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所谓“分寸”,就是“界限”、“尺度”、“深浅”。批评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党和政府运用媒体在施政工作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批评报道也是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改进工作,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不好。也会添乱,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消除批评报道所容易引发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握好分寸,使舆论监督产生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批评的现象是消极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积极的。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分寸”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2.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关键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党性原则来统揽我们的新闻工作,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尽快走出地方电视台新闻宣传的几大误区。(一)变“妖魔化”为“真实化”:正确处理好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当前新闻从业人员中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觉得新闻宣传不多进行批评报道就难以提高收视率,在他们心目中,记者就是要敢于主持正义、对一切丑恶的事物嫉恶如仇,给予无情鞭挞;要敢于为民请命,为百姓申冤,当“现代包青天”;而自己的报道和言论是否带来负面效应则并不在意,认为即使有负面效应也是难免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热点加以报道,首先必须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其次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社会热点不一定成为热点新闻。在选择热点形成新闻时,一是要明确出发点,热点报道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是为了帮助党和政府工作,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要注意结合点,就是把受众的兴奋点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联系起来。三是寻找激发点,这个激发点就是同群众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4.
在对热点新闻的引导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将热点新闻报道等同于一味“趋热”;将热点新闻报道等同于新闻“炒作”;将热点新闻报道等同于“一哄而上”。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发挥热点新闻的引导作用。热点新闻的引导是新闻舆论引导中的难点、重点,要求新闻工作者认真地对待,系统地学习,以帮助人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肩负起新时期党赋予新闻宣传工作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界把报道内容分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个层面。所谓“规定动作”,就是上级领导机关指定的内容,媒体必须要报道的东西。比如会议报道、领导活动、中心工作等等。一般地说,“规定动作”往往工作性、业务性较强,写作上容易生硬,缺乏可读性。如何破解“规定动作”的难题,已成为各级党报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走出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规定动作”中没有多少新闻,或者说没有大新闻。  相似文献   

6.
孙鹏 《新闻实践》2005,(8):45-46
在我国传媒市场,党报所具有的影响力毋庸赘言。怎样让党报更好地贴近群众、增强市场影响力,已成为传媒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多,党务政务信息、政策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新闻,而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到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实属不易。因此,党报必须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以丰富翔实权威的内容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7.
会议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源,“会议新闻是指专门报道会议、反映会议情况的新闻”。然而目前此类报道仍难以走出程式化、空洞等困境.因此。研究、改进会议新闻写作是当前新闻界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报道,最重要的都是要实现有效传播。鲁迅早年说过:“新闻或许是一种宣传,但宣传不是新闻。”会议新闻若想实现有效传播,必须要在提炼主题、挖掘背景、创新形式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怎样使县市报的头版“活”起来,至少要抓住一个中心,做到两个结合。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要紧透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联系本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把当地的中心大事宣传好报道好,真正起到党报的舆论导向作用。 所谓两个结合,一是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声音”融合起来,既要体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又要反映地方党和政府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情况,一句话,就是把上情和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要把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报纸应具有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党对舆论监督的重视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极大地拓展了舆论监督的现实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如何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话语形态等理论研究,有助于新闻舆论监督在实际操作中走出盲区、误区,朝着理性、建设性和健康、富有活力转型。  相似文献   

10.
郝莹 《新闻三昧》2004,(8):25-25
2004年的两会报道前夕,我报报社领导提出:要用创新的精神搞好两会报道。副总编辑王秋和说,加强新闻策划是我们办好报纸的根本,要提高报道质量就从改进“两会”报道开始。为此,围绕“两会”报道,报社抽调骨干,成立了策划组、编辑组、采访组,集中智力提出了16个“热门话题”。这些题目深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当前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体现了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大家感到能出彩,有戏。  相似文献   

11.
批评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内容。新闻媒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对社会风尚、社会道德进行监督,旨在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推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这是新闻界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新闻媒体增强权威性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批评报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尚有不少难点。除了批评报道本身的采访要付出更  相似文献   

12.
宣传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都有规律性,从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来看,当前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三贴近”是新闻改革。的主攻方向“三贴近”就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广播电视要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发布政令、传达党和政府指示的任务。但是,要注意生动活泼,重要之点在于寻找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光有领导重视,不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兴趣;就不能吸引人。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会议新闻多,外事.新闻多,领导人一般性活动的新闻多。群众对“三多”有意见。会议新闻一要减少,二要改革。有些专业性的会议与人民群众的生…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的一项神圣职责。如何搞好舆论监督,更好地为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服务呢?笔者认为,舆论监督要做到帮忙不添乱,要着眼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在开展舆论监督时要有“三心”,即公心、真心、细心。  相似文献   

14.
媒体扫描     
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传媒的政策调整与改革创新郑保卫在《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传媒的政策调整与改革创新》中从12个方面论述了党和政府在十六大以后有关新闻传媒的一些新政策和新举措:强调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实行政府工作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公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改进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治理整顿党政部门报刊,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将传媒业列入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将新闻学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社会科学之一.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列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指出.这些政策、举措和理念.主张体现了党和政府深化新闻改革的思路.促进了新闻传媒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喉舌。新闻要起到喉舌作用,就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中说:“党的新闻事业是要代表党和政府讲话的,是要按照党的路线和政策来发表议论、指导工作的。”他又说:“看一个新闻单位工作好不好,就看它的这个主要任务完成得好不好。完成得好,工作是正确的;没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大好,工作就肯定是发生了偏差。”新闻是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但并不是所有变动着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事实所以  相似文献   

16.
如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已经作了明确要求。概括地讲,就是要“从工作需要出发,注重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使新闻报道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自觉支持新闻媒体改进报道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新闻媒体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尊重新闻规律,按新闻规律办事,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勇于创新,努力做到“三贴近”,提高新闻工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政务信息公开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务信息公开的过程中 ,要切实地处理和解决好以下问题 :即政务信息公开的利与弊问题、公开与保密问题、主动与被动问题、监督与制约问题。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质量 ,直接关系到一个政府能否走出“由兴而亡”的历史周期律的支配。  相似文献   

18.
《采.写.编》2003,(2):26-26
加强“三农”报道 王茂林代表新闻媒体要根据党和政府的要求,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的社会进步作为我们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消除假新闻存在的条件 何兴身代表对待假新闻,要标本同治,要加强新闻队伍建设,要严肃、认真、谨慎地对待来稿。同时,“打假”中不要出现“假”。  相似文献   

19.
偶然翻开我的刊稿登记本,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稿件。粗略地估计,我写的稿件有三分之二是农业题材,其中,新闻稿件90%是农业报道。农村、农业、农民才是我写新闻取之不尽的源泉。农村通讯员写稿,要走出农村、农业、农民题材没啥可写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新闻执政力"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斌 《青年记者》2006,(23):50-52
提高全民的传媒素养,使之能一面利用“无所不知”的传媒来正确认识世界,一面又不为传媒所迷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急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而对领导干部来说,他们掌握着一定范围的政治、经济和化资源,控制着国家和社会的运行,他们要利用传媒发布政务信息,动员民众力量,引导社会舆论,平息公共危机,树立政府形象,也就是所谓的“新闻执政”(该词源于白宫发言人)。他们可以通过影响甚至指令传媒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等方式,决定着其面貌甚至生死存亡。因此,领导干部的传媒素养如何,绝不单单是其个人素养的问题,更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新闻执政”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