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记得2011年广东省的高考题目是《回到原点》,于是脑海中开始揣摩“原点”的含义,什么是原点?“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也可以是事物的根本。那么教学的原点又是什么?让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深思。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下一个10年我们又该怎么走?我们是不是该停下前行的脚步回头望一望?教学的回归,其落脚点到底是教师,是教材,还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3.
“原”在汉语词典中是“开始、根本”的意思,道路的起点,坐标的中心,事物的根本都可以称为“原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原点”绝不是指教师所在的位置,但是如果单纯地把“原点”表述成“儿童在哪里”,也是不全面的.数学课堂的原点应该倾向基于儿童、凸显学科本质的教学行为准则,指向“儿童怎样到达哪里”“儿童还能去哪里”.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2011,(7):15-16
【1】江苏高考作文: 《拒绝平庸》以拒绝平庸为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广东高考作文: 《回到原点》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5.
育德原点是指能够作“知”、“情”、“意”、“行”及其内容的发生点、交融点、生长点,能够促动维护道德品质健康成长的某种品德。育德原点应当是存在的,能够成立的。某种品德内容成为育德原点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在儿童的无律期就可以模仿;二是进入他律期的初始即可接受言传身教和必要的训练;三是在自律期仍有发展完善的重要价值;四是全体言传身教者需真心认可所传教的内容价值;五是带有维护其他品德正向成长的核心价值。孝德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孝德可以成为育德的一个重要原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Authorware提供的函数和变量演示二次曲线的生成及其性质,生动严谨,精确细致,便于控制操作,能够体现二次曲线的本质属性,可以提高授课的效果。下面把我们的一点经验介绍给大家:一、定位:利用对象设置画图位置先在流程图上放置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原点”,用绘图工具画圆(也可以是矩形,色彩与填充可以调整为背景色)放置在绘图区域的适当位置。借助对象“原点”的坐标和系统变量Display,确定画图的位置。例如:变量DisplayX@“原点的值即圆的中心到演示窗口的左边界的距离,变量DisplayX@“原点的值则为圆的中心到演示…  相似文献   

7.
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目前的解题教学不尽如人意。解题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重在“回归原点”,要回归学生原点、回归数学原点、回归问题原点。  相似文献   

8.
代丁 《教书育人》2009,(5):11-12
德育的“原点”就是“正心修身”,“终点”就是“平天下”。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把德育的“终点”亦即“平天下”作为德育的“原点”,把诸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给学生灌输了许多形而上的东西,而把真正的管育“原点”亦即“正心修身”凉了起来。庄子说“万物有成法而不说”,德育也有自己的“成法”.也有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想抛开“成法”而直接迈入“终点”。那是违“成法”之举。  相似文献   

9.
观点     
回归教育的原点肖之进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教育的原点是人,是学生,教育应回归其原点,从“人”出发。和谐教育、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是拉动我国教育发展的“三架马车”,稳坐帐中的是学习者,无论是追求“和谐个性”、追求“主体性的弘扬”,还是追求“全面发展”,它们都是从现实的人或受教育者出发,关注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这就要求我国基础教育应该抓住这一内核,回归教育的原点,从“培养人”出发,构建注重个体发展与完善的务实平台。以学生为本的个体发展与完善教育必须吸收人类历史上所有务实…  相似文献   

10.
1.有理数与数轴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原点表示数“0”,原点把数轴分成正半轴和负半轴两部分.在数轴上,若干个点所表示的数中,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一定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不管这些点在原点的同侧还是异侧.由于数轴是一条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伸展,所以既没有最大的数,也没有最小的数.  相似文献   

11.
“文本无语笑东风,细读有情长思量。”怎样才能觅得解读文本的“金钥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托尔斯泰说:“优秀的艺术构思,应该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会集中到这一点上,或从这一点放射出去。”的确,优秀的文本在艺术构思、情感抒发、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这一点”,“这一点”可以是文本构思的“原点”,可以是文本情感的“交点”,也可以是文本思想的“节点”,还可以是文本语言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思想力“原点”思想力“原点”陶瓷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物以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丈化,培养对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创作陶艺,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学会科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诗人纪伯伦曾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我们忘了当初为何出发。”原点是什么?是道路的起点,是梦想诞生的地方。然而随着与原点的距离越来越远,梦想的彩色逐渐褪去。停止,我们必须回到原点,找回最初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通讯》1984年第5期发表了扈江同志《关于虚轴不包括原点的商榷》一文。文中指出十年制高中数学课本以及教参关于虚轴不包括原点的说法不妥,同时明确指出“原点应当而且必须在虚轴上。”对此,笔者也想谈点肤浅的看法。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第77页上说:“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复平面的虚轴不包括原点;原点在实轴上,表示实数0)”这就难免像扈江同志文中所说:“如果虚轴不包括原点,则b≠0,0i就无意义,a 0i也就无意义。作为复数集合的真子集实数集合也就不存在。”这自然是不可能的,所  相似文献   

15.
<正>广州市何国跻名教师工作室,是广州市教育局遴选、设立、管理的基础教育名教师工作室之一。主持人何国跻老师在组织工作室成员研讨交流的过程中,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引,以课堂改革为中心,以真实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提出建设“原点课堂”的理念。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原点课堂”让语文教学的专业性得到尊重,让学生主体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语文教师的专业幸福感明显提高。本文将从“原点课堂”基本内涵、教学策略、实施效果三方面对“原点课堂”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林菁 《福建教育》2011,(5):52-55
‘0’不是自然数,在不同地方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1)…0’是空集合的标记,可以用来表示集合中没有任何元素,如篮子里一粒苹果也没有。(2)表示起点或原点,如数轴或坐标上的原点。(3)表示分界,如分开正整数和负整数,温度计上作为零上零下温度的分界点。(4)表示占位,如记数中表示数位(100、102)等。因此,在让幼儿感知和获得…0’的概念时。教师应当给予正确的解释——“0可以表示没有”,而不是“O就是没有”。下面我们以大班数学活动“认识0”为例,进行问题诊断,以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知识旨趣、哲学形态的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品格。通过对阳明心学体系形成过程的个案分析,可以把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立言宗旨的实践性内涵,可以认识到王阳明心学体系是一种由工夫以见本体的实践性哲学。他的工夫论不是从“心即理”的本体论导出。实践工夫论是阳明心学的思想原点和“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18.
回到原点     
2010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大千世界,原点无处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加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20.
今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一出,社会反响强烈。作为学校法人代表,我“回到原点”首先思考的是教育问题、学校办学问题。作为有20多年教育经历的教育工作者,重新回到原点看教育,感悟颇深,感慨良多。特别是作为学校校长,我一直在深入思考:学校该怎么办,才能落实好胡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次校长工作室组织的诊断活动,帮我理清了一些办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我经过深入思索,结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