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君匋先生1927年进入开明书店工作(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前身之一),当时开明书店的编译所,包括经理在内只有四五个人,钱君匐负责音乐、美术图书的编辑,同时承担全部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在开明书店工作的七年,他不但编辑了《西洋美术史》《开明B标音乐教程》等许多深受读者欢迎的书籍,更突出的贡献则是设计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书籍装帧作品。  相似文献   

2.
王久安 《出版发行研究》1994,(2):46-48,F003
开明书店的成功之路王久安开明书店成立于1926年,到1952年底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从成立到合并,26年间共出版各类图书1500余种,其中教科书约250种,另又出版期刊16种,有数百期。这些出版物以其内容新、质量好、品位高、装帧精而获得...  相似文献   

3.
传新 《出版史料》2004,(4):72-72
《开明英文读本》一至三册由开明书店1928年初版,林语堂编著,丰子恺绘图。这套书在当时风靡各校,被称为开明的“吃饭书”, 与《开明活叶文选》、《开明算学教本》并称“开明三大教本”。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料》2012,(2):29-29
正1947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秦牧杂文》一书,作为"开明文学新刊"的一种。作者后来在《赞开明书店》一文中写到:"这是我二十三四时候写的作品,现在看来,虽稍有锋芒,但并不怎样成熟。谁知不久以后,朋  相似文献   

5.
论书装艺术审美客观标准的多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装艺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作品就是推向图书市场的图书装帧设计。读是书装艺术审美的主体。每一位读的审美过程无疑都带有主观性,但他们在实现审美判断时又必然要运用客观标准。笔在《书装艺术审美的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载《中国编辑研究》2000年年刊)一中曾提出,书装艺术审美的客观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作为艺术作品审美共性的技术性标准、民族性和时代性标准以及成熟艺术风格标准。一般来说,审美主体总是运用这几个客观存在的审美标准来对一件书装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这段论述已经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标准的多重性问题。正确认识这种审美的多重性标准,正确认识多重性标准与书装艺术发展及书装设计人员创作活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书籍装帧艺术水平,促进书装艺术发展,繁荣出版事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图书评论应当重视对书籍装帧艺术的整体评价杨小民图书是精神和物质、内容和形式的综合体。图书的形式因素即为书籍的装帧设计艺术(以下简称“书装艺术”),它的内容应当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环衬、扉页、字体、字号、插图、版式、护封等。书装艺术作为图书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7.
装帧是书籍的包装和装璜,它对书籍除了装饰的功能外,还有保护图书,便于使用,便于阅读的功能,但在书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些设计不妥当,装帧不到位的书,不仅影响美观,也给读者阅读带来不便,更由此而错过销售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高信 《出版史料》2009,(1):56-60
钱君匋为“书装”的一生 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漫漫六十余年间,钱君匋先生的“书装”创作承前启后,未曾稍歇,这在现代“书装”艺术家之中,绝对是首屈一指者;而当他甫进开明书店,方涉“书衣”,即出手不凡,作品即为书界认可,约稿求稿者接踵,“钱封面”声誉鹊起,这奇迹,此前无,此后亦无;而当时只有书画大家敢于挂出的“画例”,也被他的朋友们为他挂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刘玉梅 《编辑之友》2011,(8):119-121
《编辑之友》分别在2010年第11期和2011年第2期刊登王青先生的长篇文章《开明书店的编辑们——为纪念开明书店创建八十五周年而作》,详细介绍了开明书店同仁夏丐尊、叶圣陶、王伯祥、傅彬然的编辑史实。适逢开明书店创建85周年之际,当年由叶圣陶先生编写课本文字,丰子恺绘制插图的《开明国语课  相似文献   

10.
周百义 《出版参考》2017,(10):75-76
《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一书中对开明书店成功历程的描述,对今天出版界而言,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作为国有企业,如何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明书店的产权改革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在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中,开明书店的创立时间被记载为1926年8月.是年8月的一天,在上海宝山路宝山里60号、开明书店创始人章锡琛先生的家门前,挂起了一面"开明书店"的招牌.从此,人们逐渐开始了解开明书店,喜爱开明书店的出版物,甚至将那枚"书籍与太阳"的标识与一本好书画上等号.然而,"开明风"刮起的确切时间,一直以来都有许多疑问.究竟开明书店是在1926年8月以后才挂牌营业、进行出版活动的,还是要早于这个时间呢?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叶圣陶的名字,人们都会把他和开明书店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开明书店工作长达近二十年,更因为他对开明书店事业的发展和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3.
都说开明书店是一家踏踏实实从事文化建设,引导青年打好知识基础,引导青年积极向上的卓有声誉的书店。最近出版家王仿子还著文提到开明书店,说“开明书店有夏丐尊、叶圣陶等致力于出版好书,培养人才,在读者中获得良好的信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开明书店不被人们注意的读者工作,我觉得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这一方面的工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开明书店的办店宗旨和传统作风。开明书店读者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刊物,在刊物上给读者开辟习作园地,比较直接地在读者中培养人才。比较突出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图书装帧的整体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翻开近几年来的畅销图书榜,可以发现,但凡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图书,除了其内容吸引人之外,其书装的整体设计一般也都有独到之处,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去年,开明书店六十周年纪念,遵开明老友王知伊同志之嘱,写了一篇纪念短文,以《开明风格》为题,借题发挥,说了一句多年来想说而未说的话。我说:“解放前的出版社,有几家书店是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的。生活书店有生活风格,开明书店有开明风格,它贯穿了它的书、人和事。”“生活风格,开明风格,是我们出版界前辈一代人所培育的我国文化史上极可珍贵的传统,应该让它发扬光大,它是真正中国文化和文明史的产物,是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积累起来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16.
C.《我与开明》掇英开明书店创建于1926年,到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计二十八年。迄今则有整整六十年了。遥想开明当年,筚路蓝缕,勤勉以事,与许多作者建立了密切联系,出版了许多有益于祖国文化建设的书刊,成为现代出版史上令人怀恋和崇仰的出版社之一。基于保存出版史料和为新时期出版事业提供借鉴的考虑,去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约请一些与开明夙有联系的老作家、老编辑著文,集为《我与开明》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开明人忆开明,自有信实、亲切之风韵在。据我所知,近年来谈及历史悠久、贡献巨大的诸如商务、中华、三联诸店的文字,日见其多,但率先结集者,唯《我与开明》一卷而已。开明书店作为一个现代出版史上的优秀  相似文献   

17.
三家书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出版界与知识界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早期的出版史料、工作报告、回忆录、书信等资料表明,把控书籍装帧的质量与视觉效果是当时三家书店生产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本文基于生活书店与读书出版社的早期文献史料梳理两家书店装帧工作的细节,追根溯源,三联书店延续至今的独特装帧风貌或与历来重视图书装帧的传统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周振甫     
周振甫从1932年进开明书店算起,从事校对、编辑工作,已经整整50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不仅审读、编辑了许多书稿,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而且潜心研完古典文学,成为卓有成就的专家。 1932年10月,当时正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学习的周振甫,经徐调孚介绍,进了上海开明书店。到开明书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宋云彬校对朱起凤的《辞通》。之后,在王伯祥主持下,参加了校对《二十五史补编》的工作。周振甫在校对吕调阳的《汉书地理志详释》时,发现书中对水道有不少错误说法,写了一篇跋指出其错误,并将跋文附在书后。当时,开明书店要出版中学生丛书,由他  相似文献   

19.
石莹 《出版科学》2015,23(2):111-112
书籍装帧,乃是一部书稿付梓之前,对书籍整体形态进行的艺术和工艺设计.中国古代的书籍虽也有装帧保护,但现代意义的“装帧”一词,是丰子恺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日本引入的概念.如今的书籍装帧,已不仅仅指封面设计,而是包括了整张书衣,以及书籍形态、用料和制作等各方面设计,但在民国时期,装帧主要是指封面设计. 南京藏书家金小明多年来致力收藏民国书刊,浸润日久,对民国书装那些事儿可谓信手拈来.近年来,有数篇关于民国书装的文章发表于《博览群书》《万象》《温故》《闲话》《老照片》等刊物.2014年夏,金先生将这些随笔文章汇集成《书装零墨》一册,从中依稀可见民国年间出版发行的书籍封面设计的小史.  相似文献   

20.
一 1926年8月,中国出版界一株新苗破土而出,它就是后来成为参天大树的开明书店。开明书店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历经二十几年风风雨雨,有一位倾其心力惨淡经营的掌门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章老板”,他就是浙江绍兴人章锡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