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劝学》中共有20处比喻,归纳一下,主要有如下特点。一、贴近现实文中的比喻大多来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来比喻所阐明的事理,非常贴切,使论述既形象好懂,又生动深刻。“青”“蓝”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青”“冰”比后人,用“水”“蓝”比前人,后人像“青”“冰”一样从前人那里学习从而提高学问和修养,并超越前人。又用“木”比喻人,用“鞣”比喻学习,“木”经过“鞣”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人性。从而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证明了“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二、比喻的连用  相似文献   

2.
从《天问》看稷下学对屈原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思想的基本构成是相当复杂的,除了南方楚文化基因外,它还深受北方文化尤其是稷下学思想的影响,屈原的重要作品《天问》中就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以《天问》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宇宙论、天命观以及屈原对待“尊贤”问题的态度等方面,可见稷下学对屈原思想形成所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劝学(节选)》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该文虽然只是原文的节选部分,但选文的论证逻辑依然严密周全,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载体。  相似文献   

4.
周倩 《学语文》2004,(6):44-44
苟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可算独树一帜。它既不像《庄子》那样玄之又玄,诡谲浪漫;又不像《论语》寥寥数语,微言大义;也不像《孟子》雄辩磅礴,浩荡大气。《苟子》是严谨的、踏实的,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苦口婆心向人讲授道理。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节录】师:大家都进入盐城中学不久,对中考还记忆犹新吧?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句赠言送给你初中的同学,好不好?要求不用白话文表达,而是用文言文表达。(众惊讶)不要紧张嘛!不是要你创作文言文,而是要你直接引用文言文,就是选用今天要学的《劝学》一文中的话,不过要送给谁,为什么送给他(她),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6.
章莉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4):48-51,55
《劝学》作为《荀子》中的名篇,其思想内涵与文学价值历来为学人所重视。从该文特殊的博喻连篇现象出发,分析博喻在《劝学》一文中的内外部结构,为求证博喻对结构文章和论证说理的作用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何兰 《语文知识》2011,(1):40-41
人通过学习可以改恶从善,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运用正面设喻、正反设喻、反复设喻等多种比喻手法阐述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使逻辑严谨且说理周密的议论文以形象生动的形式、通俗透辟的论证、朴素简洁的语言独树一帜,成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8.
刘琼 《教学随笔》2016,(5):154-155
本文对《孙权劝学》进行了教案分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孙权劝学》进行了教案分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选编的《劝学》一文,节录于《苟子·劝学篇》。《劝学篇》是《荀子》中的第一篇,篇幅很长,共有十二段。《劝学》节选的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包括原文的第一段、第三段和第五段的前半部分(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劝学篇》)。这三段文字,结构缜密,条理清晰,作者连珠式地使用比喻论据,这些比喻论据,形式灵活,多姿多彩,浅显通俗,深蕴哲理,精警动人,可以说是运用比喻论据说理的一篇奇文。  相似文献   

11.
陈孝顺 《学语文》2003,(3):17-17
世人皆重为学,东洋西洋,远古近今,无不然。公元前4至3世纪我国荀子有《劝学》篇,2000余年后英国杰出哲学家培根亦有《论读书》文,均畅论学习的重要性,各个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姑且不去评论它们论说的内容,单就  相似文献   

12.
数月内,吴魏交战,吕蒙以其才,三战三捷。可好景不长,一次交战,吴国大败。调查发现,魏国从俄罗斯进口了一批火箭炮。孙权大惊,谓吕蒙:“卿速去俄罗斯购得先进武器,若否,吴休矣!”吕蒙领命,先打了个国际长途过去,谁知魏俄已结盟,俄罗斯给吕蒙吃了一个闭门羹。孙权愤然曰:“小俄罗斯竟如此猖狂!罢了,卿速联络美国。”吕蒙作难曰:“上不知,美国远在大洋彼岸也!”孙权乃赐其“全球通”,吕蒙联络至美国,怎奈听不懂那美国佬英语,孙权断然下令:“学!”吕蒙于是从师学习,半年,能说矣。吕蒙飞了半个地球,用大量金银翡翠换得一批导弹,大喜,飞回吴国。至…  相似文献   

13.
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写过勉励人们学习的名篇《劝学》,把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应有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讲得透辟全面、精妙绝伦、发人深省、流传千古。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文言文部分《劝学》教过几遍之后,慢慢清理一下,笔者发现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下边这几句名言,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等。但我们可能不会想到,这些名言,均出自战围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苟子之口,而且都集中在一篇文章中,这篇文章就是《劝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做了《孙权劝学》创新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并且受到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于《荀子》首篇《劝学》的文本分析,结合荀子思想全书的脉络结构,从所劝之学与所成之学两个方面来揭示《劝学》在《荀子》全文及荀子思想中的意义,以说明《劝学》篇在荀子思想中纲领性,导言式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自然有文和言,而言又是文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充分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性散文。全篇教学分为2课时5模块来完成言和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陶四清 《学语文》2004,(4):12-12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安排了两篇短文《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启示。两文一正一反,一实一虚,写法明显不同,若进行比较阅读,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使文章的特点更明确。  相似文献   

20.
《劝学》中有这样两个含“故”的句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