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水     
一滴水,清纯透明;一湾水,汪汪一碧;一江水,汨汨滔滔。读水,有真情如水者。“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是也。有愁情似水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  相似文献   

2.
谈散文的“不自由”郭爱红众所周知,散文是以其“散”为特征的,它无论是在立意选材上,还是在笔法结构上都体现出灵活自由的特色。说到散文的特征,人们总爱引用苏东坡:“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  相似文献   

3.
笛子的诗稿放在我的案头足足有半年只久了;为笛子出专集的事,也已是三个月前便开始酝酿、筹划的事了。笛子的诗是美的,像是从笔尖汨汨而出的诗流,潺潺有声,绵绵不绝。笛子的诗是值得关注的,笛子本身更是令人费解,笛子在神奇了。  相似文献   

4.
倾听小溪     
教《故乡的榕树》,我的耳边不时地响着榕树下那条小溪汨汨的流水声。灵机一动,我把这种感受告诉学生,让他们把文中描写小溪的句子细细品味一番,谈谈感受。两分钟后,学生举手发言。“它清澈,明亮,是我们童年的乐园。”“它温柔,宁静,就像溪畔洗衣汲水的少女。”“...  相似文献   

5.
名师难忘     
“汨先生”。1979年初秋,高中 毕业的我不经意成了村上的民办 教师,那时我才15岁。站立讲台,望 着年龄只比我小几岁,个子却和 我一般高的初中生,我面红耳赤, 无所适从。由于“底气”不足,讲课 照本宣科,味同嚼蜡。班里“八大金 刚”乘机起哄,教室里乱得像雨后 满塘青蛙叫,我按下葫芦起来瓢,计穷 而泣。背地里有人揶揄我是“汨先生”、 “区老师”,我心里隐隐作痛,羞愧难 当:谁让我把“汩汩”念作“汨汨 ”,“沤 肥”读成“区肥”呢!师 生 情 愫 。 次 日 一 大 早 ,校 长 请 来 了 “ 名 师 ”—— 一 叠 — 《湖南教 育》杂 志 ,并 语 重…  相似文献   

6.
词语故事     
“碧血”和“丹心”常常在一起.例如“甘洒碧血献丹心”,是对为国为民而死的称颂,“碧血”也就是为正义事业而流的鲜血了。  相似文献   

7.
晶莹的泪珠     
力民 《初中生》2009,(3):21-24
泪为谁而流,为什么流?这是读下文我们必须弄清的首要问题。标题在“泪珠”前加上“晶莹”的修饰语,在正文中也反复写到“晶莹”二字,这是为什么?理解“晶莹”二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指向,这是我们进一步深挖该文内涵所应该解答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声情并茂、文质皆美的佳作 ,其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崇高的境界、美好的形象 ,令读者赞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给人的感觉是 :真情流淌 ,余韵悠长。一、朴实的叙述中融进了丰厚的情感。文章的开头直抒胸臆 ,情由事生 :“每一天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感情的潮水奔流着”“想告诉”“急于告诉”……这些朴实的叙述就像山涧的清泉汨汨流出 ,自然贴切 ,一直流进读者的心田。流畅的文笔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 ,牵住了读者的心 ,勾住了读者的魂 ,使读者迫不及待地去了解“我思想感情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品味这些语言…  相似文献   

9.
已经完成“普九”教育的地区,学校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是巩固“普九”教育成果的中心工作,而其中的“留得住”又是最主要的环节。尤其是边远的贫困山区,杜绝“流生”现象,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所在单位,是一所农村初中,“流生”现象过去也是经常发生的。近年来,我们校领导  相似文献   

10.
原罪     
“食、色,性也。”性。本来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是一种朴素的纯美,或者说是美到了极致而返璞归真,不需要任何的作料,不应有太多的娱乐成分:我曾惊叹于西藏唐卡中神奇庄严的宗教形象,尤其是那幅关于生命本源的图像.更使人心灵震撼。明天王抱着罗刹女,活力四射,四周风云雷动.光影变幻的原始世界与生命之泉源的汨汨细流神奇地融合在一起,如诗如画,如歌如舞:性.原本就是和谐的诗。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离开焦家前的打扮的姿态的一段里,有“腰若流纨素”一句。对于这一句,课本是这样注释的:“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我认为这一注释不妥。“腰”应是腰身,而不是腰佩的带子。其理由如下:1.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腰”,喻体是“流纨素”。把“纨素”做本体,把“流”做喻体,就把这个比喻的结构搞乱了,把它的本意给歪曲了。2.本句与下句“耳著明月”是一组对偶句,下句的主语“耳”是人体的一部分,那么上句的“腰”也应是人体的一部分,而不是服饰,这样才能对应起来。3.这一句前面是写服饰的,但这一句后面…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80周年。我特地赶到北京165中学,采访一群曾经当过少先队干部的共青团员。当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起当年的感受时,孩子们显得格外活跃。那时的高兴、那时的伤心、那时难忘的点点滴滴,都如一股股泉水般汨汨而出……  相似文献   

13.
在《诗经·周南·关雎》中,对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中的“流”、“采”、“芼”的含义,很有必要搞清楚,因为它们关系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般讲,后学者多从朱熹说,即“流”解为“顺水之流而取之” (《朱熹诗集传》)。“采”,朱熹说:“取而择之也。”“芼”作“择”或“骞取”讲。就是说“流”、“采”、“芼”词义相近,在诗中都为“采摘”之义。之所以变换文字,只是为了分章换韵而已,它对全诗情节的发展变化不起任何作用。与此相应,诗歌内容即为“写一个男子爱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始终存在一种倾向———过分片面地强调对历史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课本外知识和人们的活动的具体考察。这种倾向从本质上讲就是颠倒了源与流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对源与流的关系把握和处理不当。那么,对于历史教学而言,什么是源,什么是流呢?马克思说:“历史是人们自己活动的记录。”这就向我们揭示出两个问题:“人们的活动”是源,而具体的“记录”,如史学著作、相关材料和历史教科书就是流。换一角度去考察,那些记载人类活动的原始材料,我们也可以将之看作是源,而那些系统化、理论化的史学著作和历史…  相似文献   

15.
豆腐缘     
我对豆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从未品尝过山珍海味,但是我从小就知道,有一种爽滑可口的美食,叫豆腐。那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它朴实却蕴含着诱人的魅力。一块块豆腐,似冰雕如玉砌,洁白无瑕,晶莹剔透,一缕缕清香直沁人心脾,叫人忍不住要品一品,尝一尝。于是,我不禁想起我那朴实、勤快做豆腐的妈妈。或许是与豆腐有缘,人到中年她依然长得清秀白皙,宛若“豆腐西施”。每当“咯吱———咯吱”的磨豆腐“晨曲”把我从“豆腐梦”中叫醒,看到喝饱水,胀着肚子,闪着金光的黄豆在石磨上活蹦乱转,每当看到石磨里汨汨地流出乳白色的豆浆,然后煮熟时;每当…  相似文献   

16.
萨丕尔是语言学界的大师,探究萨丕尔语言观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学界对萨丕尔的研究似乎不够重视,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甚少。我们则从语言“沿流”概述、影响“沿流”因素以及“沿流”流向三个方面来探讨分析了萨丕尔语言“沿流”观。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是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们通常说:“水往低处流”,而在海洋中却不尽如此。你相信吗?在海洋中,有的海域的海水是往高处流的;有的海域热量收入少、支出多.但水温却比其它海域高。这些都是在海洋中存在的“自相矛盾”现象。先来看看海洋中“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如果海水处于平静状态。海面可以认为是一个水平面。但在定向风的驱动下,海水  相似文献   

19.
我和我的学生都爱读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吴伯萧的《菜园小记》,鲁彦的《听潮》这样一些散文。但是“金无足赤”,这样的好文章中有时也不免有疵点。例如:初中第四册课文《听潮》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汨汨的声音,象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注意以上两个标点符号——笔者)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象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文中“银龙样的”,显然是对“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的比照描绘,前后在语感上联系很紧:而“接着”以下所描写的是另一时段中所发生的声响。因此从语感和层次上看,句号应打在“银龙样的”后面。这样断句,才不会使语句支离,语意混乱。  相似文献   

20.
开“源”扩“流”练说写冯继祖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竭枯,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活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好说、写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低年级的作文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