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之民俗学会致力于民俗学著作及译述和材料的出版,在已出版有三十余种民俗丛书后,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推动民俗学的研究,促进民俗学的建设和发展,民俗学会曾在《民俗》周刊上多次发布《民俗学会征求丛书稿件启事》,启事言:  相似文献   

2.
董国和 《出版史料》2007,(4):64-64,65
《北京文艺》是1950年8月10日创刊的,在招贤纳士之时,汪曾祺有幸入围其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它出刊一年后改为《说说唱唱》,共出两卷十二期。他在繁忙的编辑之余,还开始了新的创作,仅在《北京文艺》上面就发表了三篇文章。与他在《说说唱唱》和《民间文学》两刊担任编辑期间相比,是时间最短,发表文章最多的一年;也是他跨入新中国之后在文学创作上才华初露、努力适应的转型年。  相似文献   

3.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学术专著《民俗学概论》于1998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民俗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中国民俗学运动80周年”上亮相,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当他们人手一册兴致勃勃地翻阅历经8年精心撰写的《民俗学概论》时,异口同声地称赞它是一部结构严谨、自成体系、具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江帆著的《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一书,受到了国内多所大学民俗学专业方向教学单位及各级民俗学团体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校,分别将此书列为民间文学、民俗学专业研究生的选用教材或必读参考书,为专业教学填补了一项方法论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开成立大会,到会廿一人。我父亲是十二个发起人之一,他没到会,躲在甪直一门心思作新诗。其中一首是受了我的触发,我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教育诗,题目是《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佳 《新闻大学》2004,5(2):37-40
提起沈从文,人们往往想到《边城》,想到《湘西》,想到他不朽的作品和他在中国文坛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沈从文与《大公报》这份闻名遐迩的百年大报,特别是《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不解之缘,却较少为人们问津。本文试图梳理沈从文编辑、支持《大公报·文艺副刊》的这段历史。 沈从文与《大公报》的缘分不仅仅在于一个多  相似文献   

7.
对于今天的中国民俗学界而言,日本民俗学既不陌生,诸多的日本民俗学者也已经是老朋友了。但日本民俗学自其诞生以来,与中国的关系到底如何?从何时起,有着怎样的中国研究?对中国的态度及具体研究对于日本民俗学本身,对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以至于对于日本人了解中国,以及中国人了解自身,又具有怎样的意义?本文关注日本民俗学确立初期的20世纪30年代,以其发展史上占重要位置的月刊《民间传承》、《旅行与传说》等杂志为材料,尝试将日本民俗学与中国的关系进行量化,揭示出以1939年为界,这一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事实,并挖掘相关资料,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动向,剖析日本民俗学内部存在的张力,力图客观而全面地理解这一转折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何承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兼《故事会》、《旅游天地》、《秀》杂志主编,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曾荣获第二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第七届中国韬奋出版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个人奖的获得者。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是一家拥有8家出版社,29种杂志和2份报纸,每年出版2千多种图书的以文学艺术出版物为主要特色的专业化、集团化的新型出版机构。担任该社副社长的何承伟,1974年从崇明农场回沪,分配进了上海文艺出版社,30多年来,他与他的同事共同创造了享誉国内外的“故事会神话”;他编辑,策划、主鳊了《中华民族故事大系》《话说中国》等上百种优秀图书;近几年他又创办了《秀》《旅游天地》等多种时尚杂志,取得了不俗成绩,下个月一本全新的中老年杂志《金色年代》即将问世;他摸索、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见解独到的出版理念,成长为全国著名文艺出版社的当家人。为什么他能做一件成一件。其中有什幺奥妙?他的一些办刊理念和做法,对今天我们创办新媒体。新业务有什么启示?为寻找答案,最近我们采访了何承伟副社长。  相似文献   

9.
钟敬文文集(5卷) 钟敬文著 定价:218.00元 本套书完整地辑集了“五四”时期即蜚声文坛、当代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的学术论著和文艺创作的绝大部分篇章。内含《民俗学卷》、《民间文艺学卷》、 《诗学及文艺学卷》、《散文随笔卷》、《新旧体诗歌卷》五卷。精湛的学术性和纯粹的艺术性蔚为特色。  相似文献   

10.
正父亲周文,原名何开荣,四川雅安市荥经县人,左翼作家。1933年,他的处女作《雪地》发表以后,就不断有新作品问世。有描写军阀混战的《山坡上》《山坡下》,有描写百姓生活的《投水》《父子之间》,有讽刺官僚的《在白森镇》《烟苗季》,还有描写四川西部山川小路茶马古道的《茶包》等数十篇短、中、长篇小说、散文及几百篇杂文和数本短篇小说集。这些在文学界和学术界的不少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周文同时又是一个办报人,特别是在延安担任  相似文献   

11.
《北美民俗研究》创刊于1888年,为美国民俗学的理论建设和学术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民俗学在英国民俗学的直接影响下建立,初始受到人类学、文学等多学科的影响,60-70年代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90年代以来在应对危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北美民俗研究》紧跟学科发展的脚步,在重要的转型时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理论探讨,以专刊的形式集中呈现讨论成果,并形成传统,有力推动了美国民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歌谣》周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民俗学史上的重要期刊,作为《歌谣》周刊的首任编辑,常惠的编辑理念包括搜集整理歌谣、重视民间文化,悉心设置栏目、精心提炼话题和全能型的编辑实践、专家型的编辑素质三部分.他的编辑理念对《歌谣》周刊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今天刊物的编辑理念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进珊(1907~ )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现代文学辞典》),也是贡献卓著的文艺报刊编辑工作者,在他几近30年的编辑工作中,先后主编过十多种文艺报刊,其中以在重庆主编《文艺月刊》、《文艺先锋》半月刊和在上海主编《申报》文艺副刊《春秋》和《文学》周刊影响最巨。由于王进珊所主编的各种文艺报刊,多为当时国民党官方所办或具有官方背景,因而其在编辑领域的有关活动,在大陆报刊史学界长期不为人所知。这里摭拾其编辑文艺报刊的几则佚事,以飨读者,或可补报刊史研究之未及。  相似文献   

14.
张子扬 《现代传播》2002,(2):117-119
一中国电视文艺走过了 2 0年繁荣、发展、变化的道路 ,作为亲历者 ,我们伴随中国电视文艺。共同走过了这段艰苦且辉煌的历程。其间有很多感受、感想 ,还没来得及进行理论的提炼和总结。谈电视文艺是个大题目 ,面太宽、范围广。我从两个具体栏目说起。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分别是在 1989年的前后出台的。一出台 ,二者明显的不同和区别也呈现了出来。《综艺大观》是两周或者三周直播一次 ,直播节目的内容是一些文艺节目综合在一起 ,如相声、小品、舞蹈、音乐 ,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形态。《正大综艺》将知识性列为第一位 ,知识…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让什么样的歌声响彻传媒》的讨论,已经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本期发表声乐专家王宝璋同志《让文艺媒体响彻“中国唱法”》一文,对媒体导向、歌手素质,三种唱法的界定、声学教学的方向作出了科学的探讨与分析,使这次讨论进一步深入,我们欢迎读者继续参与。另外,萧泽瀛同志文章《发自肺腑的歌声》,叙述了最近他创作歌颂白衣天使的一首歌词的真实经历,用行动实践了他对《让什么样的歌声响彻传媒》真诚主张,相信读者从中定能得到有益的启示。——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6.
张斌 《今传媒》2007,(6):26-27
2003年在《报刊之友》上看到卜元先生的文章《试说创立新闻民俗学的迫切性》,感触颇深,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的硕士专业是新闻学,师从武汉大学张昆老师.参加工作后,基于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我拜师中央民族大学邢莉老师,系统地学习了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一些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译自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佐野贤治的新作《宝从田中来》(宝は田から)第一章以"乡土"为方法。作者重新梳理柳田民俗学的乡土研究方法,指出柳田民俗学作为经世济民之学,通过研究"常民"的乡土生活文化发现连结传统与现代的共通性生活意识。与近年来日本民俗学的相对封闭不同,柳田民俗学较早提出了世界民俗学的构想,提倡国家间的民俗比较。而脱胎于该构想的"世界常民学",立足本地,放眼世界,是匹配地方知识与普遍知识,带领人类通往"幸福"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方勤 《新闻大学》2002,(2):66-70
在新文学运动中,一些优秀的报纸副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从创刊起,直至抗战开始培植了一批青年作家,发表了不少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①成为20世纪30年代北方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文艺阵地。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盛况与它的灵魂人物——从1935年至1939年历任津、沪、港版《文艺》主编萧乾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萧乾是作家,是记者,同时也是个副刊编辑,关于他的副刊编辑思想在新闻史学界很少有人涉猎。本文打算在这方面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9.
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人文科学,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为了适应当前广大读者对民族文化的需求,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一套《民俗民间文学影印资料》丛书。已出版的有《北平风俗类征》《清嘉录》《俗语考源》《中华谚海》《发须爪——关于它们的风俗》《中国婚姻史》《越谚》《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华风俗志》。即将问世的有《中国的水神》  相似文献   

20.
卜元 《今传媒》2010,(1):63-64
在西北大学熊宁事迹报道学术研讨会上,我在《来自民间,回归民间》的发言中,谈到了新闻民俗学类的样本概念。我认为,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后,媒体的讣闻报道,本质上亦属新闻民俗学类的样本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