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佛的启示     
曹中原 《师道》2009,(9):24-25
关注“每一个” 1986年,在哈佛350周年校庆上,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答:哈佛最引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2.
哈佛告诉你     
哈佛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我学四门课,我就没有睡眠时间了,我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  相似文献   

3.
石新京 《大学时代》2006,(10):28-29
杨炳章 1945年出生于山东。1978年考上北京大学哲学所硕士研究生,1981年提前毕业赴美国留学,考取哈佛大学理学院博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1996年回国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发表中英作《从北大到哈佛》《不平则呜》《小平大传》《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等等。  相似文献   

4.
融贯中西通释古今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其哲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对中国哲学史的开创性研究,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范式,他的三本哲学史各具特色;二是用“接着讲”的方法,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成为了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冯友兰的哲学创造体现出了复兴民族哲学的一种现代努力.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20世纪西学东渐潮流影响下的产物,体现了对方法论的自觉,是推进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近代化的经典文本之一。本文试图结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所运用的主要方法,如西学观照、逻辑分析、历史主义、哲学与哲学史相结合、唯物史观等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6.
今年岁首,《科学时报》开始连载《走近哈佛课堂》,绵延数月,的确是一组颇具可读性的好文章。可读的标志之一,便是在高校的部分读者群中渐次形成了翘首待下篇的情形。 作者康宁博士乃是如同笔者当年在清华大学上学时便铭记在心的、蒋南翔校长所希望的能“双肩挑”式的人物:她既是国家教育部的一位高级官员,又能兼作学者,写得一手好文章。紧张而又短促的留学生活之余,居然写出10万字  相似文献   

7.
华兴 《文教资料》2020,(1):81-83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石,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中国哲学史》的架构设计、冯友兰哲学史研究的主要理论特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尝试着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观照中国哲学史,指明应该在客观的历史事实中找出中国哲学史的规律;另一方面又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并用其研究中国哲学史,进而对中国哲学史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吕瑛 《海外英语》2011,(15):193+203
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美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The Liz Murray Story)是基于美国"奇迹女孩"莉丝·默里(Liz Murray)的亲笔传记《破晓》(Breaking Night)中真人真事而改编一部励志电影。影片展现了一位生长在纽约贫民窟女孩莉丝(Liz)经历人生的各种坎坷,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和不懈努力,改变了自己坎坷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最终走进了哈佛大学的故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电影《风雨哈佛路》来探讨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核心——美国梦及其渊源,来品尝影片所宣扬的平等、自由、个人奋斗、超越自我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能够直观反映真实社会中的文化。《风雨哈佛路》是美国电影中一部重要的励志片,通过讲述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展示了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即个人奋斗以实现"美国梦";同时也涉及了以嬉皮士文化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哈佛光环     
国内教育界近来对类似《哈佛女孩》《北大女孩》《清华男孩》等有关教育的书籍产生争议,讨论空前激烈。一位中学生,只因被美国哈  相似文献   

12.
从诠释论视角探讨冯友兰对哲学史的"形式依傍"与"比较研究"、对其诠释的"系统性"与"适度性"以及"哲学史的陈述性"与"哲学的创见"等几个重大关系问题的态度立场和理论贡献,并以此说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观对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出现的过度诠释倾向、模糊"整理中国传统哲学"与"发展中国哲学史界限"、乃至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期刊中,经常出版的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是"Fang F.Sec"."Fang F.Sec"是谁呢?记得《文汇读书周报》上曾见到过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的文章,谈到"FangF.Sec"的中文名字.  相似文献   

14.
龚穗丰 《考试周刊》2014,(76):30-32
电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反映各国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风雨哈佛路》通过描述一名命运多舛的女孩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展现独特的美国精神,即注重个人主义、崇尚自我奋斗和信仰平等自由。本文通过对上述美国精神的解读,阐释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帮助更多读者理解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最近,你是否产生过这样的念头啊,如"现在我这个公司好象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要提前做些准备再换一份新工作"、"在这个岗位我做的很不舒心,我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啊"等等这类问题,当今的时代是不断变革的时代,人们普遍感到竞争的激烈和工作的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策划我们的未来,建立以职业市场为导向的职业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河南唐河县人(1895—1993),美国蒲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博士、印度德里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主任、校长,清华大学负责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主任,北京大学知名教授。著有《新理学》、《新世论》、《新世训》、《新原人》等贞元六书,《英文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松堂自序》、《三松堂全集》九卷,约600万字。是中国当代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学贯中西、五车巨富、学术泰斗,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的奠基人,全球有六十三个国家开设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长足弟子遍布世界。  相似文献   

17.
电影独白的叙事衔接和连贯衔接对电影的整体理解和欣赏十分重要,也是衡量影片质量的一个标准。一部好的作品必须在语言的衔接上经得起推敲。以《风雨哈佛路》中的独白为例,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实证研究,试图说明衔接机制在电影独白语篇谋篇方面的作用,对其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方面进行探究,发现独白在电影叙事衔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电影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展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等人文精神,其中不乏大量优秀的影片,给观众的心灵带来触碰。《风雨哈佛路》就是一部成功的励志电影。它以平实的手法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来自美国最底层的女孩莉兹·默里,尽管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坎坷,但最终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故事。这部电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理想信念为主题,以自我奋斗为主流,以陶冶情操为主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中学教育》2007,(12):60
哈佛图书馆中,有这样一些训诫,读来令人思索。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