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古史分期讨论中存在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在当前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中,不时涉及如下一系列的基本理论问题,例如:形成封建制的生产力水平,是否是铁器出现和广泛使用?封建制历史的出发点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商品生产是形成封建制的历史前提吗?封建制的形成,是否要以农村公社的解体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以及农业与手工业的小生产制的破灭为前提条件?奴隶制社会必须发展到发达奴隶制阶段后,才能走向封建制社会吗?……诸如此类等等问题.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具体的发展道路,但,从基本原理上来说,仍然具有共同的普遍规律.理论不是教条,确可以作为行动的指南,如果能从西欧和东方各国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发展过程的具体事实和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作一理论的探究,对具体问  相似文献   

2.
对古代扶南社会性质的探讨,是东南亚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数十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问题一直在争论,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奴隶制说和封建制说。本文对奴隶制说和封建制说分别作了述评。并表述了一种观点:古代扶南不可能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更不会是奴隶社会,只可能是奴隶制与封建制的杂交型,具体来说,是具有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3.
一 一般来说,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涵义。因为国家的性质在各个历史时期是不同的,奴隶社会有奴隶制的国家,封建社会有封建制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有资产阶级专政制的国家,社会主义社会有无产阶级专政制的国家或人民民主专政制的国家。从这个角度说,爱国主义是受阶级制约的。爱什么样的国家,就表现了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样地宣传爱国主义,是阶段斗争的需要。但凝结在任何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爱国主义都可以鼓舞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授田制,但田税并非以顷为单位计征,秦朝基本土地制度是私有制,不是授田制。汉代“名田制”是土地私有制,不是授田制,其田税以亩为单位,而不是以顷为单位计征。臧文从剥削率角度比较“什一而籍”和“三十税一”的大小,曲解了文学的原义,把“顷亩”解释为“百亩”,在词倒和词义上都是不能成立的。臧文对凤凰山汉简、汉代公田的理解和所谓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分割的征税办法的假设,都缺乏史实根据,是明显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殷周社会形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奴隶制说和殷奴隶制、周封建制说,都不符合历史事实。殷周的社会生产,是以石器农业为主并同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相结合的形态。殷周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公社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三位一体。殷周社会是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属人类社会原生形态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进一步发掘有关史料,论证了战国时期封建国家授田制虽然长期占据着支配地位,但土地私有制也在较普遍地发生与成长。战国晚期授田制已难以为继,从而在秦代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疑案处理原则的中外历史回顾 1、纵观我国法制史,自从奴隶制国家产生后,相继经过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社会形态。大致经历了“罪疑从神”、“罪疑从赦”、“罪疑从轻”、“罪疑从赎”、“罪疑从实”的历史变迁。至近代,国民党蒋介石却提出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反动口号。 2、纵观外国法制史,经历了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三种社会形态。在前两种社会形态,大肆推行“有罪推定”、“刑罚擅断”。近代启蒙思想家对不把被告人当人对待的野蛮残酷封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变法促进奴隶使用制发展,今年夏更有人写论文称述商鞅新法为奴隶占有制的法律。这些说法都从商鞅变法使秦国公有制开始转变为私有制的角度考察而提出商鞅新法和封建制无关的结论。但是,我们探讨史实却不能不认定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可从它对秦汉帝国封建土地制成长的影响中看出,并没有具体史实表明商君变法对奴隶制超过重大作用。商鞅变法纵使不是扭转正在发展的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的趋势,至少它是通过这种趋势来助长封建制的成长的。依据史料记载,我们只能肯定秦国在变法前,它的公有制早已转变为私有制并发展了奴隶使用制,而在变法后却又导致封建制的成长。下文先从西周春秋时的秦国社会的发展作为讨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金代奴隶解放的年代及奴隶的生产和社会地位怎样? 答:金代的奴隶,主要是指女真族奴主贵族占有好隶的问题。关于金代女真族奴隶解放的年代,亦即由奴隶制向封建制交革的时间,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在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前后(见何竹淇《岳飞抗金史略》及尚钺《中国历史纲要》);一种认为在金熙宗时期女真族开始全面的封建化过程,至世宗初才算基本完成(见中国科争院中国历史编写组《中国历史初稿》第五册);一种认为是在金世宗和章宗之阮,而章宗时,女真族才最后完成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过程(见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下册)。这三种说法,以最后一种比较合乎事实。因为金世宗以前虽然有赎免奴婢的多次记载,但以财物赎奴的办法,不是奴隶制解体时才有的现象,奴隶制在氏族制社会中产生后此种现象即巳出  相似文献   

10.
战国国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在云梦秦简发现以后一直是关于先秦土地制度的热点,史学界对此作过相当多的讨论,对授田的普遍性与土地私有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对战国国家授田和土地私有问题进行讨论,希望提供一些关于授田和土地买卖存在的新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后,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是实行适应统一集权要求的郡县制,还是实行有利于分裂割据的分封制,一直是儒法两家斗争的一个焦点,是主张历史倒退还是提倡进步的两种历史观斗争的一个焦点。唐朝中期的法家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这篇尊法反儒的政治论文中,用进步的历史观,热烈赞扬秦始皇,充分肯定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建立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的革新进取精神,驳斥了顽固守旧派复辟倒退的谬论,表达了作者要求前进、反对倒退的进步政治主张和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爱国主义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由于奴隶起义的不断爆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秦始皇适应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用革命暴力统一了中国,并继承和发扬法家的理论,大胆革新  相似文献   

12.
耶律阿保机所建的辽朝,是一个土广民众的国家。领有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其中大体可分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汉人和渤海人,以渔猎经济为主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为了适应这些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耶律德光时,设置了南面官和北面官两套统治机构。这两套政治机构,反映了辽国内部封建制和奴隶制的并存。随着契丹人和汉人融合的加深,封建制逐渐代替了奴隶制,成为辽国社会的支配形态。  相似文献   

13.
拙作《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奴隶制度的论述》(以下简称《奴隶制度》)一文已经阐明;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生产方式是一种局部的特殊现象;从原始共产制向封建制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封建制度的早期阶段,则存在着农村公社和土地的国家所有制,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的生产方式”,这是封建制度的一种以农村公社和土地国有制为特征的早期形  相似文献   

14.
一、民主的含义和本质“民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本意是指人民权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一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步使用开来,并逐渐成为一种国家的政治制度。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有阶级性的。历史上,随着不同类型国家的出现,曾先后出现过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但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是欧洲极少数国家在个别时期因特殊历史条件出现过民主制。如古希腊的雅典共和国,中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奴隶制生产关系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定义。二,斯巴达人和赫罗泰之间的生产关系,是一种封建制生产关系。三,“屠杀”不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特征。四,“授产奴隶”不是奴隶制的又一种类型,而是一种异化现象。五,恩格斯关于赫罗泰处于农奴地位的论断和马克思关于古代世界的奴隶经济取决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的结论,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这不是资产阶级学者的说法,而正是马克思学说。  相似文献   

16.
拜读黄佩瑾先生《论鲜卑拓跋部向封建制的转化》一文,获益良多,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今不揣冒昧,撰文求教。一、拓跋珪建立的魏不是奴隶制国家黄文说:“拓跋珪即位以后,就建立了主要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封建主利益的国家。”这个论断,虽未明确地说拓跋珪建立的国家是奴隶制的,而只说它是“主要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但根据“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原理推论,黄文所确定的拓跋珪建立的国家性质应是奴隶制的,即使它处于过渡阶段,也应属于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17.
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中的时间问题一直是中外史家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苏联史学界为了突出和夸大斯拉夫人的作用,往往以公元610年希拉克略篡夺帝位、建立希拉克略王朝作为封建制的开始.本人则认为应该以公元717年立奥三世推翻希拉克略王朝、建立伊苏里亚王朝作为奴隶制的覆灭和封建制开始的年代.同时,对东、西罗马帝国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中所具有的共性与特性也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抛砖引玉,借获教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东亚最早建立文明社会的国家。公元前2100年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夏朝奴隶制社会。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建立起更为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商朝或称殷商。公元前11世纪周人灭商建周朝。周朝第二代君主周公东征、分封诸侯,形成了封建制度。封建制统治中国达三千年之久。当中国已进入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时,周围的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原始社会说、奴隶制说、封建制说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涉及农村公社、国有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阶级压迫等内容,这些因素所具有的内涵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来表述都不尽适合。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内涵涉及很宽,且内部参数不完整,要给它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是困难的。模糊理论打破了“是”与“非”的二维逻辑界限,这一理论对我们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会有所启发。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说成是对古代这一地区生产方式的概括或许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时代。当时儒家学派的孔、孟之流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他们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守旧的、复古的、反动的思想体系;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则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他们的思想体系是一种革新的、反复古的、革命的思想体系。韩非要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鸣锣开道,他就必须毫不留情地对顽固维护奴隶制度的儒家反动思潮展开斗争。在斗争中,韩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