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会话应答结构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会话应答结构模式中,一个邻近对的第二部分可能是结构形态简单的期待应答,也可能是结构形态复杂的不期待应答。文章以话语标记语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会话应答结构模式中的语用表现。话语标记语可以有效减弱不期待应答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同时也指出了某些话语标记语在期待应答中具有增强言语行为施为用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称赞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礼貌言语行为,它具有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维护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本文试图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英美称赞语的主要回应模式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关恩娣 《考试周刊》2015,(30):173-174
预示语列是在以言行事前,先用某些话语进行试探,看可否向对方实施某一言语行为的施为前语列。Levinson等人将预示语列划分为请求前语列、宣告前语列、询问前语列、结束前语列、邀请前语列等。本文以汉语课堂会话为语料,对汉语课堂会话中的预示语列进行分析,从而为指导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易兰  文举 《海外英语》2013,(4X):248-249
在语用学研究领域,对于道歉行为的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以Meier等为代表的修复派将道歉行为的主要功能归纳为:冒犯产生后,道歉可用于修复道歉者的形象、弥补冒犯的后果、恢复道歉者及被冒犯者之间的和谐。中国语境下的道歉行为除了以上功能外,还具备有别于英语道歉语的特定表达模式和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5.
称赞言语行为是每个语言社团都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们的交际活动。本文分析英汉称赞言语行为的内涵、功能及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称赞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会话开头是按规则进行的有序结构。以口语语料为考查对象,结合会话结构分析理论研究留学生汉语口语会话开头的特点。留学生汉语会话与母语者汉语会话在类型和特征上有相同之处,在会话预备过程、寒暄语、称呼语、礼貌语和语气词的选择和使用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金君卫  汪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92-93,117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请求行为威胁到受话人的面子,发话人总会采取一些方式使自己的请求行为显得礼貌得体。称呼语是汉语请求行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受汉语文化影响的称呼语的选择对于语用距离长短和交际成功与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语会话中有很多应答衔接语用来衔接话轮,表示对对方话语的回应。“嗯”、“噢”、“对”、“是”等是比较常见的较为典型的简单应答词,反问句中的固化结构“谁说不是呢”、“可不是吗”等也用作应答衔接语,它们在信息量、主观性以及会话参与程度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汉语公示语英译的中国特色,指出在语言形式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结构对称的特征;在语气上,汉语公示语常具有表达直白、不够人性化的特点;从文化上而言,汉语公示语往往涉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社会现象等。由于译者缺乏对英语公示语语言特点的掌握、过分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与信息内容所致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出现的问题,公示语的翻译,应以满足译文读者的信息需求与心理需要为目的,侧重于译文信息与感召功能的实现,才能达到公示语翻译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培训与研究》2006,23(12):24-25,58
称赞语及应答是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本文从赞扬的功能、结构、内容、应答语的句式及语用原则等方面回顾了学者们所做的相关研究,并简要讨论了汉语中影响这一言语行为的因素,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这一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1.
称赞及其回应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语料,对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及其回应的使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的使用频率和称赞语回应策略上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中英两国的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等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2.
经封闭性的考察分析 ,我们发现 ,在汉语会话中 ,能构成重叠形式的单音节动词A大多是表人的器官或肢体动作的动词 (自主动词 ,述人动词 )。A最常见的重叠形式是AA和A-A ,弱持续性动性最适合AA式 ,强持续性动词最适合A -A式。在语用上 ,选用AA还是选用A -A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要满足语体的条件 (口头语体或文艺语体等 ) ,还要看哪个更符合语义、结构的要求 ,在语体、语义及结构等因素允许两者都可选择的情况下 ,则取决于说 (作 )者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3.
程式化语言是人类交际中一种极其普遍而复杂的语言现象。它在交际中起着减少投入、增加互动的重要作用。是地道流畅表达的关键。同时,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程式化语言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差异。因此。了解并积累各种语境下的程式化语言是成功交际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华文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要求我们的汉语课教学必须树立“文、语兼顾,育,教并重” 新观念,在汉语知识传授和汉语技能训练的同时,切实有效地进行中华文化的引导,使华裔学生的语言习得和文化认知同步发展,进而取得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以《说文解字》中争议较大的“多形多声”、“省形”、“省声”、“亦声”、“古文某”、“象某之形”、“倒某”、“反某”、“阙”、“一字重出”等现象为主要研究材料,总结出《说文解字》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指出其说解中还存在前后不一贯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陈杰 《教育学报》2003,7(8):28-31
教学对话是当代社会对话精神的呼唤在教育领域的回应。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社会性综合性、语文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地触及人性人格、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特质 ,故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是人格对话。这种对话在教学中主要理解为教学伦理上的平等关系 ,教学方式上的互动关系 ,“文本化”的课本观。  相似文献   

17.
六书问题是汉字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形声字更是六书研究的重点,文章对近三十年来众多学者、学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从形声字定义、形声字来源、形声字结构等方面展开了述评,认为存在材料来源欠考、应用研究不足、重复研究较等多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三个层面对20世纪末中国的文学批评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笔者分析了世纪末中国由于外来批评话语本身的复杂性、自身批评话语的多元性而产生的多种批评话语杂语狂欢的现象;然后作者分析了狂欢现象之下的几种主要批评话语的对话互文关系;最后作者指出,表面上纷乱复杂的世纪末中国文学批评实际上在进行着选择,选择的标准是国内外的文化背景及民族文学活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的中文教育和中文教师培养、培训项目在西方英语国家首屈一指。本文分析了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和专业教师培养的动力和阻力因素,并在此背景下调查了澳大利亚一所大学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澳大利亚作为典型的移民国家,多元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以及政府自上世纪70年代推行的多元文化政策为中文和其他非英语语言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推动。同时这种学生组成、教师队伍、教育环境的多元性又对中文教学和专业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澳大利亚的经验对全球化背景下海外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用规范汉字表》附件1中附录了《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并且在该表的说明中明确表示:“本表的编制是为了指导正确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方便古籍阅读、促进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交流。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表中共收录了3120个规范字及其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包括2546个规范字相对应的2574个繁体字、794组共1023个异体字。值得注意的是,《对照表》对96组一个规范字对应多个繁体字(或传承字)的字际关系进行了分解,表现出其处理相关问题的科学性。我们就以本表为基础,对照台湾《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对两岸字用、字形存在的差异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