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苗 《考试周刊》2014,(79):29-29
犹太人的身份问题是美国犹太文学的主题之一,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该问题的产生、发展,并通过对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早期小说《再见,哥伦布》的分析,深刻反映当代美国犹太人在家庭领域面临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
马拉默德是继辛格、贝娄之后出现的又一个著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他的创作力图以鲜明的“犹太性”作为对人类普遍心性的理解和体现,在驳杂多变的当代美国文坛上自立风格,独具特色。在众多的犹太裔作家中,马拉默德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同时他的作品中体现的犹太人道德责任主旨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在进行创作时,一直受到自己民族身份的影响。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始终在寻找着自己的"身份"和"信仰"。由于犹太教正统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贝娄也遭遇到了在美国生活的犹太人的普遍困惑。本文旨在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分析其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4.
《店员》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小说对“犹太人”的现世生成指明了道路,提出了“犹太人”的生成前提——“善”之召唤;生成机制——由“恶”趋“善”;生成途径——有意义地受难、虔诚地忏’悔、走向回归,号召犹太人重返上帝之路。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前,拉比由世俗的学者逐渐成为犹太人社团中的精神领袖,在犹太人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以后,随着犹太教的分化,拉比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其作用更显突出。在当代尤其是在美国的犹太人社会中,拉比的地位受到了更多的挑战,实际上,这也是犹太教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罗斯作品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探讨罗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内涵,揭示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困境,即信仰危机;分析罗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1400万犹太人,580万在美国,而在以色列国的犹太人只有460万。无疑,美国有适合犹太人生存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只要不带偏见,人们都会把犹太人看作是美国社会中的成功者。犹太人大规模移居美国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总数超过200万。这些在俄罗斯和东欧遭受  相似文献   

8.
《寻找格林先生》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的短篇佳作。小说围绕一位犹太知识分子在贫民窟中寻找社会救济金领取者的事件展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当代美国犹太人探寻生存意义的心路历程。小说中不同人物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贝娄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致刻画,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9.
<美国牧歌>是罗斯福近20年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本文采用文本细读法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以犹太人家庭内部文化冲突为线索,结合所处时代的历史背影,表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美国人在当代社会中的境遇.  相似文献   

10.
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起用了一批犹太人在美国各级政府内出任重要职务,使犹太人从过去基本上只是美国政治的旁观者转变为美国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行为者,这个转变对犹太人在美国的身份、地位、心态、政治倾向及美国对外政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成语则是语言的精髓与凝练,凝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与智慧。作为美国文化的承载者,美国英语成语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识形态与传统价值观。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英语成语的解读、归类与总结,从而透视美国主体文化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12.
民族的语言特征即是该民族精神的符号和象征。美国英语外在的区别性特征与美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联系密切:(1)美国英语的古老性与美国民族对悠久历史文化的心理需求;(2)美国英语的差异性与美国民族的叛逆性;(3)美国英语的简约性与美国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4)美国英语的多元性与美国民族的融合性;(5)美国英语用词的创新性与美国民族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战争文学年轻而富有朝气。它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战争画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并以独特的形式影射出不同战争的时代特点、人们对战争不同的态度、观念和情感,这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战争文学年轻而富有朝气.它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战争画面,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并以独特的形式影射出不同战争的时代特点、人们对战争不同的态度、观念和情感,这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一个充满幽默的国家。幽默在美国人民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不了解美式幽默,就无法真正学好美语。文章介绍了美式幽默的定义和类型,并运用实例阐析美式幽默中的夸张、双关、暗指、风格错位语言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美国专利制度的发展以及专利制度对美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作了历史性的考察和探讨。认为,美国专利制度诞生初期,其作用并不明显;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专利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在农业、交通运输业,尤其是工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21世纪的美国经济中,专利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迪斯尼版《花木兰》上映后在美国和中国的反响大不相同,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中关两国文化价值观念在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类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版《花木兰》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诗》在两种文化体系中产生的解读结果正好在同一题材上体现了中关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任璧莲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通过迁徙母题,巧妙地展示了华裔移民追求美国梦的心路历程。表面上,作家延续着“美国梦”叙事,实际却运用一个个运动的迁徙意象,质疑美国梦,揭示华裔移民美国梦的虚幻和移民在美国社会所遭遇的残酷现实。  相似文献   

19.
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后与宗主国长期保持相容、并存、互利的良性关系。英国通过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北美的全面开拓和发展。从1763年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政策改弦易辙,然而“新殖民地政策”却导致双方共处关系的交恶与决裂。因此,英国殖民统治政策是制导殖民地与宗主国关系的核心因素,在北美发展及其与母国关系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