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型教师成长策略研宄中,微观成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视域.微观成长对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和生成价值,它基于成长的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通过切入点、激发点、根本点的构筑促进研究型教师从成长的现象深入到成长的本质.研究型教师的微观成长切入点是微观,立足实践的草根、丰富微观成长的生态、转化注意和操作的视角、解决微观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建构研究共同体等是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专业成长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而研究型教师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活动形态、方式和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方式,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然而,目前中小学教研组存在的教研与科研分离、教研组制度运行中的个人主义以及教研组功能的行政化与事务化不利于研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以教研组为载体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建立在群体研究的基础之上,教研与科研统一、以教研组为载体形成研究共同体并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与合作研究——个人自研"的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是促进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顾伟 《时代教育》2009,(10):138-138
微观成长是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环节.从微观切入孕育成长自觉,丰富成长内涵,建构发展根本点是教师微观成长的本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学校在研究型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学校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对研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重要影响。学校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不仅是促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力保证,而且可以对教师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行为发挥引导作用。针对目前教师在科研实践中表现出的问题,主要从课题立项管理、提供研究条件、反思现有教学工作要求等方面探讨学校对促进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高校研究型教师的概念加以梳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型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等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和成长因素以及高等学校与研究型教师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实现研究型教师这一转变需要教师自身增强研究意识,明确研究方向,开展行动研究;同时,高校也要创设有利于教师开展研究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尽管研究型教师的起始状态是不同的,但他们的成长过程无一例外地表明:做研究加速了他们的成长,而情感与智慧的交互、思想与行动的交互和个体与环境的交互是加速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关键.本文论述了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特点、共性因素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研究型教师”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教师”是目前我国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什么是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怎样培养研究型教师等。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对研究型教师的要求过于理想化;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研究型教师的研究内容不明;培养策略过于泛化,未能体现出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们研究学生的学习多,研究教师的学习少,研究教师自主学习的更少。以学习交流为载体,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机遇;以多元阅读为契机,为教师专业成长拓宽视野;以专业写作为抓手,帮教师专业成长体验收获。探秘自主学习为抓手的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论高职教师专业成长与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职院校是否需要培养研究型教师,人们的看法不一,这不利于高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当前,培养研究型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准确把握研究型教师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明确培养的方向,采取正确的策略和切实的举措,才能培养出大批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急需的研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宜从教学的微观入手。教学的微观有很多,可以触及到课前、课堂、课后的各个环节,可以触及到自己的得失,可以触及到自己的强项和薄弱环节。只要是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大可纳入。笔者通过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从小事当中发现隐藏着巨大的问题,所以我常常从教学中的微观入手,深感从微观切入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宜从教学的微观入手。教学的微观有很多,可以触及到课前、课堂、课后的各个环节,可以触及到自己的得失,可以触及到自己的强项和薄弱环节,只要是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大可纳入。笔者通过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从小事当中发现隐藏着巨大的问题,所以我常常从教学中的微观入手,深感从微观切入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新要求,由此引申出科学教师成长共同体是达到新要求的优选方式。开展小学科学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组建、发展路径、发展策略、共同体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可形成小学科学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建构出新时代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师“概念车”。小学科学教师因成长共同体的组建而有归属感、成就感和价值感。区域教研和教师培训将形成体系,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将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这方沃土。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发挥教育科研丰富教师知识、形成教育风格、张扬教师个性、厚实教育底蕴、提升教育境界等功能,培养有专业底蕴、独立精神和思想力的研究型教师,以适应教师成长和教育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是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线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涵却常感困惑。从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视角来看待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更加适宜、贴切的话语取向。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向,即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幼儿园教师研究品质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怎样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深层建构,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教师?上饶市的探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近几年来,上饶市在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坚持年年举办课题研修班,培养研究型教师。他们除了开展微格教学演练、课题论文评改等研修活动外,还经过优化与整合,自主开发了“二合一”策略套餐和“三合一”操作套餐两种研修活动。这些研修活动立足课题和课堂,强调全员参与,注重多向互动,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成果引路、思行并举、学练结合”的一体化研修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该市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课题研究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大大缩短了教师成长周期,使得一批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许多教师在全国性的赛课和研讨活动中摘桂夺冠。课题研修班已经成为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摇篮。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科研这方沃土.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发挥教育科研丰富教师知识、形成教育风格、张扬教师个性、厚实教育底蕴、提升教育境界等功能,培养有专业底蕴、独立精神和思想力的研究型教师,以适应教师成长和教育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1013份研究型大学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调查数据,结合现有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及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研究,分析了个人特征、组织环境对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路径,并探索人与环境匹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个人特征中的性别、身份特征、国际留学经历以及工作投入,组织环境中的宏观环境(包括高校层级和类型、学缘关系)、中观环境(包括组织支持、学术评价制度)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人与环境匹配在其中具有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讨论了身份认同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增益,非科研投入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损耗,以及"第一学历歧视"是否合理等问题。上述发现验证了人与环境匹配理论在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影响机制研究中的适切性,并证实了良好的组织环境对于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认同与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专业认同是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专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身为教师的理解与看法,具有自觉性、建构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教师的专业认同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师教育的关键所在。激发教师的专业认同意识、培养教师的专业认同情感、践行教师的专业认同行为是形成与发展教师专业认同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教师指导能力不足是研究型课程在实践中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一位专家成功教师的个案研究显示,研究型课程指导教师大致经历了外部要求下的被动参与、成功体验后的认同接纳、积极实践中的成熟转化和反思探究间的提升创新四个指导阶段;学校、教师自身及校外专业支持等因素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帮助教师获得指导研究型课程的成功体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组织支持,给教师必要的时间与耐心实现成长,在不同发展阶段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王冰  汤敏 《教育导刊》2015,(4):70-72
幼儿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大概要经历职业认知梯次、胜任梯次、精湛梯次和研究型梯次四个阶段。每个梯次中幼儿教师的成长都是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实现的,幼儿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对各成长阶段的瓶颈,正确处理各梯次中教师专业成长与保教工作的关系,准确定位自我,扎实走好每个阶段,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