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伯尔,1917年12月21日,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城 市科隆。11岁时,父亲维克多雇用了一个刚从监牢里出来的杀人犯。好奇的孩子们总 是在吃饭或晚上坐在一块儿休息时问父亲:“你的杀人犯怎么样?他又杀了什么人了?” 维克多对此很不高兴。一次他对孩子们说:“是的,他曾经是个杀人犯。但是如果再叫 他凶手的话那太不公平了,因为他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现在他已重新做人,开始 了新生活,我不能让他感觉到你们拿他开玩笑。如今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你们再不能 取笑他了。”正是凭着像父亲一样的宽宏的包容心理,伯尔写出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优 秀文学作品。197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授奖辞称:“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 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1985年7月,伯尔因病去世。葬礼那天,无数民众前往送别,联邦总统魏茨译克 在慰问信中写道:“海因里希·伯尔走了,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我们伟大的德国文学。 他是崇尚和支持自由的,常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他又是爱好争论的,由此激起人们 的反响,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他的敬爱。我们将怀念他勇敢、热诚、清醒和总是敦促的 声音。”  相似文献   

2.
经典作品,往往意蕴丰富,含义深刻,具有多解性。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自2004年入选苏教版必修二以来,我多次开设公开课讲此文,总觉得已经研读得很透彻了,但是这次竟然在课堂上被学生的几个小问题给难住了。课后仔细研究,觉得十分有趣,谨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3.
小伯尔买书     
书店还没有开门,一个瘦小的男孩已经等在门口了。小男孩名叫海因里希·伯尔,是小镇上伯尔木匠家的第八个小孩。他每天一放学,便往书店跑,可只看不买。  相似文献   

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篇课文是德国著名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当中,又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一个文本进入教材之后,它就会承载相关的教学指向,而这种教学指向规定着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向,因此课文的教学指向关乎着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ǒll)是西德当今最负盛名的作家。一九七二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被誉为战后西德文坛上的闪闪发光的巨星。西德把他称为联邦德国的代表性作家,说“他的经过考验的成就,已经超出了专门文学爱好者的范围和德国国界。”他的作品在西方世界各国影响极大,英、美评论家称伯尔是当代德国文学中的歌德。  相似文献   

6.
2 0世纪 ,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 ,不少现实主义作家顺应潮流 ,纷纷转向现代主义 ,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大量融入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德国当代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 (HeinrichB¨oll1917— 1985 )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对伯尔创作中冷静客观的“新新闻体”纪实小说形式、纷繁复杂的时空交错与多角度、多线索的结构以及神话—原型模式做出分析 ,旨在阐明伯尔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主义手法交融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邱明峰 《教学月刊》2014,(12):37-39
正浙江省推进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材中,外国小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分别是必修二中的美国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苏联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德国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3篇,必修三中的英国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以及必修四中的法国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除了必修教材(苏教版)中有5篇外国小说之外,还有一本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被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确定为选  相似文献   

8.
<正>哈罗德·伯尔曼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法学教授,他授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有一次,他到一所中学给学生们讲授法律类型及其适用范围时,打比方道:一个孩子说"这是我的玩具,别动它!"——这是财产法,合法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一个孩子说"你答应过我的,不要反悔!"——这是合同法,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一个孩子说"他先打我的,他应该道歉和罚站!"——这  相似文献   

9.
趣说法律     
<正>哈罗德·伯尔曼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法学教授,有一次,他到一所中学给学生们讲授法律类型及其适用范围时,曾打过这样的比方:一个孩子说:"这是我的玩具,别动它。"——这是财产法,合法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一个孩子说:"你答应过我的,不要反悔。"——这是合同法,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一个孩子说:"是他先打我的,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大家还记得《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吗?小说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今天我们来学海因里希·伯尔的另一篇小说《在桥边》。二、初读交流师: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小说,老师特别想听听同学们读完小说后的阅读体会。请试着用1~2句话概括。生1:小说应该是讲爱情的吧?"我"甚至为了爱情丢了饭碗。生2:小说挺短的,读完后也大致了解了小说的情节,可是总觉得好像自己的阅读浅了点,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18,(1):69-73
从小说创作层面和文本层面入手,探讨"蓝花诗人"诺瓦利斯诗化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夫特尔丁根》与歌德成长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内在关联,以及《海因里希·冯·奥夫特尔丁根》所呈现出的"反迈斯特"倾向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原型批评是西方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流派之一,它为人们提供了分析文学作品的新视角。《莱尼和他们》是海因里希.伯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神话原型,比如人物原型、主题原型和意象原型等。文章主要应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莱尼和他们》中所体现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13.
孙兆龙 《考试周刊》2011,(71):27-2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这篇小说内涵丰富,对战争根源的反思尤为深刻。作者结合小说的描述重点,力图从战争背后的民族心理和性格、纳粹文化对人性的扭曲等方面来探究这篇小说对战争根源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儿童幽默     
应该跟我玩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马克西姆,维克多是个坏孩子,我不愿意看到你再跟他一起玩。那我是好孩子吗?妈妈!马克西姆问。  相似文献   

15.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叙事视角成为小说形式探讨和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选取本世纪小说创作中较多运用的一种叙事角度——内视角来进行探索与分析.通过赏析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作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来鉴赏品味其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6.
《保护网下》的主要人物塑造,都有着神话人物影子的。作者海因里希.伯尔通过对神话人物的置换变形,使文本人物更具文化与历史内涵,从而揭露西德的社会现实。本文对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原型分析,挖掘人物神话来源,剖视其置换变形过程,因之探析文本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比较德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战后“废墟文学”和中国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分别对现代性的不同表现进行了一个批判尝试。同时,文章以康德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为中介, 提示出一条通过回归古典政治哲学而重建现代伦理生活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应该跟我玩     
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马克西姆,维克多是个坏孩子,不愿意看到你再跟他一起玩。”“那我是好孩子吗?妈妈。”“当然,当然!你是个乖孩子,好孩子。”应该跟我玩  相似文献   

19.
影片介绍:苏菲·霍尔是一个杂志撰稿人。她和未婚夫维克多从纽约飞到了意大利,一来是他们想给自己的平静生活找点乐趣和浪漫,二来是维克多有些生意上的事情急需处理。生意上的事很棘手,维克多成了工作狂。百无聊赖的苏菲就在意大利维罗纳的乡间瞎逛。  相似文献   

20.
德国小说家海因里希·伯尔的反战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描写二战将近结束时一名受军国主义毒害而盲目参战的德国伤兵,在被送到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母校时的所见所想,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小说的细节描写含蓄有力地烘托了主题,其中有两处关于十字架的描写尤其耐人寻味。一处在小说的第35节:……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