举考试极大地激发了图书编撰、刊刻、流通诸领域的活力,促进了宋代图书业的发展。同时,宋代图书业的发展又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更多便利服务,大量图书的编印流通也为宋代社会文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科举考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宋代科举考试和图书业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为用,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8.
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对书籍的刊刻出版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曾在《书目问答》中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且刻书者,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亦利济之先务,积善之雅谈也。”因此,在他任湖北学政时,极力推行教育改制和兴办文化设施。如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兴建两湖书院,同时又设立湖北舆图局等出版机构。此外,对于湖北官书局(即武昌崇文书局)的刊刻出版事业,更是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清代东北第一书院”的铁岭银冈书院(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由清代原湖广道御史郝浴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对清代早期铁岭文化的影响具有着开发和发展的意义,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今天的铁岭本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刻的渗透。为此,从铁岭近代文化状态、银冈书院的产生和发展、银冈书院教育对铁岭文化的贡献、银冈书院对今天铁岭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繁荣和发展铁岭现代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志云 《出版科学》2003,(2):85-87,80
顾千里一生从事刻书活动。他自己出资主持刊刻,与他人集资刊刻,大量的则是辅佐他人校刻诸书。他的刻书思想值得借鉴。顾千里的刻书活动说明,清代乾嘉时期出版业已出现明确的专业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