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这一点在我国学术界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对于经济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则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吴大琨同志强调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是陈其人同志强调生产无限扩大和工人消费相对落后的矛盾是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三是宋则行同志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都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是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平行看待来说明危机的发生的。对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该问题论述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我的理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对危机的关系不是平行的,而是不同层次的关系,资本主义矛盾在不同层次上的表现共同构成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要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经济矛盾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经过讨论,基本解决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的问题.什么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熊家利同志在本文中论述了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是:生产的集体性与部分劳动者被奴隶主占有之间的矛盾.他还说:只是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本刊将对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的问题开展讨论,希望读者同志和史学家发表见解.我们将选登一些有代表性的来稿,以促进讨论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近来,哲学界在深入研究对立统一规律时,对于矛盾的同一性是否包括矛盾的转化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应当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有的同志则说,转化不是同一性,转化的趋势和可能才是同一性。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转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范畴,它们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矛盾的属性或运动状态的,矛盾的同一性并不包括矛盾的转化。本文试图从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什么是矛盾的转化入手,来说明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转化的区别,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不包含矛盾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在讲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专题时,遇到了许多理论上正在讨论的问题,现作如下的简要介绍。一、“社会基本矛盾”这个范畴是不是科学的?“社会基本矛盾”,现在都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来使用,但这个范畴是不是科学的,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这一概念是科学的。(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而得出的“总的结果”,毛泽东同志把这一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称之为“社会基本矛盾”。(二)“社会基本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经济矛盾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经过讨论,基本解决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的问题。什么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熊家利同志在本文中论述了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是:生产的集体性与部分劳动者被奴隶主占有之间的矛盾。他还说:只是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抛砖引玉”。本刊将对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的问题开展讨论,希望读者同志和史学家发表见解。我们将选登一些有代表性的来稿,以促进讨论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杨正家同志对拙作《<观刈麦>教学建议》提出的一些看法,有的地方只是各人的不同理解,不涉及正误问题;有的地方我不同意。我在文章前面已作了说明。“将全诗译成现代汉语”,只是“供教师讲解时参考”,而不是供学生背诵用的。所以,我力求直译,尽可能做到精炼,对有些浅显的字词,估计教师能理解,就没有译成现代汉语。我认为,译古诗,最好还是保留诗的形式,押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二十回中史湘云用“‘爱’呀‘厄’的去”向林黛玉反打趣,对这句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册本无注。陈梦韶同志介绍鲁迅的解释是“唉呀我的妻”,李赐同志不同意鲁迅的说法,嗣后陈梦韶同志又逐点答辩,坚持鲁迅的观点;白江同志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较起来,白文解释较为可取,但有的地方言犹未尽,有的地方不甚妥当。兹陈愚见,就教于上述诸位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还存在着矛盾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的问题,是一个曾经争论很久的问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从而彻底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战争与民族英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以来,在民族关系史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有同志持相反的看法,只承认中国历史上是多民族但不同意是统一的。以笔者之管见,这两种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看法都带有片面性。因而,由此对统一与分裂、战争与民族英雄等一系列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欲正确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要弄清楚古代和现代对“国”、“中国”两词理解的区别,弄清楚中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统一和分裂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的走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深层把握,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是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则;要正确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矛盾”方面,使改革有的放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些思想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与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亦即教育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对于理解教育理论中的一系列问题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仅就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与教育在解决这一矛盾中的地位,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认为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也直接相互作用而构成又一对社会基本矛盾;他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又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具体化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或体制两种情况;他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论原则。这对于我们今后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刊去年第12期刊出崔石挺文章《干扰与注意——复式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后,我们收到了一些来稿,有的同意崔石挺同志的观点,有的则不同意.我们认为:这是好事.不同观点的争鸣将把复式教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我们欢迎广大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和教研工作者都来关心并参加这次讨论.可以继续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复式教学中其它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4.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6期,发表了熊家利先生的《论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一文,率先提出了奴隶社会的基本经济矛盾是:“生产的集体性与部分劳动者被奴隶主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史学界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它表明对奴隶社会史的研究是进一步深化的时候了。应该承认,熊文的论证方法是正确的,其分析也是较有说服力的。但是熊文对奴隶社会基本矛盾的表述却值得商榷。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打算重复熊先生所进行过的论证过程,仅就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就教于熊先生。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一基本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运用.我们也只有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坚决贯彻执行《决定》,这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6.
有一篇题为《别把科学当“死板”》的短文,对有的文章说关于学生“雪融化后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涉及素质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并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轻佻。对于“雪融化后是什么”这样一个明确的问题,答案也应该是明确的,如果认为答“水”对,答“春天”也对,那么这显然就违反了矛盾律。因此,作者提出不能把坚持科学当成“死板”。对此,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第四点,我个人认为,巩固和加强党的阶级基础问题,依靠工人阶级的问题,之所以受到某种程度的削弱[注:实际上,照袁木先生前面的观点,不是某种程度的削弱,而是大大地削弱了],是同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受到挑战分不开的,或者说正是受到这种挑战的结果。对于这个看法,可能有的同志赞成,有的同志不赞成。这里,请允许我举一些例子来试着讲讲这个看法。比如,首先从最根本上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人  相似文献   

18.
从辩证法的矛盾规律看,矛盾两极之间有个中间环节。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的哲学工作者研究的还不多,而有的同志却把这一问题当作新的“发现”作出了不符合矛盾规律的理解;因之探索一下这一问题既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实践上的意义,很有必要。现将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认识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有一篇题为《别把科学当“死板”》的短文,对有的文章说关于学生“雪融化后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涉及素质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并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轻佻。对于“雪融化后是什么”这样一个明确的问题,答案也应该是明确的,如果认为答“水”对,答“春天”也对,那么这显然就违反了矛盾律。因此,作者提出不能把坚持科学当成“死板”。对此,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最近,对于“母爱”和“爱的教育”问题,不少同志写了文章,开展了争论。读了这些文章,受益不浅。但也有些不同意见,写在下面,请同志们指教。“母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概念有的同志提出,资产阶级教育家或有严重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人所提倡的“母爱”是指抽象的爱、超阶级的爱,这个概念,是一种超阶级的概念;对于这种“母爱”,应当批判。另一些同志不同意这种意见,认为“母爱决不是一种‘超阶级的概念’”。(参考《人民教育》1963年12期第21页) 我认为:抽象的、一般的提“母爱”,没有具体规定“母爱”的阶级性,显然指的是抽象的爱、超阶级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