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舜钦是北宋著名诗人,但其生平事迹后人却知之不详,关于其山阳守制的具体时间,权威专著《苏舜钦集编年校注》所附年谱定在庆历二年春至庆历三年冬,但据苏氏兄弟庆历二年春天所作的《淮上喜雨联句》诗可知,是时他们还在自吴越奔丧还京的淮水之上;另据苏舜钦的《东京宝相禅院记》和欧阳修的《释秘演诗集序》,可证庆历二年四月和是年年底,苏舜钦都在京城;又据欧阳修庆历三年作的《答苏子美离京见寄》和苏到山阳后作的《涟水军新闸记》以及北宋汴河通航制度,可知苏舜钦南下山阳在庆历三年春。其终丧还京的时间,可据汴渠十月闭口的制度和苏的《九日汴中》诗等,可确定在庆历三年秋九月。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答苏子美离京见寄》一诗,通常的系年是庆历二年,诸本皆无异议。但是欧阳修所和之苏舜钦诗却是苏于庆历三年南下山阳途中所作,因此他的和诗也应该是作于庆历三年。  相似文献   

3.
庆历三年,仁宗在范仲淹等人推动下,实施了庆历新政。究其原因是三冗问题、土地兼并、赋税繁重及"守成循默"的政治风气转变等。  相似文献   

4.
“老师好!”     
当过老师的人,对“老师好”都会习以为常。细细品味,这简单的语言其实比诗还美。“老师好”听起来亲切而熟悉,回味时温馨又甜蜜。“老师好”是道不尽的默默祝福,是意无穷的声声礼赞,是千言万语凝成的最美丽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王学华 《新作文》2003,(7):48-51
诗歌是诱人的玫瑰,没有一点披荆斩棘的勇气是不能碰它的。大家都喜欢诗,但真正认识诗的人就少了,能写真正的诗歌的人则少之又少。将诗歌教学设计得这样通俗易懂,可触可摸可感,真是难得,缘于王学华老师的严谨认真精到、更是缘于他是—位方家——诗人。  相似文献   

6.
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诗集系由北宋人陆续搜求编次刊刻而成,时间不晚于庆历元年(1041),有《李义山诗》、《李商隐诗集》、《李义山集》三种不同名称之版本,今均不存。根据对流传的各种版本详细比勘和有关记载,现存李商隐诗集实为一个大系统之下四种不同的次版本系统,即《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季沧苇抄本、朱鹤龄注本及《全唐诗》的三卷本系统,明代分体刊本系统  相似文献   

7.
通常判定苏舜钦的生卒年主要依据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但《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等皆明确记载宋仁宗天圣七年苏舜钦二十一岁,依之推算,苏舜钦当生于大中祥符二年(一00九年),这与欧《墓志铭》矛盾。另欧阳修有《答苏子美离京见寄》一诗,诗中明确记载此年苏舜钦三十五岁,欧阳修此诗传统编年为庆历二年;笔者近读尹洙《浮图秘演诗集序》,该序把欧阳修的《秘演诗集序》和苏舜钦《赠释秘演》诗联系起来了,据此可考定上述欧诗当作于庆历三年,依之推算则苏舜钦生于大中祥符二年,享年四十。  相似文献   

8.
陈宏亮 《现代语文》2005,(12):44-44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获罪,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任职期间,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作为一代文豪,欧阳修写文章向来追求用词精妙、简练而又通俗。《醉翁亭记》还留下了一段推敲文句的文苑佳话,为人们所传诵。  相似文献   

9.
《岳阳楼记》是我国传统人精神的一个表征,是北宋庆历之际时代精神的聚焦,是一群在政治上遭遇迁谪厄运的士大夫高尚人格凝成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能使人快乐/母亲是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能让人得到生命/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能让人陶醉”,看着这优美的诗句,你恐怕不会想到它是出自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之手。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做一首小诗或一篇文章,对唐山市光明实验小学熊学恩老师班上的孩子来说已是很平常的事。做完诗他们还要为每首诗加上不同的色彩:赞美母亲的诗该是绿色的,像高山、像大海;赞美春蚕的诗是粉红色的,它默默的来,静静的去,是一种宁静的美。每当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朗读着一首首略显稚嫩的小诗时,…  相似文献   

11.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本刊就此论题特邀昆明市周丽蓉名师工作室组织一线教师,以诗歌教学的设计为指归笔谈探讨,结为五篇:昆明市第三中学周丽蓉老师的“教学价值”,昆明市第三中学杨琼老师的“诗题解读”,呈贡区第一中学李丹瑜老师的“拟写话题”,昆明滇池中学方睿老师的“引导想象”,昆明市第十中学李正兵老师的“以诗解诗”。意在通过研读文本、结合学情、对话教材、完善设计,以期深入理解新课标,裨益教学。上期刊出两篇,本期发表三篇。  相似文献   

12.
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本刊就此论题特邀昆明市周丽蓉名师工作室组织一线教师,以“诗歌教学的设计”为指归,笔谈探讨,结为五篇:昆明市第三中学周丽蓉老师的“教学价值”,昆明市第三中学杨琼老师的“诗题解读”,呈贡区第一中学李丹瑜老师的“拟写话题”,昆明滇池中学方睿老师的“引导想象”,昆明市第十中学李正兵老师的“以诗解诗”。意在通过研读文本、结合学情、对话教材、完善设计,以期深入理解新课标,裨益教学。五篇文章分两期刊出,本期发表两篇。  相似文献   

13.
张怀存 《小学生》2010,(2):24-29
主持人语 亲爱的读者,你们好! 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一位我的好朋友,她的人、诗、画、文字和她的名字一样:博大而富有诗意。和她在一起交谈,会让你豁然开朗,温暖如阳光照射一般。她是张怀存老师。  相似文献   

14.
“庆历四年春。膝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予作以记之。”这是《岳阳楼》的首段字。教学中,老师往往觉得这段字很平常而不予重视,其实,除了交代作记缘起,它还另有深长意味,另有重要作用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
“庆历同年党”事件是宋仁宗庆历初的宰相吕夷简为排击政敌宋庠等人而精心策划的一起“莫须有”的朋党事件。吕夷简利用了宋庠等人密切的同年关系及仁宗对朋党行为的忌讳心理,将宋庠与几位同年的私交关系指为朋比结党,从而以同年结党的名义将他们逐出朝廷。  相似文献   

16.
杜鹏 《四川教育》2007,(2):79-79
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授课老师讲旧社会阶级对比时引用了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加以提示。正当老师精彩描绘时,一位学生提出了疑问:“能够‘冻死’人的赛冬里肉怎么会臭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学生:老师,我们常常诗兴大发,很想写首诗来抒发一下,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请问,怎样才能写好诗?老师:中学生写诗,必须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提炼主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平常我们写作文,总是强调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写诗歌也是如此。当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真挚的感情。学生:老师,我们发现有的诗语言晦涩,让人捉摸不透,是不是写诗就应该这样?老师:中学生写诗,不能玩弄所谓的“深沉”。在语言上故弄玄虚,变简单为复杂,让人读起来…  相似文献   

18.
马莉 《初中生》2006,(7):23-23
战国时期,大学问家荀子门下有两个学生,一个是李斯,另一个是韩非。韩非每次听了老师讲授的诗之后。生怕忘记了,当天就抓紧复习。而首次复习时,下的功夫特别大,好像攻读一篇没有听讲的诗一样下功夫,力求把老师的讲解点点滴滴铭记心间,而以后再复习这篇诗时,只“过一篇”就行了。  相似文献   

19.
这个例子出自一个全国性课堂教学大赛:一位男老师,他所选教的一节课是《梅岭三章》。这位老师知道,陈毅同志创作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的这三首诗,虽然脍炙人口,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于是,他苦心设计了一段导入语,并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出来,然后,趁热打铁,又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三首诗。紧接着,这位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这三首诗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西安听了北京市中关村一小王化英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感触颇深。她执教的是五年级《学写儿童诗》一课。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王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文具橡皮入手,实行小题大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读诗、议诗到赏诗、悟诗,再到写诗、品诗;学生在课堂上可谓创意十足,诗意盎然,笔下生花。究其原因,缘于老师的精心设计,巧妙指导,也缘于老师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