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发展的促进者和成才的引导者等角度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审视和思考。时至今日,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已为中外教育界所认识。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中国学者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不愿、不能或不善于进行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到目前为止,教师的反思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鲜有切实可行的反思策略。  相似文献   

2.
3.
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为了在课堂中的有效“生成”,但课堂是一个动态交互发展的过程,“预设”往往会出现多种结果,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再预设”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为其他教师作借鉴,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捷径。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一个动态交互发展的过程,“预设”往往会出现多种结果,教师要找准“着力点”经常反思,促使“预设”尽可能多地“生成”,并力争有意外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充满了活力,教与学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存在着许多误区。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也是历史与社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历史与社会教师应重视教学反思,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2001年,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对历史与社会教学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了“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教学方式。基本做法是:(1)学生预习课文——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但不给任何指导和提示。(2)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预习状况写出自己有疑问的或不懂、不理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习者连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Herbert Thelen,1954)。由于文化传统和学生个体不同,以及学习任务、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差异,各国学习方式也各自不同。在这次赴美学习考察中,美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特别是体验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中国当前所倡导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之处,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郁素 《教学月刊》2006,(11):37-38
教学月刊中学版“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型的综合型课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具体地说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反思”在“百度”引擎上搜索,可以找到258万条信息,可见,教育反思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备课方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绝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机械化地一概排斥传统教学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基础,从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指导学生更为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从而更有效率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反思促成长     
孙启民老师在《说反思》一文中指出,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要把教育教学反思变成教师自身的自觉行动,而不是靠“规定”来完成的。其次,教学反思要有勇气,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不足,教师要敢于面对,要学会以反思为刃,切中肯綮地剖析自己的不足,剖析教育教学的不足,剖析学生的不足,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深化,反思后则奋进。这样,教师才能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担任《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有幸成为该综合课程一线的实践者。在边学边教边思的过程中,感受到课程设置的深远意义和担负的重任,既为课程的先进理念和教学中可喜的变化高兴,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点经过多年的学习理解,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走进当前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少教师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只注重启发提问,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问;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这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的漠视,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李海军 《西藏教育》2013,(12):16-18
本文针对目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新课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科学表述方法,期望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水平,推进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初中《历史与社会》涉及地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教学内容差异大,教学时不易把握。有些教师囿于教材的限制,教学拓展空间人为缩小,课堂教学出现了程式化、单一化的倾向。如何避免此种情况发生,笔者以为教师在课堂形式的设计上要进行多样化处理,在“变”字上做文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当今,合作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然而,合作学习在各个课堂之中的开展状况却参差不齐。本文阐述了笔者的一个真实课例,从课例中看开展合作学习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借以探讨在课堂中让合作学习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五四”完成了反帝和提倡科学的历史使命,但是还有一个使命没完成,就是民主的使命。要继承“五四”,就要反思历史的功过,必须有一个纠过的任务,即把打倒孔夫子、全盘反传统这个偏纠正过来,应该把最根本的“仁”道树立起来,才可重塑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过: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也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些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却会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因此,我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近真实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