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晓跃 《师道》2005,(4):27-28
“一篇《锦瑟》解人难”(王渔洋《论诗绝句》)。《锦瑟》,李商隐这首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有的以为是歌咏瑟声的“适、怨、清、和”的音乐意境的;有的以为是为一个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情歌;有的以为是诗人悼念亡妻的挽歌;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的《锦瑟》是中国古代文人诗中解者最多、聚讼最繁的一首。通过“以诗证诗”的考证和对诗本文的解读可以看出,《锦瑟》诗实际上是诗人自弹瑟曲的一次心灵体验的诗性记录。诗歌表达了诗人弹瑟前由瑟形、瑟貌引发的年华感思,弹瑟中由瑟声、瑟境激发的浸染着诗人之情、积淀于潜意识中之心象以及弹罢瑟曲对幻象幻境的思味和“惘然”而致的心灵感喟。  相似文献   

3.
人生总有很多意外也许是命中注定的一件事,一个人,甚或一句话,都会改变你一生的方向所以,如果没有那次深秋的舞会,没有那个美丽端庄的金发姑娘和她的那句话,格利雅又会以什么来留驻史册呢? 花花公子1892年深秋,瑟堡市一位绅士家举行一次盛大舞会,邀请各界名流和亲友参加。瑟堡市自命不凡的花花公子格利雅是有舞必到,自然成为座(?)客在酒足饭饱后,大厅里奏起悠扬的乐曲在场客人都纷纷步入舞池,翩翩起舞。格利雅环视四方,寻找自己的舞伴。猛然间他发现舞池对面坐着一位秀丽端庄的金发女郎,格利雅喜出望外于是,他连忙来到这位女郎面前,先鞠了一躬,然后习惯性地将手一挥,说了声“我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的<锦瑟>是中国古代文人诗中解者最多、聚讼最繁的一首.通过"以诗证诗"的考证和对诗本文的解读可以看出,<锦瑟>诗实际上是诗人自弹瑟曲的一次心灵体验的诗性记录.诗歌表达了诗人弹瑟前由瑟形、瑟貌引发的年华感思,弹瑟中由瑟声、瑟境激发的漫染着诗人之情、积淀于潜意识中之心象以及弹罢瑟曲对幻象幻境的思味和"惘然"而致的心灵感喟.  相似文献   

5.
对此句的注释和翻译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从未统一。杨伯峻的《论语注释》,王力的《古代汉语》注释:“铿尔:撞击声或曲终声。舍:放下。作:站起来。”新编语文课本,除对“铿尔”的注释含糊不清以外,其余注释也同上说。华工出版社、江夏编写《高中文言文评点注释》,及北京出版社《大学语文》等版本则注释为:“铿尔:曲终声。舍:放下。作:跪立。”可见,上述二种说法,除对“舍”注释成为“放下”是一致以外,其余的注释显然都是不同的。为什么长期以来,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注释一直存在着分歧,而不能统一呢?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本人以为:搞清瑟的形状构造和弹瑟的方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班集体四川省南充市纺织职中杨禾“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满满。”秋雨带来几分甭瑟,几分凄清。行人紧裹衣衫,来去匆匆。深秋的凤更添几分凉意。窗内,是一张张激动的、红润的面庞,一串串犀利、慷慨的言辞,一个个熟悉的、矫健的身影,还有一位位不断额...  相似文献   

7.
竹雨 《学子》2004,(4):26-26
又起风了。窗外,几棵孤零零的小树正在秋风中瑟索着。风,肆意地卷起几片枯叶,枯叶打着转,徒劳地挣扎着,……终敌不过肆虐的秋风,破了。犹如残损的黄蝶,飘忽忽落到地上,不动了……  相似文献   

8.
《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王力《古代汉语》教材(1990年版,第一册187页)注曰:“希,稀。这里是说瑟的声音已近尾声。”其说欠准确,臆辨如下。 《论语》皇侃《义疏》:“希,疏也……弹瑟手迟而声稀也。”希,后来写作“稀”,二者是古今字的关系。古书多作“希”宇,如《尚书·尧典》:“鸟兽希革。”孔传:“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文选·曹植<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李善注:“‘希’与‘稀’,同,古字通也。”所谓“鼓瑟希”应是指瑟声缓慢悠长,而不应如教材所注接近尾声,二者想不至那样巧合。教材的说法是受了朱喜的影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锦瑟》之所以扑簌迷离曲折隐晦,正源于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而那种复杂创作心态的深层,积淀着作者郁结日久的“情殇”情结,解开这一情结,对阐释《锦瑟》及与之相关的无题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本分析,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李商隐“情殇”情结的形成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最富语言艺术魅力的诗歌之一,也是中国旧体诗中最难解的诗歌之一。一篇《锦瑟》倾倒大家,难倒大家。 《锦瑟》何以难解?本文试图通过当代流行的几种语义学理论:指称论,意念论,验证论和真值条件论对《锦瑟》等旧体诗的难解现象作一考察。 下面是《锦瑟》原文:  相似文献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语一册)有这样一句话:“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课本注“奏瑟”为“弹瑟”,并认为它与下文“鼓瑟”义同。其实,“鼓瑟”确为“弹瑟”,而“奏瑟”当为“进瑟、献瑟。”其一,“奏瑟”作“进瑟、献瑟”解,符合当时外交辞令的风格。渑池之会,尽管剑拔弩张,气氛紧张,秦王即使有意羞辱赵王,其说话也还是委婉含蓄的。因而,秦王表面上并不会直接强令赵王弹瑟,而是十分客气地说“请(允许我向您赵王)献瑟”。蔺相知以牙还牙,先也不直接强令秦王击盆缶,而是说“请(允许我向)您  相似文献   

12.
蝈蝈声声     
李卫萍 《老年教育》2008,(11):35-35
深秋时节,行走在空旷的田间,幽幽听到几声蝈蝈的呜叫。这声音熟悉而遥远,亲切又酸楚,便想起了十几年前的那段往事。  相似文献   

13.
陈宏 《学语文》2009,(6):40-40
解读《锦瑟》(见卷首)难矣战!元好问《论诗绝句》:“望帝存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论诗绝句》也叹:“一篇《锦瑟》解人难。”刘学锴和余恕诚合著的《李商隐诗歌集解》列举了42种解释。王蒙干脆将其弄碎重组成七青体、长短句、对联体。当然有些勉强,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人们对此诗的无奈。  相似文献   

14.
对“初唐四杰”称号与骈文的关系作一探索,认为“初唐四杰”这一称号并非以诗而显,而主要是因骈文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5.
萧音 《甘肃教育》2005,(5):25-26
“一篇锦瑟解人难,可恨无人做郑笺”。历代评论家对《锦瑟》一诗的解读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首诗的确难懂,因为它只有形象而没有直说。要真正读懂这首诗,应该去分析它的形象给我们的直接感发和感动及联想是什么,而不能去比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除了把李商隐的诗称为西昆不恰当外,指出《锦瑟》的难解,借它来说明他的有些诗的难解。这里想对《锦瑟》诗作一初步探讨。先抄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沦海月明珠有泪,篮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用开头两字作题,不同于咏物诗。锦瑟指瑟上漆纹像锦。《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无端,指没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短篇小说《故乡》一中对中年闰土的描写有这样一段话:“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其中“手里提着一个纸包”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其实不然。从后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小纸包并非什么特别的东西,而是一包干青豆。“一包干青豆”在这里有其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既费解又耐人寻味,是唐诗中的上乘之作,在诗界久负盛名。千百年来对《锦瑟》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凡读诗者无不喜吟《锦瑟》,借机或诉人生坎坷的寂苦,或寄美人迟暮的悲悯,或发仕途失意的惆怅,或温昔日恋人的旧情,或叹壮志未酬的遗恨……即便是那些走过了大半生的文人,也愿到《锦瑟》的意境里徜徉一番,感沧海桑田,叹人生沉浮。个别曾遇红颜知己的长者吟《锦瑟》时老泪纵横的样子,总比时下里的青年男女爱得“要死要活”要深沉感人得多。  相似文献   

19.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性,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但《锦瑟》作年不详,意境朦胧,就像一个大大的谜团,增加了学生鉴赏的难度。因此,教师有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瑟索着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