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会问:新闻就是新闻,还有什么“新”与不“新”的说法?我说,新闻就是有“新”与不“新”的讲究。大凡吃新闻饭的人都知道,新闻贵在出新,没有“新”就没有“闻”可言。打个比方,今天在报纸上报道某个社区举办了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明天又报道某个社区开  相似文献   

2.
"于丹现象"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看,于丹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热捧,与其说是于丹的成功,不如说是电视霸权的胜利。"于丹现象"是电视对传统文化资源、印刷文化领域的一次成功"收编"。  相似文献   

3.
唐衍欢 《传媒》2023,(18):28-30
《光明日报》的“中国好手艺”专栏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记录他们的手艺故事,专栏文章朴实地展现传承者的精神风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风采。本文从对专栏中各文章的分析中总结了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策略:情景交融地展现劳动之美、以发展的眼光看传承和创新、打造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范本,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面开展。鹰潭日报社积极行动起来,8月29日率先在江西省设区市党报中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一版推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栏目。  相似文献   

5.
贾进军 《视听界》2012,(1):117-118
近年来,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现象在声屏上频频出现,影响了广播电视的形象和受众的审美取向。一些主持人在“三俗”现象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7.
背景介绍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因为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而迅速“红”遍全国。面对于丹的迅速窜红,褒贬不一的评价也接踵而至。追捧者认为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她的作品是站立在经典之上的“心灵鸡汤”,她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8.
刘弘 《新闻前哨》2021,(5):57-58
要想写好新闻,必须把好采访关.采访要有好“脚力”,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遇到困难还要有“牛力”“巧力”和“缠力”,才能抓到新闻“活鱼”,满栽而归.  相似文献   

9.
周伟 《今传媒》2012,(2):150-151
"洋葱"新闻在美国诞生已有20多年,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恶搞新闻集结地。它以制作专业假新闻为最大特色,在报业衰弱时代,它的发行量却不降反升,成为报业一个特殊的案例。恶搞新闻文化最早产生于美国,这与美国特有的代际更替和幽默文化不无关系。其对传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新诠释、对传媒话语的解构和文化民粹主义倾向这三方面。无论中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恶搞新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存在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余霞  崔国春 《新闻世界》2013,(4):228-229
消费时代,产品生产、消费的符号化已成一种趋势。消费文化鼓励人们将产品的符号价值视为其主要价值,让人们以“非效用性”的态度去消费产品。本文以LadyGaga的“雷人”时尚为例,从消费文化生产的视角解析其时尚的构建,并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其时尚的意涵。  相似文献   

11.
周伟 《报刊之友》2012,(2):150-151
“洋葱”新闻在美国诞生已有20多年,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恶搞新闻集结地。它以制作专业假新闻为最大特色,在报业衰弱时代,它的发行量却不降反升,成为报业一个特殊的案例。恶搞新闻文化最早产生于美国,这与美国特有的代际更替和幽默文化不无关系。其对传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新诠释、对传媒话语的解构和文化民粹主义倾向这三方面。无论中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恶搞新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存在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古装戏占据了电视荧屏的“半壁江山”,诸如“战国戏”、“汉宫戏”、“三国戏”、“唐朝戏”、“清官戏”等,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其中“清宫戏”又可谓是独领风骚。“帝王系列”、“格格系列”、“清官才子系列”……从吵吵闹闹的格格们到故作姿态的帝王们,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社会新闻占据一定量的比重。社会新闻引人关注,也容易引出争议,因此,把握好社会新闻的“量”与“度”,是新闻采编人员要认真细致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厉军 《视听纵横》2009,(1):100-101
广播“说新闻”节目有别于电视“说新闻”,广播只依靠声音一种表现形式,而电视还可以依靠画面、图片、字幕等辅助手段,相对于电视来说,要把一档广播新闻节目真正“说”好难度更大,在实践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新闻本身是否适合“说”,主持人是否具备“说”的能力,广播“说新闻”幕后支持团队明显弱于电视等。  相似文献   

15.
自"土豪"一词成为网络热词以来,其指代对象和语义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豪群体也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追捧奢侈品以消灭身上原有的"土气",高额而没有文化品味的消费方式成为其群体特征和饱受大家诟病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土豪群体消费方式的梳理,进而分析当今社会中土豪群体"文化资本"匮乏问题,以及它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三贴近”对新闻的呈现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摒弃那种程式化的组版模式、单一的视角、假大空的官样语言,探寻符合读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的新的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编纂而成的一部著作。俗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思想,经过了几千年的积淀,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孝"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但"孝"的表达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这值得我们深思。总而言之,立足于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永远值得被推崇。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老文字,在长期的流传和形体演变过程中,依然保留了象形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不仅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发展史,而且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系统的依据。因此,现代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了解汉民族的古今文化模式、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本文以汉字“五”为例,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