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蜚声海内外的作家,他的文章,语言精美,主题深刻,具有悠远的境界和无穷的韵味,许多作品已成为华语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白先勇的小说,体现着他本人的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悲怆与怅惘中使人的灵魂震颤,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白先勇真正做到了用文字来表现人内心中无言的痛楚。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熊元义的新著《中国悲剧引论》通过对中西悲剧理论与悲剧创作模式的比照研究,对中国当下文学创作精神缺失的症候式分析,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悲剧精神",并以此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中国悲剧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悲剧精神是悲剧艺术的精髓。“五四”运动使中国作家第一次从整体上具有了悲剧意识,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悲剧精神。中国现代文学的悲剧精神,经鲁迅奠基,又由茅盾、巴金、曹禺、沈从文、路翎等现代作家继承、发展、光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由“为人生”到重神性,再到张扬民族性,在变奏中不断演进,并始终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抗争意志。  相似文献   

4.
哈代的短篇小说秉承其长篇小说中一贯的主题:关注和审视女性的悲剧命运,并对她们的悲剧命运寄于深刻的同情。本文从哈代的短篇集《生活的小讽刺》、《威赛克斯故事》出发,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女性自身性格中的弱点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哈代短篇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余华小说的创作局限主要表现在悲剧精神的缺失。这一缺失集中体现在作品的时间观、主体性和暴力叙述三个方面。导致这一创作局限产生的根本原因既有作家自身的局限,也来自中国文化传统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悲剧精神的核心在于反抗,本质上是人的本能欲望和生命力的高扬.反抗的心理驱动力表现为生本能、死本能和超越本能,其中生本能又分为自我保存本能和爱欲本能.中国的古典悲剧精神既符合这几种本能,同时又体现了本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涓生和子君热衷于个性解放,单纯地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从而导致爱情悲剧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生之艰辛,死之悲苦的悲剧结局,能够转化为人们对美的呼唤。本从刘划人物、描写心理、表达思想方面分析了悲剧产生的美感价值——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从而表现了爱情悲剧所具有悲剧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考琳·麦卡洛的传世之作《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梅吉与拉尔夫教父之间凄美绝伦的爱情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我们也为梅吉在这场悲剧性抗争中所表现出的独立意志、情感力量而肃然起敬。女性在爱情与命运面前表现出的特有的悲剧精神在梅吉身上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明知前方艰难重重,梅吉仍然砥砺奋进,用凄美、悲壮、无悔的行动铸造出自己灿烂绚丽的人生,也让亿万读者为其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0.
简论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以神话、杂剧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剧精神是人们面对不可避免的生命苦难与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状态。中国古典悲剧通过苦难的展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悲剧的内涵入手,可以观照中国古典叙事文学,尤其是远古神话及元杂剧,挖掘其中的悲剧精神,这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埃米莉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及其天赋的才能创造了文学上辉煌的成就.纵观她的人生、小说和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其中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既源于她的现实生活,也源于她独特的价值观.面对不幸的生活和严酷的现实,埃米莉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表现出敢于抗争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2.
所谓“悲剧精神”,就是对苦难的抗争与对生命的超越精神。语文教育中的“悲剧精神”是指一切具有进取、豁达、执著、坚韧及抗争的精神。运用有限的语文课堂进行悲剧教学,称之为悲剧美教学。在这个乐感文化充斥的时代,运用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悲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如何把握悲剧作品的特点、挖掘悲剧作品的内涵和根据悲剧作品体裁的特点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利用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悲剧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表现了作者罗贯中对于历史主体——人的深切关注。本文借鉴西方悲剧美学中的某些观念,分析悲剧人物在实践忠义伦理、追求生命价值实现和与天命抗衡三个不同维度上所体现出的悲剧精神,从另一角度诠释《三国演义》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与屈原楚辞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精神,虽因历史文化背景、民族风格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对命运的思索与抗争却又十分接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的人生抉择,是其悲剧的起点和终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对比较研究古希腊和楚文化中的悲剧精神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在喜剧性的外在风格下隐藏着悲剧内涵,它包括李渔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及李渔的身世之感。悲剧性内涵的呈现使得小说本身在谐谑的风格外具有了文学作品的厚重感和一定的社会批判价值,为读者重新认识李渔及其白话短篇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命运观念是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和哲学命题,透视着西方人对神秘莫测的宇宙的质问和探索。古希腊悲剧主要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和斗争,被称为命运悲剧。古希腊人认为,命运是一种超越人力,凌驾于神力之上的神秘力量,命运是不可知的,命运是邪恶的,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人与命运的抗争表现出来的伟大勇气、坚强意志和自主精神构成了古希腊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相似文献   

18.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和戏剧家。他的小说反映了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现实,即暗淡无日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小人物”的苦难和悲哀。本文以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变色龙》、《一个文官的死》、《套中人》、《万卡》、《渴睡》、《醋栗》为例,就小说中所表现的社会悲剧和精神悲剧,以及作者把悲剧内容用喜剧手法来表现的艺术技巧,结合理论依据和文本分析,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悲剧理论在西方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成为了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门登峰造极的艺术。美国小说家理查.赖特笔下的小说《土生子》无疑是黑人文学史上的一部悲剧小说。本文试用悲剧理论从《土生子》的悲剧特点、产生悲剧的原因以及悲剧留给社会的启示等方面探讨小说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0.
汤吉夫先生的高校系列小说是他多年来文学创作的核心部分,他以悲悯的情怀关注高校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他们的本体矛盾和人格的分裂。论文侧重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汤吉夫小说中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精神痛苦和抉择的尴尬,以及他们异化和沉沦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