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耸人听闻,但是冷漠、隔离、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忽略孩子的进步、损伤孩子自尊、迁怒于孩子、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部属于广义上的虐待。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冷漠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把孩子扔给保姆或爷爷奶奶。在这样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一个贫寒家庭出身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平衡而合理的营养,对孩子的发育成长至关重要。只要遵照“一少、二定、三多、四要”的原则,就能保证你的孩子茁壮成长。一少少零食零食对于孩子饭量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许多家长不忍心孩子挨饿和哭闹而让步。殊不知,这反而害了孩子,对孩子的发育成长不利。故少吃零食是育儿的重要原则。二定定时只要条件与时间允许,就要按时进餐。不要早一顿晚一顿,这样会破坏孩子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消化功能有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厌食等不良习惯。定量在孩子无病的情况下,要规定孩子的正常饭量。对孩子不爱吃的要想法让其吃饱,爱吃的也不要让孩…  相似文献   

3.
平衡而合理的营养,对孩子的发育成长至关重要。只要遵照“一少、二定、三多、四要”的原则,就能保证你的孩子茁壮成长。一少少零食零食对于孩子饭量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许多家长不忍心孩子挨饿和哭闹而让步。殊不知,这反而害了孩子,对孩子的发育成长不利。故少吃零食是育儿的重要原则。二定定时只要条件与时间允许,就要按时进餐。不要早一顿晚一顿,这样会破坏孩子的饮食习惯,对孩子的消化功能有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厌食等不良习惯。定量摇在孩子无病的情况下,要规定孩子的正常饭量。对孩子不爱吃的要想法让其吃饱,爱吃的也不要让…  相似文献   

4.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对孩子充满信心,期望值不能太高,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会使孩子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从而也使家长自己对孩子失去信心。缺乏自信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几乎放任孩子,而采用的手段往往粗暴武断,这种消极的期望往往会成为现实。要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多体验、多尝试。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可以”、“你还太小”、“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应多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能帮我真好”、“我知道你会…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摘     
○维护“爸爸”的形象有些当妈妈的喜欢对孩子说:“等爸爸回来收拾你!”“让爸爸回来打你一顿!”“我可以答应你,可你爸爸不同意!”“我悄悄给你,不要让爸爸晓得了”等等。经常这样对孩子讲,无形中使爸爸成了孩子眼中的“恶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老是让孩子怕爸爸,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偏激情  相似文献   

6.
现在,一个孩子被四个甚至六个大人所关注,形成了孩子成长的2 2 2(爷爷、奶奶 姥姥、姥爷 爸爸、妈妈)的六合一现象。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希望给予孩子关爱,帮助他健康成长。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和老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对孩子,你这样要求,我那样要求;对孩子的同一种行为,你加以赞扬,我予以斥责;对孩子的某种要求,你给予满足,我加以限制。老人对孩子溺爱、纵容,父母看不惯,从中干涉;父母对孩子严厉管教,老人则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忍不住进行袒护、加以阻拦,最后引起矛盾冲突,六合一的力量出现了不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导读》2014,(10):12-12
正本刊小编说:"你看看人家谁谁谁!"这是家长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可如今的孩子最讨厌的就是父母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孩子的优点。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江苏南京四年级学生说:我最烦爸爸妈妈拿我和别人比,在他们的眼里,我好像什么都不如楼下的那位小姐姐。比如在家里我干事情动作比较慢,或者我写作业拖拉一点,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8.
无为而治     
美梦 《家长》2005,(12)
认识我的人都羡慕我有一个人见人爱、“不用管”、“不用操心”的好儿子。殊不知,好儿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精心教育的结果。在儿子出生前,我曾当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学教师,深知“无为而治”是最科学、最高深的管理艺术,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孩子出生后,我尝试着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来教育孩子。一方面,对孩子的思想动态、朋友圈子等情况了如指掌,对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用百般挑剔的眼光去选择和营造;另一方面,对应该由孩子自己处理的事情,绝不轻易插手,对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太满意时,绝不简单地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相似文献   

9.
我原来对独生儿子的教养态度属溺爱型兼放任型。我从心里疼爱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取得孩子的欢心。只要孩子开心,对孩子的缺点,不加过问,任其发展,我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又渐渐地向放任型转化。孩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我们作母亲的有责任有义务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如何教育好孩子,“母亲学校”对这个问题给我们作了较详细的讲解和辅导,使我们懂得了对孩子,特别是对独生的孩子,不能捧  相似文献   

10.
如东县化肥厂学员洪璇: 我原来对独生儿子的教养态度属溺爱型兼放任型。我从心里疼爱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取得孩子的欢心。只要孩子开心,对孩子的缺点,不加过问,任其发展,我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又渐渐地向放任型转化。孩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我们作母亲的有责任有义务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如何教育好孩子,“母亲学校”对这个问题给我们作了较详细的讲解和辅导,使我们懂得了对孩子,特别是对独生的孩子,不能捧在手上怕凉了,含在嘴里怕烫了。对孩子百依百顺,结果只会使孩子染上自私、任性的恶习。对待孩子“要爱之以德”,而绝不能一味姑息。  相似文献   

11.
我的团团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聪明、善良。上小学三年级。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但是,我并不期望清华、北大成为孩子求学路上的终极目标,我更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去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社会。所以,我对孩子做人的品质要求得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12.
有问有答     
问:我的女儿11岁,我自己是个老师,平常阅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等书刊,也知道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一些逆反,也知道对孩子要宽容一些,有要求的时候,会平心静气地对孩子说。但是孩子并不领这个情,总是无理狡辩。  相似文献   

13.
误区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期末考试结束,一个朋友带着在三年级读书的孩子到家里玩。我问孩子:“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孩子自豪地告诉我:“我的功课都是优!”“真棒!”我称赞道。确实,就我对孩子的了解来看,他能得到全优真的是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14.
很多父母主张有错必纠、防微杜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从严要求。他们认为孩子有错不改,纵容下去会出大问题,“宁可让孩子现在恨我,不能让他将来恨我”。诚然,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严格教育的度。  相似文献   

15.
正当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时,你是奉行"永远要对孩子竖起大拇指"的策略?还是坚持"话到嘴边留半句"的做法?父母的夸奖对孩子的成长是推波助澜还是会让他止步不前?什么样的夸奖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意义?都说夸奖能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所以我经常夸奖我家孩子,比如"你真棒!""你太能干了!""你真了不起!""你太聪明了!"……用尽了我所能想到的词汇来使劲夸他。每次我夸他时,  相似文献   

16.
儿童学习声乐对儿童是有很大的益处。很多家长都会误以为儿童从小学习声乐在变声期会影响孩子的变声。但其实不是的,老师会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发声方式,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变声,还会对孩子的嗓子起到好的作用。而且从小学习声乐还对提高孩子的审美;对孩子的教育、科学用嗓都有很大的好处。所以我认为孩子可以从小学习声乐。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我的孩子考入北京大学后,有不少家长前来向我咨询教育培养孩子的经验。其中,我的一个同学的孩子的心理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通过对孩子的了解,走访老师和家长,我对孩子进行了近一年的心理辅导。现在已完全恢复正常。现将辅导过程叙述如下,仅供老师和家长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孩子开学就上六年级了。5年来,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前几天到学校开家长会,我竟沾了孩子的光,一起开会的家长说我“教子有方”,非要我谈谈是怎样辅导孩子学习的。这真叫我犯难了。我并非“保守”,而是确实没有那么“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除了遵照老师的要求,按时给孩子的作业或试卷“签字”外,恐怕极少对孩子说过这道题  相似文献   

19.
很多父母主张对孩子要有错必究。他们认为,如果对孩子的错误听之任之,纵容下去会出大问题。“宁可让孩子现在恨我,也不能让他将来恨我。”他们如是说。诚然,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但如果对孩子过于苛刻、严厉,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有损于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受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自我意  相似文献   

20.
关承华 《师道》2006,(8):51-52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单一、过主观是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谈,只想提醒一些不承认自己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家长,您所表现出来的“不指望他成什么才,当什么家,以后有养活自己的本事就知足了”,与您的潜意识并不完全一致。我形容这些家长是:一方面用眼睛盯着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比自己孩子更出色的孩子),在羡慕、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心态的驱使下,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永远是“不知足”,“恨铁不成钢”,“好……再好……更好”成为对孩子永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