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标理念,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有用,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2006年秋,福建省全面启动高中课标课程改革.置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已经面临着挑战.课标课程要求教师既要从宏观的角度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等问题,又要从学科角度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面对课标教材时,教师必须直面:如何在课堂上很好地实施《课标》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3.
回归生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带着数学体验迈入生活常态,使其真正体会生活现象的数学内涵,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是广大教师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不应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生活与数学课堂结合,融入生活找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实践"教育即生活"。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实施:课的导入"生活化";学习过程"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从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经历数学进入人们实际生活过程的活动,新《课标》强调课程实际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实际化。数学课堂教学要显现成效必须要数学知识实际化。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基本办法是在平时生活实践中去研究数学,并在其中总结创设数学教学的良好情境。有效的数学课堂必须要强化课堂活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数学来自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生只有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感悟和有所得.在《百分数意义》这一课中,教师应基于教材,深挖知识内涵,找准知识生长点,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本质,从而在整体上构建和完善其知识体系.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积极的、有一定深度的课堂体验,实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标课程的实施,"个人反思"已成为课标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要素,但重视较多的是教师反思.课标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加强自身反思的同时也应重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反思,学生的反思主要表现为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校正学法,纠正偏差,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案例谈谈对学生反思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味"的课堂实质就是要体现数学的学科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本质.教师要实现"数学味"的课堂,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研究教材和课标,寻找"数学味"的配方;关注思维和过程,感悟"数学味"的魅力;渗透思想和方法,领悟"数学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标志着我国21世纪初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开始,教学理念的革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数学从生活中来”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课改初期“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化”等呼声非常高,然而,在改革过程中,许多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看到了数学课堂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纷纷呼吁“数学课堂应有数学味”,倡导数学教学“数学化”和“去情景化”,这一轮课改的后期数学课堂开始逐步从“感性”回归到“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让生活浸润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一、生活素材浸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2.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之“行”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必须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研读《课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秋季起,福建省高中课标课程实验工作全面启动,大多学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本文以笔者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为依托,从两种课程内容变化出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感悟.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推理、证明。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文就来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营造课堂氛围,让课堂与生活同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倘若不冷静反思,则容易使数学教学步入"歧途".因此,应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6.
苏明强 《江西教育》2014,(10):22-22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标志着我国21世纪初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开始,教学理念的革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数学从生活中来”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课改初期“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化”等呼声非常高,然而,在改革过程中,许多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看到了数学课堂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纷纷呼吁“数学课堂应有数学味”,倡导数学教学“数学化”和“去情景化”,这一轮.课改的后期数学课堂开始逐步从“感性”回归到“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标明确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本文以此为基本理念,提出了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观点,具体阐述了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认识到课程理念的变化,也带来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变化.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尝试着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满足课标要求,完善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没有捷径,只有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学生才能留给我们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应少些花架子,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原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师应引领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应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亲身享受数学。  相似文献   

20.
冯晓盟 《广西教育》2013,(29):16-17
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倡导教育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基础。那么,如何让思品课真正生活化呢?本人从“课堂上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注意发现、创造活动,注重课外实践的感悟升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